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08-30 10:32
當地時間周二(8月29日),蘋果公司發佈秋季發佈會邀請函稱,將於美東時間9月12日(北京時間9月13日凌晨1點)召開新聞發佈會。
按照外界預期,此次發佈將推出新一代的iPhone 15系列,以及新一代Apple Watch S9和第二代Apple Watch Ultra,新品有望於9月22日正式開售。
8月初,彭博社記者Mark Gurman曾預測蘋果計劃於9月12日或13日正式推出iPhone 15系列等新品,目前看時間基本能對上。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昨日,華為Mate60 Pro手機上線華為官方電商平臺,華為Mate60系列發佈會預計在9月12日舉辦。這意味着華為Mate60和蘋果iPhone 15將僅相隔幾小時發佈。
截至美股收盤,蘋果(AAPL)收漲2.18%,報收184.12美元,總市值2.879萬億美元。
iPhone 15兩周后首秀!
按照慣例,iPhone 15系列將會是本次發佈會的焦點。根據目前已有的爆料,iPhone 15和iPhone 15 Plus將與iPhone 14非常相似,不過也有幾個關鍵的區別。
iPhone 15和iPhone 15 Plus將取消劉海屏,轉而採用靈動島設計,靈動島最早在iPhone 14 Pro系列中使用。此外,Lightning接口可能被替換為USB-C接口。
歐盟去年10月出台法律,要求在歐盟境內銷售的所有手機、平板電腦和相機都必須使用USB-C接口進行有線充電,截止日期為2024年12月28日。
價格方面,此前有報道稱,iPhone 15 Pro Max起售價將從1099美元漲至1199美元或1299美元。若漲價落地,iPhone 15 Pro Max將成為蘋果史上最貴的手機。
外媒爆料的iPhone 15系列售價
被譽為「最準蘋果分析師」、蘋果「預言帝」的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幾個月前透露,iPhone將首次採用潛望鏡鏡頭系統,實現5倍或6被的光學變焦,遠超目前的3倍大小,是iPhone 15 系列中最大的相機升級,但僅限於iPhone 15 Pro Max。
郭明錤最近又發帖稱,潛望鏡是iPhone 15系列最大的賣點,預計iPhone 15 Pro Max將約佔iPhone 15系列訂單的35%到40%,是佔比最高的iPhone 15機型,該機型的下半年出貨量將較iPhone 14 Pro Max同期增長10%到20%。
最近市場擔心,因供應量問題,iPhone 15的出貨量會下降,iPhone 15 Pro Max將被推迟出貨。而郭明錤指出,iPhone 15 Pro Max本周就將開始批量出貨,蘋果也在同步增加舊款機型出貨。他預計iPhone 15出貨量為8000萬部,而市場的保守預測為7000萬到8000萬部。
郭明錤認為,由於市場對iPhone或iPhone 15的下半年出貨預期過於保守,加之9月新品發佈,蘋果股價近期可能迎來反彈機會。
他還稱,三星今年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已降至2.2億部,若蘋果維持下半年的iPhone訂單不變,今年的出貨量料將達2.2億至2.25億部,超越三星成為第一大智能手機品牌,晉升頭名對蘋果的生態有長期的正面影響。
按照慣例, Apple Watch S9 也將在這次發佈會上亮相。目前已知的是三年了終於升級芯片,提升性能降低功耗,進一步提升續航。除了 Apple Watch S9,今年預計也會發布 Apple Watch Ultra 2。
智能手機市場能否回暖?
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昨日在社交平臺上表示,今年三星智能手機出貨量已砍至2.2億部,若蘋果維持明年下半年iPhone訂單不變,則2023年iPhone出貨量可望達2.2億–2.25億部,並超越三星成為最大智能手機品牌。
郭明錤提到,蘋果2024年最新iPhone出貨量目標為2.5億部,而他認為合理的2024年出貨量預估可能達到同比5-10%。四季度,華為和蘋果的高端旗艦對決誰能更勝一籌,仍需市場檢驗。
儘管智能手機市場依舊低迷,但市場已經看到曙光。IDC最新數據顯示,今年Q2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2.68億台,同比下降7%,環比持平。這是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連續8個季度出現同比下滑,但由於手機終端庫存正常化和部分地區市場需求的温和復甦,出貨量同比降幅明顯收窄。
下半年開始,多家廠商即將發佈、推廣新機型。浦銀國際證券認為,預計多家廠商新機上市后或將帶動市場緩慢復甦,期待三、四季度能夠看到智能手機行業需求抬頭向上。
國金證券也表示,預計9月蘋果、華為將發佈消費電子新產品,有望積極拉動需求,目前產業鏈正在積極備貨,消費電子庫存合理,在新機需求拉動下,三季度業績有望改善;中長期來看,AI有望給消費電子賦能,帶來新的換機需求,目前手機、電腦廠商正在大力開發Ai應用,有望逐漸落地。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亦並非旨在提供任何投資意見。有關內容不構成任何專業意見、買賣任何投資產品或服務的要約、招攬或建議。本頁面的內容可隨時進行修改,而本公司毋須另作通知。本公司已盡力確保以上所載之數據及內容的準確性及完整性,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本公司不會對任何因該等資料而引致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以上內容未經香港證監會審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