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09-05 12:50
轉自:中國共青團網
在數字系統的控制下,一輛小車從人羣中穿行而過,靈巧地躲避了各種障礙,最終,再次回到了出發點——2023年服貿會英特爾展臺前。
「這台小車和玩具一般大小,卻能讓大眾瞭解自動駕駛背后的原理,幫助傳統車企進行數字化轉型。」今年服貿會期間,上海交通大學密西根學院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專業大二學生時涵天常常驕傲地向觀眾介紹團隊的產品——「基於英特爾計算平臺自動駕駛的縮微車整車在環仿真控制系統」。
該項目在「2023中美青年創客大賽」總決賽中獲得了一等獎及大賽英特爾特別獎。來到服貿會現場的均是團隊里的本科學生。該項目指導老師、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劉彥博表示,團隊由本碩博學生共同組成,希望借數字化手段為學校、車企解決自動駕駛教育、人才培養成本高昂的痛點,為其提供創新的思路和可行的方案。目前,一些汽車廠已使用團隊的平臺進行數字化轉型,對電子工程師完成了智能網聯汽車基礎算法的培訓。
同樣第一次來到服貿會參展的還有北京理工大學宇航學院教授、青年長江學者張凱。9月3日,在「秋老虎」炎熱的余威下,張凱團隊帶來的凝膠冰雪的形態依然能夠保持固態,且永不融化。這一技術已經得到應用,這次他們在服貿會展示的是被稱為「涼寶寶」的解暑降温冰袋。
「凝膠冰雪還有多方面的運用。」張凱説,將凝膠冰雪與帶有光、電、磁等特性的材料相結合,未來有望用於軟機器人、運動診斷康復、極地下聲學通訊等領域。
服貿會尚未過半,張凱就收到了不少合作邀請,這是他完全沒有預想過的。他坦言,身處象牙塔,自己較少接觸科技成果轉化領域相關工作,凝膠冰雪技術在服貿會上受到關注,有更多被運用的可能,也讓他更有信心探索出符合自身學科和團隊發展的產學研用新模式。
同樣展示「黑科技」的中科尚易展臺前,總是排着長隊。現場觀眾迫不及待地想體驗這台有人工智能技術加持的「數字中醫循經治療機器人」。
工作人員按下「識別」鍵,受試者的各個「穴位」即時數字化呈現在顯示屏上,而給出「調理」的指令后,機器人的調理頭便開始沿着醫生處方中規劃好的路徑進行治療。
是青年用數字化賦能了傳統中醫學。該公司總經理黃金麗介紹,這款產品研發既結合了多名老中醫的臨牀經驗,又有機械專業、人工智能方面的專家以及近10名博士領銜的科研團隊共同助力,是北京市經信局認可的「高精尖」產品。
紅黃相間的醒目線條、被手風琴似的帆布篷分為前后兩節的車身,還有兩隻大眼睛一樣的擋風玻璃……在服貿會首鋼園區的文博文創展區,京味兒時代公司帶來的一款以北京公交1路老車型為原型而設計的積木,讓在場觀眾「穿越」回了上世紀70年代的北京。
「大家都覺得這個特別有京味兒!」京味兒時代公司市場部總監姚麗莉説,開展不到半天時間,他們為本次服貿會特別製作的公交IP扇子就已贈送一空,火爆超出預期。
姚麗莉表示,公司許多設計師是90后、00后年輕人,「他們既熱愛北京文化,又與長輩們有不同的理解」,這有利於產品創意的持續創新。這次服貿會上,他們看到文創產業的火爆,也希望通過文創這一載體,將博大精深的北京文化傳播給更多人。
年輕人智慧帶來的創意,也更容易打動更年輕的一代。今年上小學六年級的王江清連續3年打卡服貿會,技術疊加創意的「元宇宙鼓浪嶼」成為他今年的最愛,這名10后説,服貿會每年都能帶來最有科技感的體驗。
穿戴好設備后,參觀者就可以「置身」鼓浪嶼,彷彿身臨其境。工作人員説,該裝置通過對物理時空的復刻以及時空的壓縮,構築出了一個全新的數智文旅空間,可以理解為「一個未來數字生活的世界」,大家能在元宇宙比特空間充分感受社交生活的魅力,這將成為未來年輕人的全新生活方式。
元宇宙里的生活看起來有點遙遠,但無人機、無人車送貨卻是正在發生的現實。在美團展臺,歷時兩年多研發出的第四代無人機吸引着大家的目光。據介紹,該無人機可在中雨、中雪、6級風、弱光等環境中穩定飛行,風雨無阻。截至今年5月已在深圳、上海的6個商圈落地,累計完成配送訂單超16.7萬單,可配送商品種類超兩萬種。
被服貿會改變的不僅僅是年輕人的生活方式。
「如何寫一篇描寫春天的作文」「如何解出這道一元二次方程」「大熊貓有哪些特點」……在「作業幫」展區,面對現場觀眾提出的涵蓋多學科、多學段、多場景的問題,其全新發布的銀河大模型均一一給出答案。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這款大模型不僅具備多學科知識解答能力,還能協助不同學段學生進行創意寫作,實現自主提問、陪伴式輔導等。
在猿編程展臺的模擬沙盤前,不少小朋友被「河內輕軌」「肯尼亞風電」等微縮模型吸引,和一般模型不同的是,孩子們能夠通過編程語言「指揮」這些裝置動起來。「其實編程語言只是一種工具,孩子們學習它,可以瞭解隱藏在代碼背后的智慧。」他們希望培養孩子對人工智能的興趣。
北京市門頭溝區軍莊中心小學五年級學生王曉涵在門頭溝區教委展區前對着一塊石頭敲敲打打,她正在教大家如何從頁岩中採集植物化石,這是他們參與門頭溝區教委「邁出教材半步——綠水青山間的100條研學路線」的研學成果。
門頭溝區教育工委副書記、區教委主任曹彥彥表示,100條研學路線是門頭溝區立足區域教育特點,引導全區學生走進綠水青山、置身田間地頭,在真實的生產生活情境中開展場景式教育的成果,「希望通過服貿會,將門頭溝區鮮活的教育教學素材推介給更多的人,讓學生們在綠水青山研學路上有更多收穫」。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劉胤衡 記者 尹希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