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08-23 16:31
諾亞深知:探討、交流、聆聽將讓閲讀更具生命力。我們開始思考,能否讓這份同樣的追求和熱愛,通過以諾書房這個平臺,找到閲讀道路上的知音,實現書途同歸的美好願景。
今天是傳統節氣處暑。處暑過后天氣逐漸轉涼,不少地方有開始貼秋膘的傳統。秋高氣爽的時節,也是閲讀學習的好時機,不妨來以諾書房-書途同歸讀書私享會,給大腦也貼貼秋膘。
論壇的第三期:
沉默的合夥人在這里不再沉默
——查理芒格的智慧 投資、商業與人生
*邀請規則
名額有限,權益珍貴
詳情請聯繫您的理財師
在伯克希爾股東大會上,大家可能都比較習慣於看到沃倫·巴菲特侃侃而談,查理·芒格則大多數時候不怎麼説話,盡職盡責地扮演沉默的合夥人。
但芒格思想的光芒,卻從未被掩蓋,沃倫·巴菲特曾説:「芒格用思想的力量,拓展了我的視野。讓我以非同尋常的速度從猩猩進化到人類,否則我會比現在貧窮得多。」
查理·芒格作為全球知名傳奇投資大師、思想大師,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企業家與投資人。至今,這個傳奇仍在繼續。
本期以諾書房讀書私享會,邀請到今日資本創始人徐新、智聯招聘CEO郭盛、完美世界董事張雲帆、諾亞控股CFO潘青、芒格書院創始人施宏俊五位嘉賓,共同解讀查理·芒格的投資理念、商業思考與人生智慧,將芒格思想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為身處變革時代的讀者與企業帶來一場思想盛宴。
「巴芒最佳譯者」RanRan翻譯手記
*以下內容摘引自芒格書院
2023年,《芒格之道——查理·芒格股東會講話1987—2022》全球首發。書中收錄了查理·芒格在西科金融、每日期刊股東會上的講話和問答,是最全的一手芒格股東會實錄。
《芒格之道》的譯者,是被譽為「巴芒最佳譯者」的RanRan。熟悉巴芒二人或每年關注股東會信息的人,對RanRan一定不陌生,由他翻譯的伯克希爾股東會講話、巴菲特和芒格演講等文本,文筆流暢而風趣,毫無翻譯腔。
《芒格之道》上市之后,我們收到了許多讀者的反饋,其中一大部分都是對譯者的讚賞——
「RanRan老師的翻譯真是拍案叫絕!」
「RanRan是第一個讓我讀懂芒格和巴菲特的人。」
「翻譯得太好了。中文看了很親切。本相差很大的兩種文化,在RanRan的筆下,融會貫通了。」
「致敬RanRan老師,他雄厚的外語功底和紮實的投資功底相得益彰。」
今天書院帶來RanRan自己的一篇文章。他以非常謙虛的態度回顧了自己從事翻譯的歲月,從中我們或許能體會到他鮮明的風格從何而來。
芒格的股東會記錄,《芒格之道》出版了
有一天,我在外面,收到編輯的信息,問我譯者署名寫什麼,我沒怎麼猶豫,我問編輯,寫「RanRan」行嗎?她説可以。
沒有「RanRan」這個 ID,沒有大家的支持,沒有前輩的提攜,我得不到翻譯這本書的機會。所以,這本書的署名當然應該是「RanRan」。
感謝很多朋友欣賞我的翻譯,雖然我早已志不在翻譯,但你們覺得有用的話,我願意繼續發揮這個小小特長。感謝管大、崗大以及很多其他熟悉的 ID,當初,在雪球翻譯合夥人的信,各位投資前輩點評,是令我難忘的一段學習經歷。崗大有自己獨特的投資風格,得心應手不能傳,這並不妨礙我們很多人去學、去領悟。管大的投資能力和人品令人敬仰,「德藝雙馨」,有開玩笑的意味,但絕對當之無愧。還多眾多網絡空間的朋友,你們好多人給過我實際的支持,一直很感謝你們。還有那些很多好玩的評論和回覆,確實,我喜歡那種不太出格的低級趣味,總能開心地笑,例如,有段時間,有個網友,評論必發搞笑動圖。有的評論和聊天,我沒回復,不禮貌。不是説我多忙、多裝,多把自己當回事,只是有時我不知道説什麼好,就沒回,這里道個歉。
這本書能呈現在大家面前,我做的工作微乎其微,我只是做了翻譯,雖然這是一份苦活,但我只是出點腦力,我只管翻譯,説不累是假的,但其中有樂趣。其他的很多很多工作,是施老師@施宏俊 以及幾位編輯做的,他們付出了很多努力,做了大量幕后工作,才做出這樣精美的一本書。
早已決心不做翻譯,但現在能翻出一本書來,還是禁不住回憶起從學生時代到進入翻譯這一行的點點滴滴。
