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08-22 18:30
來源:市值風雲
質量問題貫穿整個生命周期。
恩佐·法拉利拒絕簽名並走出辦公室那一刻,他給自己創造了新的宿敵。
惱羞成怒的亨利·福特,將原本用於收購法拉利的1,600萬美金,聘請一支歐洲工程師團隊,要求他們做出能在勒芒24小時耐力賽擊敗法拉利的賽車。
工程師們日以繼夜地工作,不斷優化迭代這款被稱為GT40的賽車。他們顯然用力過猛,因為1966年的比賽,GT40霸佔前三,法拉利連在領獎台出現的機會都沒有了。
(來源:porterpress.co.uk)
可惜,GT40的后續有着和其他福特汽車(F.N)產品類似的結局:質量問題。
為適應新規則,作為GT40的替代品,福特F3L存在嚴重設計缺陷,連跑完比賽的能力都沒有。
市場份額下滑,盈利能力墊底
2022年,公司營收1,580.57億美元(同比+15.93%,本文除額外説明,金額單位默認美元),毛利率14.97%,淨虧損-21.52億美元(去年同期淨利179億)。
2023年H1,營收864.28億(同比+15.75%),淨利36.79億(去年淨虧損24.81億)。
(來源:市值風雲APP)
公司近4年(2019全年-2023年H1)淨利潤反覆盈虧交替,除2020年系疫情影響銷量,其余3年主要受其他收益及虧損影響:
1. 2019淨利0.84億(同比-97.73%),主要系公司調整企業養老金計劃的折現率假設,以及其他相關精算假設,計提19億的再計量損失(按美國會計準則要求,屬於對未來養老金支付義務的預期調整,為非現金支出);
2. 2020淨虧損12.76億,主要系疫情影響整體銷量,以及作為公司的收入主力的F-150皮卡即將換代,消費者購買意願下降,銷量下降32.7%;
3. 2021淨利179億,主要系公司投資的Rivian(RIVN.O)在11月上市,福特持有的股份產生82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同時,該年養老金計劃折現率假設調整和養老金資產的超預期收益,產生35億再計量收益;
4. 2022年淨虧損21.52億,主要系Rivian股價下跌,導致福特持有的股票發生公允價值變動損失74億,以及在終止Argo AI項目后,公司在該項目的長期股權投資計提減值損失27億;
5. 2023年H1淨利潤相比去年同期轉虧為盈,實際上,營業利潤只同比增長了8.62%。
2023年H1,公司營業利潤率4.32%,福特的最主要業務依然是汽車業務,合計收入貢獻為95.36%,共計1,010.7億(未考慮內部抵消)。
汽車事業部包括:
1. 福特Blue(業務收入695.1億),主要業務為負責燃油車和混合動力車型;
2. 福特Model e(業務收入27.2億),主要業務為純電車型和相關嵌入式軟件;
3. 福特Pro(業務收入288.4億),主要業務為企業客户的定製業務。
(來源:市值風雲APP)
若只考慮營業利潤,福特的業務成長能力和盈利能力依然不甚理想。
最近8年,福特在其銷量最大的三個市場(美國、中國、英國)都出現市場份額下滑。其中,中國市場下滑尤為明顯:2015年,福特的市場份額為4.7%,而2022年,只剩2.1%。
(來源:stockdividendscreener.com)
而公司的盈利能力也不盡人意。2022年,公司毛利率為15%,在行業中偏低,作為對比,特斯拉高達26%。
(來源:市值風雲APP)
也因此,公司2022年營業利潤率只有4%,依然在行業中偏低。
這時候再看特斯拉,一路向斜上方劃線,同期達到17%,只能感慨「長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浪,前浪癱軟在沙灘上」。
(來源:市值風雲APP)
浮雲一別后,流水十年間。百年企業的福特,已今不如昔。
公司早期的商業成功被寫入部編版九年級歷史教材。1913年12月1日,當福特正式引入流水線后,公司的汽車生產周期僅為1小時33分。而此前,周期為12小時以上。
(來源:九年級歷史下冊(部編版))
得益於流水線生產模式,生產成本也降低了,福特將汽車變成中產階級也能買得起的商品。
「地球最強車企」的稱號,那時的福特受之無愧。公司僅靠一款車型就佔去半片江山:曾有一段時間,全世界一半的汽車都是福特的Model T。
對比2022年,福特的全球市場份額為5%……
質量問題影響產品口碑
雖然我們很難只用一兩個簡單因素去解釋一家公司的興衰,不過關於福特有一個值得提及的要點:產品質量。
風雲君找到福特1970年年報,彼時的福特正在增長期,享受着空前的盛況,管理層對未來頗有信心,甚至相信能逆市場周期持續增長:
「儘管美國的前景受到持續的通貨膨脹和失業的困擾,我們估計今年美國的新車零售銷售將達到創紀錄的970萬輛,甚至可能高達1000萬輛。」
1970年是福特的鼎盛時期之一。但即便是在鼎盛時期的光輝歲月,背后安全問題依然像幽靈一樣縈繞福特。
該年9月,福特推出Pinto。該車從項目立項到量產啟動僅用25個月,該速度創下了世界記錄,遠短於當時行業平均的43個月。按福特總裁李·艾科卡的預期,這是一款重量低於2,000磅(907公斤),定價低於2,000美元的車型。
