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劉德音談論CoWoS封裝,產能困境很快能緩解

2023-09-07 09:25

來源:內容來自聯合報,謝謝。

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昨日在國際半導體展(SEMICON Taiwan 2023)大師論壇上,以「AI時代的半導體科技」發表專題演講,他表示,過去五十年半導體技術發展就像走在隧道里,前方有明確的道路,如今我們已抵達隧道的出口,隧道以外有更多可能性。

劉德音解釋,所謂明確的道路是指,每個人都知道要做什麼就是縮小晶體管,讓晶體管數量增加,如今這條隧道感覺要走出了,卻又走入另一個由3D IC先進封裝帶來的更復雜且充滿挑戰的隧道。它將帶給半導體產業更多無限想象空間及發展的可能

劉德音在演説中強調,AI為人類的生活和工作帶來重大改變,也為半導體產業帶來龐大的商機。

劉德音專題演説一開始就舉90年代后期,由IBM開發的深藍(Deep Blue)超級計算機擊敗了世界西洋棋冠軍加里•卡斯帕洛夫(Garry Kasparov),展現了超級計算機技術的突破性發展,説明「高效能運算」有朝一日超越人類智慧的可能性。

劉德音進一步指出,接下來10年,人工智能(AI)應用於許多實際任務,例如臉部辨識、語言翻譯、電影和商品推薦。再接下來的10年,AI進步到另一個層次,能夠「匯整合成知識」。生成式AI,例如ChatGPT可以創作詩詞及藝術品、診斷疾病、撰寫報告和計算機代碼,甚至可以設計出與人類打造的集成電路相媲美的相似產品。

劉德音分析,AI應用的突破性發展,主要來自三個因素。首先是高效深度學習算法的創新;其次是透過網絡取得的大量訓練數據;第三是半導體技術的發展提升了節能運算的能力。

劉德音説,AI發展過程也是半導體技術推動具體實現。例如深藍超級計算機採用0.13微米技術,深度神經網絡的初始圖像辨識採用45納米技術;著名的AlphaGo採用28納米技術;最初用於大型訓練的ChatGPT服務器,則採用5納米技術,最近的ChatGPT則是採用臺積電的4納米技術,為其中服務器芯片提供支援。如今ChatGPT已廣泛應用於日常生活中,展現AI普遍使用於高效能運算技術,為社會中的每個人帶來助益。

劉德音説,這十年來高效能運算快速向前邁進,也歸功於2.5D和3D IC將高頻寬存儲器(HBM)整合。並透過CoWoS或SoIC先進封裝,達到多個芯片互連來執行運算,讓類似在單一芯片中即可達到1000億個晶體管及更高的存儲器容量。

他預估在十年內,由多顆芯片組成的繪圖處理器(GPU)晶體管將會超過1兆個,而且效能及節能的提升還會延續下去。

CoWoS產能,很快解決

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昨日出席大師論壇專題演講會后受訪時表示,最近生式AI造成芯片短缺,其實不是因為臺積電製程產能不足,而是CoWoS產能突然增加,增幅為往常的三倍之多,短期內臺積電仍儘量支持,但不可能一下子擠出這麼產能。劉德音預估臺積電產能大約1年半后就會趕上,他認為短期塞爆產能應是短期現象。

劉德音此處所提還要一年半產能即可接上,應是臺積電開發另外的先進封裝技術有了新的突破,將可分流客户目前暴增的AI芯片,轉用新的封裝架構,不過劉德音未對此做進一步説明。

針對臺積電赴德國投資12吋晶圓廠,劉德音表示,是經過經過和客户數年的討論,最近跟我們的另外的三個夥伴共同決定投資的,主要生產的是車用芯片, 這個投資案對德國是非常鼓舞人心, 德國汽車工業也是舉世聞名。相關投資案及補助,臺積電還在跟德國政府及歐盟申請, 目前進展相當順利,但整個進程還是得由德國政府決定。

至於格羅方德批評德國政府給臺積電的補助是不公平,劉德音説,有關補助方向臺積電會交給歐盟相關機構決定,臺積電會接受所有建議。

至於美國工會近期對臺積電提出的批判及抗議,劉德音今天也特別借媒體對外澄清此事,他説:「大家不用大驚小怪,在一個新的地方早期建設總是不可能像臺灣這麼順利。」我再次鄭重聲明:「我們同事的士氣很高他們在過去幾個月其實進步非常快,尤其當地政府民意代表一致支持幫忙臺積電解決各種問題!」

劉德音強調美國亞利桑那州廠最近幾個禮拜進步非常多,「大家拭目以待,我們一定會把這個做得很成功!」

*免責聲明: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半導體行業觀察轉載僅爲了傳達一種不同的觀點,不代表半導體行業觀察對該觀點贊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異議,歡迎聯繫半導體行業觀察。

今天是《半導體行業觀察》為您分享的第3516期內容,歡迎關注。

氮化鎵,再起風雲

MEMS最新榜單:兩極分化,未來可期

EUV光刻的新「救星」

半導體行業觀察

半導體第一垂直媒體

實時 專業 原創 深度

晶圓|集成電路|設備|汽車芯片|存儲|臺積電|AI|封裝

回覆投稿,看《如何成為「半導體行業觀察」的一員 》

回覆搜索,還能輕松找到其他你感興趣的文章!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