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可能是讀到大三,我有了做翻譯的想法。那時候,上翻譯課,全系在一個大的階梯教室,聽王文炯教授講課。王老德高望重,他是我們學校很多老師的老師。聽他的課,我一下子就入迷了。我記得他講的最多的一句話是,「In translation, we translate meaning, not words.」每次上課都是大課,但有一次,王老點名上黑板寫作業,竟然點到了我。作業是翻譯一句詩「夜晚鍾聲到客船。」我走到了黑板前,寫下了「Late at night, the sound of the bell reaches the boat.」他指着我寫的説「I like this one.」其實,我沒有能力翻得這麼好,是我回去查過厚厚的《漢英字典》。王老的話,我始終記得,translate meaning, not words。
后來,爲了求穩,我考了本校的研究生,可惜那時,已經對「英美文學」沒那麼高的興趣,畢竟,找工作要緊。那時正趕上金融危機,工作還找不到呢,更沒心思學習了。我學的是文學,但寫的論文是和翻譯相關的。我比較了幾個《瓦爾登湖》的譯本,找出了其中很多明顯的錯誤。答辯的時候,有外校的老師來,各位老師看過我的論文,覺得我的論文寫的太差了,差點沒讓我過。還是我們學校另一個系的老師,為我說了幾句好話,才過的。外校的老師説,理論部分很差,例子還是不錯的。我覺得,我自己能做得更好,只是那時心真靜不下來去搞那些學術的東西。
畢業后,在一家小小的外企工作了不到一年,公司解散。之前的老闆,人好,帶着我們和另一個同事,到了一家做本地化的翻譯公司,萊博智。我記得剛去的時候,工位上,我用的電腦顯示器是帶水紋的,就那麼閃着,我都沒覺得什麼,還在那用呢。過了一段時間,組長給我換,我才知道的。沒過多久,和我一起來的那位同事,還有之前的老闆,他們先后都走了。
我覺得,總算得到了自己想做的工作,我有很多東西要學,只是埋頭工作。我沒理會,幾乎每個月都有人來、有人走。我學習各種本地化軟件、規則,做翻譯、做校對,不明白的,就向人家請教。我不偷懶,給我分配一個工作,做完我就提交,然后就做下一個。下班了,我還經常加班,不是我特意要加班,我想看看別人給我改的,我好從中學習。經常,七點多了,我一抬頭,周圍人幾乎走差不多了。一直壓力比較大,因為很多項目是與計算機和軟件相關的,我沒有專業背景,很吃力。只能邊工作邊學。
部門領導定期召開 Seminar,討論遇到的翻譯問題,我從中學到了很多,有的詞和句子現在印象還很深刻。公司的流動性很大,經常有人走,但留下來的員工都是踏實干活的。他們是真正的職業翻譯。
這份工作,做到了三年,我證明自己可以。部門經理給了我更重要的工作,但我決定走了。是我把自己繃得太緊,太累了。不是公司對我不公平,我很累,是我自己想那麼累的,是因為我想學東西,我想成為一個合格的翻譯。有一次,周末,我還自己去公司加班,記得那天整個大廈根本沒開空調,熱得要命。在萊博智,我在實際工作中接受了訓練,翻譯量和校對量達到了幾百萬字。我的翻譯是在萊博智練出來的。我仍然是菜鳥,很多同事水平比我高很多。但我發現翻譯不是一個好行業。
離開萊博智,進了一家軟件公司,工作輕松了,待遇也高了。但我始終感謝萊博智,感謝它在金融危機時給了我一份工作,感謝它對我的培養。
萊博智的經歷培養了我,但似乎也給我留下了陰影。后來,我翻了些東西,發在雪球,翻得很隨意,很自由。不像在公司時,有編輯給修改。我也不願意和別人討論翻譯問題,因為我對翻譯沒興趣。
總是覺得自己有點像 underdog,在二外時,總感覺北外比我們學校強,但遇到了王老,我覺得我們學校不比任何一所大學差。在萊博智,總是怕自己翻得不夠好,給編輯添麻煩,后來做成了水果公司的項目,水平還是有限,但總算得到了認可。翻譯行業,讓我傷心,所以不想繼續做下去了。
我的翻譯,發在雪球的那些翻譯,價值很高嗎?大家明白的,很多時候,不如投資中的一個機會。差遠了。誰願意一直做翻譯呢?在翻譯這行有這麼一句話,「Those who can translate, translate. Those who can’t translate, teach translation.」(大概意思是,真有能力做翻譯的,就自己做翻譯去了,沒能力做翻譯的人,才教別人翻譯。)在投資中,同樣的道理,真有投資能力,誰願意做一個「嘴炮」呢?你發現了嗎,誇誇其談者,不是投資人。
如今,RanRan 這個 ID 翻了一本書,希望您讀了有用。我只是個 small potato,藉此機會,説説那些讓自己感到無法釋懷的東西。都是爲了混口飯吃,誰還沒吃過點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