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08-25 19:57
前段時間,我們三易生活曾為大家分析過索尼旗下手機CMOS傳感器開闢新產品線,並且賦予了全新命名方式的事件。當時我們指出,索尼過去的CMOS產品「魚龍混雜」,不同用途、不同規格的型號命名完全混亂,是他們如今不得不重開產品線的重要原因。
但這並不意味着現在這樣的為手機CMOS命名方式,就完全沒有問題了。更為糟糕的是,在將視線投向他們的「友商」時會發現,諸如三星和豪威這些手機CMOS廠商的產品命名體系,在「可理解性」上同樣也沒有好到哪去。
索尼此前的CMOS命名體系有什麼問題?簡單來説,就是從那些「IMX xxx」的命名中,幾乎找不到任何關於產品用途、市場定位、技術規格的有用信息。而且由於索尼將相機、手機、車載攝像頭、工業攝像頭的CMOS全部放在一條產品線里「混合命名」,因此極其容易造成消費者的困惑。
IMX610目前有且僅有索尼自家的超旗艦微單Alpha1搭載
比如説IMX610,如果只告訴大家這是一款5000萬像素的CMOS,你會不會覺得它可能在定位和技術上可能還不如IMX700、IMX800?但實際上,這是一顆頂級的全畫幅微單傳感器,比IMX989都不知道貴到哪去了。
又比如説IMX888,看到這個名稱,大家首先是會聯想到IMX787、還是IMX989?然而實際上IMX888的技術比后面兩者都更加先進,因為它就是所謂的「雙層晶體管CMOS」,是首款量產的索尼下一代移動傳感器產品。
面對這樣的局面,索尼最近也確實做出了改變,推出了全新的(實際上可能不那麼新)「手機專用CMOS產品線」LYTIA系列,並一口氣端出了從LYTIA500到LYTIA900的五款CMOS。
平心而論,LYTIA系列的誕生解決了兩個問題。第一是它終於將索尼的手機用CMOS傳感器單獨列爲了一個產品序列,結束了索尼CMOS不同用途型號完全混用命名的時代。第二就是它新的命名體系非常簡單直白的講明瞭產品的定位,在這個新的體系下,百位數的數字直接對應傳感器的「定位等級」。數字越大的LYTIA一定就越高端。
然而索尼LYTIA產品線的命名法,一定就是完美的嗎?要回答這個問題,就需要先來看看其他廠商是怎麼來命名他們的手機CMOS。
小米10至尊紀念版是豪威頂級CMOS的首秀,1/1.32英寸的OV48C
首先,是豪威科技。它們的CMOS命名方法非常簡單粗暴,主打的就是一個「像素值」。比如800萬像素的CMOS,就直接叫OV08,6400萬像素的就叫OV64。而同等像素級別的CMOS,則在最后以字母標明出品的順序。比如第一款5000萬像素的就是OV50A、第二款是OV50B,第三款則為OV50C……以此類推。
OV64A最知名的用途,可能是華為Mate40 RS的超廣角攝像頭
很顯然,豪威的這種命名方式最大的好處,是讓消費者可以一眼看出CMOS的原生像素數量,以及其大致的出品時間。但問題就在於,像素數量和產品定位、畫質高低是沒有必然聯繫的。比如OV64A(1微米像素、1/1.34英寸總面積)顯然要比OV64C(0.7微米像素、1/1.7英寸總面積)高端得多,但普通消費者從產品名上顯然無法判斷出這些信息。
相比之下,三星半導體的手機CMOS命名規律可能是目前最合理的一種。在他們的CMOS產品線里,採用了兩位字母+一位數字的方式來命名CMOS。
其中第一位字母代表產品的整體級別,其中J是低端產品、G是中端到高端產品,H則多半是超高端。第二位字母代表產品的像素數量,N是5000萬、W是6400萬、P是2億、U是4.4億。唯一比較特殊是第二位字母M的情況,在GM系列里它代表4800萬像素,可在HM系列里則代表了1.08億像素。至於最后一位數字,則與豪威的最后一位字母一樣,單純代表發佈時間的早晚順序。
於是乎,通過產品名就可以知道,JN1是三星的第一款低端5000萬像素傳感器,GN6代表第六款中高端5000萬像素傳感器,HP7是第七款旗艦2億像素傳感器,HU1則是第一款旗艦4.4億像素傳感器。
但問題就在於,其實這里面也存在着定位交叉、混亂的情況。比如目前整個三星HP(2億像素)系列里,真要按照性能高低排列的話,其實是HP7>HP2>HP1=HPX>HP6。又比如三星GN系列里的GN2和GN6,在規格、性能上都要超過HM全系列、甚至超過了部分HP系列的型號(比如HP6)。也就是説,如果完全按照三星的命名方式、按照產品先后的順序去理解這些CMOS的定位,其實也是會出問題。
那麼為什麼無論索尼、豪威、還是三星,他們的手機CMOS型號命名都如此混亂、如此「不講人話」,讓普通消費者看不懂呢?
首先大家要明白一點,那就是CMOS傳感器畢竟屬於產業鏈的上游零部件。它們通常是不會直接對終端用户銷售的。這也就意味着,實際上手機CMOS理論上確實不需要讓「一般消費者」能夠看懂它們的型號,只要下游的手機廠商在採購零部件時不買錯規格,就不會有什麼問題了。
小米可能是手機廠商里最熱衷公開配置的,這一點確實居功至偉
當然,大家都知道的是,自從十幾年前小米手機誕生以來,他們有一個很大的功績就是會通過高調宣發產品的硬件參數,直接拉高了整個行業的透明度。從而讓許多以前從不關心「配置」的消費者,都多少學會了如何去看懂各種參數。
在這樣的背景下,諸如手機主控(SoC)、基帶、CMOS,甚至是屏幕面板材料的命名規則,近年來也確實明顯越來越開始注重對終端消費者的宣傳。
但問題就在於,像SoC、屏幕面板這些東西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技術上往往一年纔會進行一次整體換代,而且高中低檔的產品之間往往有着巨大的性能鴻溝。説得更直白一點,也就是新的屏幕、新款SoC永遠比舊的更好,同時高端產品一般相比於低端有着兩三年、甚至更大的技術代差。因此他們的命名體系可以做得非常簡單,名稱里只需要有代次、級別就行,因為消費者只需要瞭解這些,就已經可以確保不會選錯了。
然而,CMOS傳感器並不是這樣。一方面它的技術更迭比較沒有規律性,通常做不到「一年一更」,而且其技術、架構更新的時候,先用上新技術的往往還不是最高端的產品。這就造成CMOS傳感器多代架構的產品在市場上混合使用的情況非常普遍,而且很多時候最新型號並不等於最高端的型號。
別的不説,就上面曝光的這三款,都分不清其中究竟哪個纔是最高端的
而且從另一方面來説,CMOS本身的特性也意味着,諸如技術代次、上市時間,甚至像素這些指標,有時候都不能真正決定它的畫質水平。毫無疑問,這就使得CMOS傳感器要想在產品名上真正完整的傳達出技術指標、市場定位,就變成了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因此相關廠商們在產品命名上「不上心」,也就不那麼令人感到驚訝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三易生活」(ID:IT-3eLife),作者:三易菌,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