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09-04 11:25
8月14日,一則消息打破了寧靜。紐頓(NWTN)宣佈戰略投資恆大汽車5億美元。一時間媒體都在追問:紐頓是誰?紐頓的創始人吳楠是誰?他投得起恆大汽車嗎?
與此同時,吳楠此前新能源汽車創業的失敗經歷也被扒了出來:2013年就開始創業,其創辦的艾康尼克(后改名為「天津天汽集團」)2017年還曾獲得12億元融資,但后來聲量漸小;再次出現在大眾視野,是2022年11月14日在阿聯酋成立的紐頓集團在美國納斯達克通過SPAC方式上市。
這些被人稱為「黑料」的歷史,其實也展示了硬幣的另外一面:在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里的摸爬滾打的艱難歷程,起起伏伏,像一個「打不死的小強」一樣,一直在努力求生存和求發展。
這樣的吳楠和他的阿聯酋企業紐頓,是否是恆大汽車適合的投資人,紐頓到底有沒有實力和可能將恆大汽車帶出泥潭?
吳楠,一個被資本看好的人
打開金沙江創投的官網,在其投資項目的「電動汽車」類目中,ICONIQ依然在列。2017年12月19日,艾康尼克在上海舉行的供應商大會上,宣佈了新一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金沙江創投領投,共計12億元人民幣。
金沙江創投在中國投資界的地位,從它是滴滴出行、餓了麼、小紅書等創業公司最早期的機構投資者就能窺探出來。
吳楠和另外一位大佬正威集團創始人王文銀的交集則在2021年。2021年5月,正威集團與吳楠共同創立了正威艾康尼克(深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其中吳楠個人持股30%。王文銀被譽為「世界銅王」,身價高達1100億。
在查詢北京盛禹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的股東名單時,我們發現吳楠是第一大股東,王文銀則是第二大股東,而第三大股東則是一向低調的盈合資本創始人王一先。與此同時,我們查詢發現,2017年3月,艾康尼克獲得了Pre-A輪融資,此輪融資的投資方就是盈合資本。
在2016-2021年期間,這家企業先后吸引金沙江創投、正威集團、盈合資本、普羅資本、AutoX的投資,每一個投資方背后,都站着這個行業里頂尖的投資機構和投資人。
而在投資圈子里,有一句被高度認可的話,「投資就是投人」,從這個意義上説,吳楠是被投資界蓋章認可過的人。在金沙江創投的介紹中,我們也看到這樣一句話,「我們都曾是創業者,對創業的甘苦感同身受。」
紐頓,國際化造車天團
紐頓在對外介紹中強調自己是一家總部位於阿聯酋的公司,有媒體看到了高管成員的華人名稱,就認定其不夠「國際化」。但當仔細分析這些高管的背景時,我們卻會發現他們是互聯網+汽車+資本的「王炸」組合。
紐頓集團的執行總裁廖懷南和紐頓集團首席運營官孫曉光均來自被稱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阿里巴巴,是互聯網行業的代表。首席執行官吳楠在國內進行新能源汽車創業,是汽車行業的代表。首席財務官陳劍峰則是資本的代表,他曾在中植國際投資擔任首席財務官兼執行董事,加入紐頓前,是藍海資本集團(Blue Ocean Capital Group)的合夥人。
一個更值得關注的人是林密。林密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阿拉伯語系,畢業后開始在海外工作的生涯,25歲擔任TCL中東非洲區市場總監。
2007年,林密踏進汽車圈,在海外做比亞迪汽車的出口業務,從F3到后來的電動車到電動大巴產品,開展比亞迪的海外事業。再后來,比亞迪和戴姆勒組建了合資公司,林密也跟着去了騰勢,擔任騰勢負責銷售的副總裁。
2015年,雲度新能源汽車(以下簡稱「雲度汽車」)有限公司成立,林密出任雲度常務副總經理、營銷中心總經理。雲度新能源於2015年12月4日成立,由福汽集團、莆田市國投、自然人、海源機械4方共同出資設立,總投資約20億元。
在加入雲度汽車之前,林密還曾任Celgard全球銷售及營銷副總裁。Celgard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夏洛特的公司,生產用於鋰離子電池中心部分的聚乙烯和聚丙烯微孔膜。其隔膜生產技術幾乎處於世界壟斷地位,佔據了鋰電池廠商隔膜供應市場的絕大部分。
2018年,林密進入艾康尼克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擔任COO。2020年5月,林密重回雲度汽車,並擔任CEO一職。2022年之后又回到紐頓汽車,目前是紐頓負責汽車業務的CEO。
恆大汽車,比預想的基礎好
新能源汽車發展曾經出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當時特斯拉入局之時,一家傳統車企曾經派出研究團隊對其生產的新能源汽車進行研究,結論是:「一旦傳統車企入局電動車,那麼無論是特斯拉,還是‘蔚小理’,都很難有一戰之力。」
