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小米最新財報有哪些看點?

2023-08-31 15:20

在全球消費電子市場表現低迷之際,小米集團今年第二季度的業績報告送來喜訊,超過15項經營指標創下該公司的歷史新高。這份斐然的成績背后,是后疫情時代中國消費潛力的有力體現,同時也印證了,專注長期價值和堅持技術主義的企業總能在一次次產業變革和復甦機遇中無往而不利。

半年盈利逼近去年全年

用小米創始人雷軍日前發表第四次年度演講時的主題詞「成長」來概括這份業績報告,再貼切不過。

第一項成長表現:業績超出市場預期。數據顯示,小米集團2023年第二季度總收入環比增長13%,達到人民幣674億元;經調整淨利潤達人民幣51億元,同比增147%。截至2023年上半年,小米經調整淨利潤為人民幣84億元,已接近去年全年經調整淨利潤水平。

總體來看,小米集團經調整淨利潤連續兩個季度實現增長,收入跌幅連續兩個季度顯著收窄,集團整體毛利率連續三個季度實現增長,並創下21.0%的歷史新高——這些變化足以表明,當行業仍在思索如何在后疫情時代抓住復甦機遇時,小米已經駛入增長的快車道。

第二項成長表現:經營策略更加穩健。對上市企業而言,當下的盈利水平固然重要,但未來能否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能否實現「自我造血」,更取決於其經營模式。而在這一方面,小米可謂底氣十足。首先,小米控費用、降風險,Q2整體費用同比下降2.3%%,降本增效成效顯著。其次,小米控庫存、提效率,Q2整體存貨金額同比下降33.5%,達十個季度以來最低水位。最后,小米現金流充裕,達1132億元,又創歷史新高。

第三項成長表現:智能邊界顯著拓寬。當我們憧憬着智能如何重塑人類生活時,全球科技巨頭就已經打響了一場關於產品聲譽和影響力的爭奪戰。雷軍説,人是科技的原點,小米的科技探索,不僅要對人類現在的生活有價值,更要對人類未來的創造、進步和發展有價值。

實際上,小米以人為本的科技理念已經獲得了消費者的迴應:2023年6月,全球及中國大陸MIUI月活用户數分別達6.06億和1.49億,同比增長10.8%和6.5%。與此同時,截至2023年6月30日,小米AIoT平臺已連接IoT設備(不包括智能手機、平板及筆記本電腦)數達6.55億,同比增長24.2%;擁有五件及以上連接至AIoT平臺的設備(不包括智能手機、平板及筆記本電腦)用户數達1300萬,同比增長27.8%。可以預見的是,小米將出席甚至影響人類「未來生活」的諸多場景。

成長源自蜕變

小米有目共睹的成長,是它過去若干年躬耕探索,破繭蝶變的剪影——如果説彼時的小米希望帶給消費者最高的性價比,那麼今日的小米就已經站在了行業的潮頭,既要生產為民的產品,更要鑽研高端的科技。

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在業績媒體電話會議上説,小米經營改善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內部的相應變化。據瞭解,過去三年,高端戰略一直是小米發展的重中之重。日前,小米最新一代摺疊屏手機MIX Fold 3 以「輕薄全能」優勢驚艷亮相,首銷僅5分鍾銷量便達成了上一代的2.25倍。憑藉近年來連續發佈的Xiaomi 12S Ultra、Xiaomi MIX Fold 2、Xiaomi 13、Xiaomi 13 Pro、Xiaomi 13 Ultra以及Xiaomi MIX Fold 3機型,小米在高端市場中已經形成了獨特且穩定的競爭優勢。

據第三方數據,2023年Q2,在中國大陸地區,小米智能手機銷量在人民幣4000-6000元價位段市佔率同比提升6.2個百分點達12.7%,定價人民幣3000元及以上的智能手機出貨量佔比同比提升3.3個百分點至20.1%,連續4個季度同比提升,中國大陸地區智能手機ASP同比增長超24%。

實際上,對高端化的追求便是對科技創新的堅持,對企業生命力的塑造。正如雷軍在8月14日的演講中強調,「只有做高端,才能倒逼我們在技術上尋求突破,贏得未來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在智能手機這一核心業務取得實質性突破后,小米將這套「高端化方法論」應用到了其他品類當中,推動公司全業務升級。Q2財報顯示,小米高價格段的智能大家電收入同比增長70%以上,連續七個季度高速增長。小米Q2在中國大陸地區TWS耳機出貨量排名第一,可穿戴腕帶設備出貨量排第二。

立足未來,方能奔向未來

從「規模與利潤」並重的經營策略中,我們看到了小米作為一家成熟上市公司,不畏外部衝擊依然行穩致遠的能力;從「高端化」的產品戰略中,我們看到了小米作為一家實力科技公司,奉行技術為王持續「霸佔」市場的智慧;而從其「長期主義者」的定位中,我們更將看到一切夢想者、情懷者、領軍者以人為本,面向未來的底色。

小米的「長期主義」體現在對技術研發的持續投入。數據顯示,過去六年(2017-2022)小米研發投入的年複合增長率高達38.4%,預計未來五年(2022-2026)研發投入將超過人民幣1000億元。在強大研發支持下,小米的技術體系已經從應用型邁向了更底層的核心領域,研發佈局進入了 12 個技術領域,包括5G 移動通信技術、大數據、雲計算及人工智能,同時基於智能製造,進入機器人、無人工廠、智能電動汽車等,總體細分領域達99項。

小米的「長期主義」體現在對前沿領域的充分佈局。在全球科技公司的AI競賽中,小米的表現受到廣泛關注。自2016年組建AI團隊以來,經過7年6次擴展,小米AI團隊已超3000人,逐步建立了視覺、語音、聲學、知識圖譜、NLP、機器學習、多模態等AI技術能力,而這也將是小米角逐未來的底氣。

小米的「長期主義」體現在對全球市場的竭力開拓。小米不僅是中國家喻户曉的科技品牌和備受青睞的消費選項,它的身影更出現在了世界不同角落,深刻改變着全球人民的生活。據Canalys數據,二季度小米在全球智能手機連續12個季度穩居前三。值得一提的是,小米不僅與全球各大互聯網巨頭和國際知名內容供應商建立穩定合作,為境外小米手機用户提供全面服務,同時也利用資源渠道優勢,讓更多國內合作伙伴的跨境業務和優質內容可以快速精準觸達海外目標受眾,助力廣大中國企業揚帆出海,讓更多優秀的國內產品走向世界。

業績雖只是數據,但往往它背后的寓意頗深。小米的這段成長,彰顯了重重挑戰下中國企業獨特的韌性,更象徵着如小米這樣的企業,將憑藉愈發強健的內生力,走向世界、奔向未來。「我們非常有信心,小米經營業績的表現不是一個季度的變化,而是未來持續的向好。」 在業績媒體電話會議上,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堅定地説道。

特別策劃

瞭解《環球時報》的三觀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