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188億「賣子」給歐萊雅,它或跌出全球十強榜

2023-09-01 08:54

昨日(8月30日),Natura&Co對外宣佈,在獲得所有必要的監管批准后,以25.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8億元)的最終企業價值完成了向歐萊雅集團出售Aesop伊索的交易。

就在上述消息發佈的前兩日,Natura&Co又傳出或將出售旗下品牌The Body Shop美體小鋪的消息。若該集團接連出售兩子,則其或將跌出「全球美粧十強」榜單。

歐萊雅集團「搶牌」成功

公開資料顯示,Aesop伊索創立於1987年,是由墨爾本美發師Dennis Paphitis創立的澳大利亞有機護膚品牌,旗下產品多主打植萃成分。2012年,伊索被巴西美粧巨頭Natura&Co收購了部分股權,2016年底,Natura&Co完全擁有伊索。

回顧歐萊雅集團收購伊索一事始末。2022年10月,Natura&Co公開表示計劃將伊索品牌進行拆分,並在美國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同年12月至2023年1日期間,資生堂集團、歐舒丹集團、私募投資巨頭CVC Capital Partners、LVMH集團、歐萊雅集團等美粧巨頭和私募公司擬競標伊索並提出報價的消息不斷傳出。

2023年4月3日,歷經近半年的「爭奪」后,伊索最終花落歐萊雅集團。4月4日,歐萊雅集團發佈消息表示,其已與伊索母公司Natura&Co簽署收購伊索品牌的協議,對該品牌的估值為25.2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4億元)。

截自歐萊雅集團官網

自收購協議敲定后,歐萊雅集團一直在積極推動着這項交易的最終落地。今年5月17日,巴西反壟斷監管機構已批准將伊索品牌以2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2億元)的價格出售給歐萊雅集團。同時,歐萊雅集團還公開發行了總面值為2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58.8億元)的債券並表示,本次債券發行籌集的金額將用於一般企業用途,其中就包括收購伊索品牌。

如今,伊索出售一案正式完成,且最終的成交價為25.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8億元),與此前對伊索品牌的估值幾近相同。這也正式宣告,歐萊雅集團「搶牌」成功。

年銷售超35億元,增速放緩

衆所周知,投資、收購一直都是歐萊雅集團完善品牌矩陣、促進營收增長、擴張規模的重要手段。據青眼此前不完全統計,自1967年起,歐萊雅集團至少已將44個品牌收歸麾下,平均每1.2年收購一個品牌。

而從2020年以來歐萊雅集團收購的美粧品牌/企業的具體情況來看,近年來,歐萊雅集團看重的護膚品牌多以天然、功效為關鍵詞,且集中在補充高檔化粧品部的產品矩陣。

有業內人士曾分析認為,「歐萊雅集團這筆交易直接填補了其高端個護品類/生活方式品牌(的空缺),這個交易是戰略補位。」而歐萊雅集團高檔化粧品部總裁Cyril Chapuy也曾公開表示:「我們非常有信心伊索將加入歐萊雅集團奢侈品十億品牌俱樂部,從而在未來幾年為該部門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源自伊索微博

除戰略補位外,伊索近年來優秀的業績表現也是其被歐萊雅集團看中的一大原因。

根據Natura&Co財報,2018年至2022年的五年間,伊索品牌的淨銷售分別為14.03億元、17.57億元、26.36億元、34.3億元和35.7億元,除2022年的淨銷售同比增幅為4.6%外,其余年份均保持着25%以上的同比增速,該品牌的增速遠高於母公司的整體增速。

在2023年一季度中,伊索的淨收入為9.7億元,同比上漲9.2%。財報稱,「該品牌在主要地區均實現兩位數增長」。此外,由於正處收購之中,Natura&Co在今年第二季度財報中指出,「公司第二季度經營數據中已經不包括伊索的經營業績,在完成被歐萊雅集團的收購活動之前,其被歸類為已終止的活動。」