但時至今日,在大眾、豐田、日產、通用們接連入局新能源汽車市場之后,預想中的「碾壓」並沒有來到,反倒是特斯拉逐步坐穩了全球純電汽車銷量第一的寶座。究其原因,是因為新能源汽車是事實上是「車企外殼的科技公司」。
仔細研究恆大汽車的發展歷史,我們發現它的人才底子和數字化的底子是新能源汽車工廠的頂配。
身處汽車行業的人們一定還記得2019年9月恆大集團啟動的那場聲勢浩大的招聘:恆大新能源汽車全球研究總院開啟的全球「納新」活動。在9月9日的發佈的招聘信息顯示,恆大要在全球範圍內延攬8000名新能源汽車世界頂級專家和技術精英,而工作地點遍佈9個汽車工業大國。
更重要的是,在這場招聘中,恆大汽車將自己定位為科技企業,對外稱:「對於科技企業來講,其實倆事最重要,一個是技術,另一個就是人才,這倆都是核心資源,缺一不可,如果兩者做到統一,自然就頗多助益。」
恆大新能源汽車天津工廠也是在許家印這種「買買買」的思路下創建的,硬件條件更是遠超過國內其它新能源工廠。
資料顯示,恆大新能源汽車天津工廠位於天津高新經濟開發區,擁有衝壓、車身、塗裝、總裝四大車間及質量試車跑道等配套體系。工廠是按照工業4.0標準融合物聯網、雲計算等前沿技術打造的智能生態工廠。整個工廠按照「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生態化」的標準來規劃建設。採用了國際頂級的設備廠商,包括庫卡、大氣社、西門子、發那科,實現了高效的自動化,也實現自我診斷,從而提升生產效率。通過大數據打造工業4.0智能製造系統,實現了數據在工序與工序之間,車間與車間之間,工序與雲端之間完全交互,從而保證產品質量,實現可追溯性,提高生產效率。採用世界領先的綠色環保工藝和設施,實現廢水、廢氣排放處於業界水平領先,同時採用智能能源管理系統,能明顯降低能耗。
今年以來,恆大汽車因缺錢而停產的消息出現過多次,事實上,一旦可以規模量產,市場就是一個不得不考慮的重要課題。在紐頓戰略投資恆大汽車時稱,紐頓將協助恆大汽車開拓海外市場,實現每年向中東市場出口3萬輛至5萬輛恆馳汽車。
紐頓汽車的市場能力,除了體現在高管的履歷上以外,我們從其展示的汽車上也能看到一二。
8月20日,紐頓在2023年美國圓石灘車展發佈了未來新高端移動出行產品「Rabdan MUSE」。從現場的照片可以看出,MUSE是一款SPV,寬敞的空間里,卻只設置了四個「機長座位」,內飾和外形極具奢華。
從這款車的設計上,我們可以窺視到紐頓對於中東市場的理解。目前,全球新能源電動車已經成為發展趨勢,它替代油車是大勢所趨。在中東,那些豪華油車的替代品一定是豪華的電動車。「生產豪華電動車」的思路,可以説和中東市場的需求是非常匹配了。
新能源造車,進入整合創新時代
紐頓趕上的正是新能源汽車的一個新時代。這個時代是國內新能源汽車經過大發展,產業鏈逐步完善,整合創新可以無障礙發展的新時代。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日新月異。2010年以來,國內新能源車銷量從不足萬輛到穩定百萬量,覆蓋範圍從不足十城到遍佈全國,汽車保有量從不及一家外資廠商一天的產能,到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連續8年居全球首位。
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不斷完善,甚至出現了新能源汽車「4小時產業圈」。新華社今年7月24日的報道《年中經濟調研行 | 探訪新能源汽車「4小時產業圈」》中這樣描述:
這是生產一輛新能源汽車的4小時「旅程」——
上海本地,提供芯片、軟件等組成的「大腦」;向西約200公里外的江蘇常州,提供作為「心臟」的動力電池;向南200多公里外的浙江寧波,提供完成「身體」的一體化壓鑄機……
在長三角,通過產業集羣協同發展,一家新能源汽車整車廠可以在4小時車程內解決所需配套零部件供應,形成了體現現代化產業體系特徵的「4小時產業圈」。
……
和傳統的汽車生產製造不同,現在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進入了整合創新時代。傳統的汽車製造業務模式正在被顛覆。新的模式優先考慮靈活性、更集成的流程和高度的自動化程度,而非流程化。數字化設計和製造方法是敏捷性的關鍵,也是數字原生代在市場上掀起軒然大波的重要原因。
而這樣的時代,正是適合「輕資產製造模式」的生長土壤。「我們相信,這些合作伙伴關係將使我們能夠在戰略上與同行區分開來,這種合作模式使我們能夠專注於我們最擅長的領域,例如設計行業領先的車輛,專注於由我們領先的技術支持的乘客體驗,並瞭解不斷變化的客户需求,同時受益於資本投資減少的產品開發加速。」紐頓在財報中如是表達。
當一個新的事件出來,質疑是不可避免的,但這個質疑不應該是無底線的、亦不應是戴着有色眼鏡的,畢竟有些事情,時間最終可以印證。紐頓到底有沒有錢投資恆大汽車,最多兩個月即可知道答案;紐頓是不是能夠盤活恆大汽車,也不需要太久的時間。
曾經在新能源汽車行業摸爬滾打、被看好過、也曾失敗過的吳楠,如今正試圖抓住新能源汽車整合創新時代到來的契機,能夠實現他的造車夢。畢竟,他是真真切切地帶着一羣新能源汽車的「豪華天團」在努力。至於紐頓的未來,人們完全可以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