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08-23 07:48
來源:錦緞
我關注了下今年A股重倉AI的相關基金的業績情況,二季度高位追上去的那批基金,今年收益率普遍在-20%以上,部分已經-30%收益率了。
這里面還包括了什麼百億景氣度投資大佬,以及著名醫藥基金經理的產品。
佈局的比較早的,曾經收益率有20%+,甚至30%+的,目前基本都已經轉跌了,收益率為負。
可以説,這一輪AIGC的行情,真正能賺錢的可能只有部分頭部遊資和那些瘋狂減持的上市公司股東和高管。
可以説這些人才是為數不多的人中龍鳳。
就連前一陣每天呼喊着AI大牛市恨不得每天寫十篇小作文的某賣方分析師,最近最熱門的用詞也變成了「去偽存真」,小作文頻率也大幅降低……
如果你再認真統計一下,就發現AIGC在A股能找到實錘業務,收入有關聯的就那麼幾家公司,這輪行情早就漲了少則漲3倍,多則10倍。
而統計了機構重倉/自由流通股份發現,機構的倉位早就超過了AIGC人工智能板塊這個年紀應該承受的壓力。
這個重倉水平甚至超過了很多新能源車,光伏板塊見頂時候的倉位。
所以説這里面的道理也很簡單,如果各個機構該買算力的基本都買好了,那麼誰又來給機構抬轎子呢?
能夠繼續推升股價的增量資金自然就不多了。
在有增量資金的行情下,算力可能繼續上漲,類似2020年的水牛行情。但在現在的縮量行情下,機構重倉反而成了一個負擔,機構持倉佔比越高説明增量資金越少。
這種情況下,下跌是更好的選擇。下跌之后,未來更好的上漲。
在下跌過程中也會有各種鬼故事傳出。
其實A股機構生態很多道理就在最近AIGC板塊的走勢里。
如果你股齡5~10年,自然都知道這些A股的道理。
目前來説,AI板塊正在調整,正在下一輪行情形成合力前的過渡期之中。
一、人工智能AIGC的命運齒輪是如何轉動的?
爲了給大家再講清楚一點,把這些行情發展密碼刻入大家的DNA,我這邊再繼續覆盤。
大家看一下這個百度關鍵詞搜索指數,基本和股票行情發展是很吻合的。
AI命運的齒輪開始旋轉來自於3月底,演變邏輯如下:
2月(北美大熱,北美巨頭加單A+H,英偉達算力GPU首次加單)
3月(中國ChatGPT大熱,國內和北美算力服務器開始加單)
4月(臺積電收到訂單開始生產,但是生產周期為3個月)
5月(英偉達展望2季度收鉅額訂單,當天狂飆30%)
6月(大郎們開始演繹明年英偉達500萬顆產業鏈盛宴)
7月(成績單公佈,AI強勁不敵其他下滑)
8月(3月訂單開始交付大陸,再次啟動)
很明顯,過去半年算力的行情,都來自於3月底的那次0-1的需求大訂單。
而現在的所有下跌都因為兑現,也就是沒有新一輪的需求暴增。這個過程註定磨人。
二、仔細看AIGC龍頭股的那些利空
其實跌的不光是A股,美股光通信廠商Coherent也在跌,説是訂單被中際旭創搶了挺多。
到今天為止,幾乎這一輪人工智能的龍頭都講了鬼故事,除了最離譜的崑崙萬維離婚減持。
可能就要算,浪潮信息業績不及預期。
半年報,公司預計今年上半年歸母淨利潤2.86億元-3.82億元,同比下降60%-70%;扣非后歸母淨利潤627.96萬元-1.02億元,同比下降88%-99%。
公司Q2扣非淨利潤居然是虧損的,這還是近十年來首次出現這種狀況。
最熱門能實錘有點業績的中際旭創。
儘管旭創今年接近20億利潤,明年中性預期60億利潤,最保守的預測也有50億利潤。
從單季度來看公司的營收和淨利潤,只能説很平穩。
這個業績和從底部起來漲了六七倍的股價比,估值的性價比一下子就下去了。
大哥如此,市場對二哥、三哥的審視就更嚴格了。
旭創的客户是英偉達和谷歌,800G上量比較早。而新易盛當前的主要客户是亞馬遜,亞馬遜雲業務發展較慢,導致迟迟沒有訂單預期。
非英偉達產業鏈上的企業,二季度應該大多業績都處於比較差的狀態,業績會負增長,哪怕同樣是光模塊企業,但不在英偉達800G產業鏈上的企業,業績應該也是負增長。