在市場表現方面,根據公開資料,2012年至2022年,伊索從8個市場擴大到29個,商店和櫃檯的數量從52個增加到了395個。與此同時,伊索也早已開始了對中國市場的佈局。2018年,Aesop天貓海外旗艦店正式開業,隨后,該品牌官方小紅書官方賬號、微信商城、Aesop天貓旗艦店等也陸續上線。值得一提的是,目前Aesop天貓海外旗艦店的粉絲已達到75.7萬。

除佈局線上渠道外,近兩年伊索也開啟了線下渠道的拓展。在2022年11月至12月的兩個月內,伊索就分別在上海的東平路和新天地開設了1家店鋪。可以預見的是,歐萊雅集團正式接手伊索后,后者在中國市場的佈局速度或將進一步加快。

Natura&Co擬再賣子?全球美粧十強或將生變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4月3日,Natura&Co宣佈將伊索出售給歐萊雅集團之時,Natura&Co曾表示,「這項交易旨在為改善財務狀況並專注於其戰略重點,這其中包括了加快Natura和雅芳品牌在拉丁美洲的整合,進一步優化雅芳國際的運營,以及繼續提升美體小鋪的業績。」

然而,時隔4個多月后,Natura&Co卻又傳出或將出售美體小鋪的消息,不禁令人唏噓。

8月28日,Natura&Co在其證券備案文件中宣佈,「已授權管理層探索美體小鋪的戰略替代方案」,並強調「其中可能包括出售該業務」。不過,Natura&Co在一份文件中也表示,「不能保證這一過程會產生任何交易,除非事實和情況發生變化,需要進行進一步披露」。

截自Natura&Co官網

公開信息顯示,美體小鋪由Anita Roddick在1976年創立,主打純素美容,承諾出售未經動物實驗、採用可再填充包裝的天然化粧品。2006年,歐萊雅集團 以9.4億歐元(約合人民幣74.5億元)收購了該品牌; 2017年6月,歐萊雅集團以1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79.3億元)將其賣給了Natura&Co。

由於「動物實驗」法規的限制,美體小鋪此前一直未能正式進入中國市場,目前該品牌僅在天貓平臺上開設了海外旗艦店。

據摩根大通的分析,此次出售美體小鋪的交易估值約為25億雷亞爾(約合人民幣37.57億元),較當初的成交價縮水一半。而Natura&Co之所以可能會選擇折價出售美體小鋪,或與該品牌近年來的業績不佳有關。

Natura&Co財報顯示,美體小鋪在2023財年第二季度的淨收入為12億元,同比下滑12%。且自2022年起,該品牌已出現多個季度業績下滑的情況。截至2023年財年第二季度,美體小鋪擁有2368家門店,包括937家自營門店和1431家加盟店。今年2月,美體小鋪削減了25%的領導團隊和12%的員工,並於近期關閉了品牌在美國的At-Home業務和英國專用配送中心。

如果未來美體小鋪被Natura&Co出售,那麼,后者將僅剩Natura&Co Latam和Avon雅芳兩個主要品牌,這勢必會影響到該集團的整體銷售額。

根據青眼此前梳理的2020年至2022年全球化粧品十強排名來看,Natura &Co一直處於「甩尾」的位置,在第7名至第9名間徘徊。另從今年上半年Natura&Co的業績來看,該集團的銷售額為223億,同比下降4%,是全球美粧十強中為數不多的銷售額下降的企業。根據2021年至2023年上半年全球化粧品十強排名,Natura&Co的排名一直處於下滑勢態,已從2021年和2022年的第5名下滑至2023年的第7名。

若以如此勢態下去,今年Natura&Co躋身「全球美粧十強」榜單或將有一定難度,若其跌出榜單,屆時全球美粧十強也將迎來「新玩家」。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青眼」(ID:qingyanwh),作者:Cathy,36氪經授權發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