光模塊需求主要集中在用於AI和高算力需求上的800G光模塊上,而低速100G和200G光模塊需求都在顯著下降,400G光模塊價格下滑,需求也是微量縮減。
800G光模塊相比其他產品來説是高毛利率的業務,所以業務收入佔比提高,也會一定程度反應在毛利率環比變化上。
另一個和AIGC業績密切相關的就是工業富聯。
工業富聯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業績是不及預期的。
工業富聯。發佈半年報。
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2067.8億元,同比下降8.21%;
歸母淨利潤71.61億元,同比增長4.21%;扣非淨利75.4億元,同比增長18.3%,創下新高,其中第二季度的扣非淨利同比增32.3%,達43.3億元。
算力需求拉動了公司AI服務器銷量的增長,並且綁定了多家AI巨頭的服務器代工需求。
受到AI相關產品出貨拉動,雲計算服務器毛利率同比提升25%,帶動上半年整體毛利率較去年同期提升0.67%,達到7.17%。
傳聞在已為英偉達量產H100及H800等高性能AI服務器的基礎上,大量原本由其他廠商承接的英偉達AI服務器訂單,也被轉至工業富聯。
類似於市場關注度比較高的認為充分受益於AI的服務器,PCB等公司,業績應該也都比較差,服務器龍頭公司前期是發過公告明確了二季度很可能是負增長的……
PCB企業情況也是相似的,從臺灣PCB企業發佈的5月營收數據來看,大部分同比都還是下滑,環比小幅改善,但從個別企業6月的營收數據來看,環比的改善也沒有持續...當然這些應該也都不重要,二季度不是很重要,如果三季度還不能兑現,那纔是末日……
對應這份業績,盈利指標各方面雖有提升,卻缺少太超預期的亮點,而今年股價已經較低點翻了接近兩倍。
最后最有特點的鬼故事就是這個1000字小作文減持的科大訊飛。
A股大股東減持的方式有多種,有經典的「賈躍亭式減持」,有通過離婚減持的,但頭一次見減持還有這麼多話來解釋的,足足說了1000字。
科大訊飛的創始人劉慶峰發佈一條減持公告:通過大宗交易減持1.73%的股份,減持后持股5.54%,劉慶峰通過這次減持,直接獲利10億元。
三、如何客觀理性看待目前階段AIGC人工智能的發展情況
最后客觀説一點
咱就不説那些高大上的,就問大家手機里有幾個已經裝了CHATGPT的APP?
至少從2023年的半年報里,像谷歌、META、微軟這些巨頭的資本支出這一塊也沒有特別顯著的增長。
資本市場3個月可以漲六七倍,但是現實中沒個三五年,這個AIGC能發展完善?我也不信。
國內的AIGC賽道其實也是一個初期階段,各種大模型百花齊放,這里面已經有算力基建儲備優勢的就是百度和阿里。這兩家也是國內AI領域佈局最靠前,做的最快的企業。
最近很火的妙鴨相機就是阿里系的。
然后現在這些大廠也不寄希望於C端民用的能賺到錢,都是再給各種行業企業B端賦能。
阿里中報明確説,「把所有業務都用新一代AI再做一遍」的階段。
大家想想,AI的B端賦能,本來就是靠大數據提高消費銷售效率的,那在消費本來就不是很景氣的大環境下,這塊的提升天花板又是否有想象的那麼高呢?
這個問題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作者: 老白的金手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或立場,不代表新浪財經頭條的觀點或立場。如因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需要與新浪財經頭條聯繫的,請於上述內容發佈后的30天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