(來源:福特汽車圖冊-加拿大版本)
Pinto首戰即告捷,推出后4個月內,公司已售出10萬輛。而1974年,更是在一年內銷售了54.42萬輛。
但是Pinto后來的發展軌跡彷彿是福特的縮影:勝於生產效率,輸在產品質量。
Pinto的安全問題讓福特陷入麻煩。汽車燃油箱設計存在缺陷,車尾在撞擊后容易發生自燃。
儘管剛開始福特在公關上做了各種「努力」,拒不承認是Pinto自身缺陷,但是后來依然不得不承認,他們瞭解到的Pinto因后端碰撞導致的火災致死事故就至少有27起。
Pinto日漸凸顯的安全問題讓消費者望而卻步,后來銷量也大受影響。
不過Pinto並不是個案。
福特汽車的質量問題一直時有出現,因質量而影響產品銷量和公司聲譽的情況屢見不鮮。
根據《Warranty Week》,平均而言,2003-2022年間,福特汽車相比通用汽車(GM.N)保修成本更低,但是2018年有反超趨勢,甚至短暫出現過2020年前三個季度福特累計保修成本(38.7億)為通用汽車(16.8億)的2.3倍。
2022年全年,福特保修成本為41.7億,同比增長5.4%,依然略高於通用汽車的41億的保修成本。
(來源:warrantyweek.com)
這年,福特共發起67次召回,召回車輛數超過860萬輛,該車輛數是排名第二的特斯拉(TSLA.O)的2.29倍,成為本年度全世界召回次數和召回車輛最多的車企。
或從另一個維度,看福特汽車的保修率(保修成本佔營業收入)。
2012、13年,福特保修率還能維持在2%以下。但自2014年,福特的保修率開始逐年爬升,2020年甚至略超4%。截至2022年Q4,福特保修率為2.9%。
(來源:warrantyweek.com)
由於質量問題,福特車主最近兩年對汽車質量的滿意度也下跌至過去30年的最低點,在市場的口碑一降再降。
當然,嚴格説,保修率具有滯后性。當下產生的保修成本來自以往售出的產品。所以福特可以用疫情的理由來搪塞:這些變化可能只是臨時的。
畢竟近3年,汽車銷量由於疫情明顯下滑,哪怕保修成本維持相對穩定,依然會讓保修率明顯上升。
福特甚至可以説,美國車企都有類似情況,比如通用汽車。
但福特本質是全球企業,除了對標本國的「底特律三巨頭」,還要考慮全球競爭格局。
在全球範圍內,福特最大的對手之一是豐田(TM.N,TYT.L)。
時代滾滾向前,這次的危局不同?
過去20年,福特的第一大挑戰就是日本豐田的直接競爭。
其中一個標誌事件系2003年,豐田首次全球銷量超過福特,成為全世界第二大車企;后來豐田更是在2008年超過通用汽車,成為世界上汽車銷量最高的品牌。
雖然豐田的成功也很難用單一原因解釋,不過光是產品可靠性這點,豐田就在和福特拉開距離。
過去五年,豐田在保持銷量上漲的同時,還在不斷下降其保修成本。2022年,豐田的保修成本為2,296億日元(同比-17%)。
(來源:warrantyweek.com)
保修率也呈現下降趨勢。2022年,豐田的保修率0.68%。
(來源:warrantyweek.com)
2022年,根據消費者調查統計,豐田再次被評選為全球最可靠汽車品牌。
在新能源轉型力度這一點,福特也輸給豐田。
2022年,豐田銷售了1,048萬輛汽車,其中26.05%是新能源汽車。而相比之下,福特的轉型顯然慢了不少。
近年福特對汽車事業部做過多次調整,信披上有時甚至把燃油車和混動車銷量混為一談,導致投資者難以辨別燃油車的全球銷量情況。
不過,我們可以通過交叉參考中美市場的福特汽車銷售情況,對公司當前燃油車銷售情況有個大致認知。
近三年,中美兩國為福特最大的兩個市場,合計對公司貢獻了6成的銷量(按車輛數計算,2020-22年分別為58.35%、59.99%、59.25%)。
首先看美國,2023年H1,按車輛數統計,福特在美銷售的車型中,燃油車型依然達到91.33%。
(來源:市值風雲APP)
而在根據中國行業數據,2023年H1,中國市場銷售的福特和林肯車型中,97.28%都是燃油車。
在新能源領域,福特哪怕在最有把握的美國本土市場,也在面臨着一場酣戰。
例如,雖然2023年H1,福特的純電車已經比去年同期銷量增長了12%,但是在市場份額的排名反而下降至第5,還不如2022年年末的第2。
(來源:CNBC)
當然,提到新能源車企,福特最大的勁敵在中國。
在彼岸的中國,2023年6月,中國車企剛邁過一個里程碑:中國汽車整車出口量達到了234.1萬輛,成為世界上汽車出口量最高的國家。
關於中國造車新勢力的崛起之路,風雲君在過去有不少詳細分析,好奇的庫里南車主的你,如果厭倦了563馬力的6.75升雙渦輪增壓V12發動機,若想加購一款安靜但動力充沛的國產新能源汽車品牌,可以一睹為快。
截至2023年H1,插電混動和純電動汽車合計銷量排名中,前五名有三個是中國車企。其中,比亞迪(002594.SZ,01211.HK)排名第一,全球市場份額為21.4%(去年同期15.4%)。
(來源:市值風雲APP)
即使只看純電動汽車,截至2023年H1銷量排名中,前五名依然有三個是中國車企。比亞迪排名第二,全球市場份額為15%(去年同期11%)。
(來源:市值風雲APP)
2012年,福特團隊再次復活福特GT40,並於2016年在勒芒24小時耐力賽擊敗法拉利。這年,剛好是GT40首次擊敗法拉利的50周年。
而近年,福特也乘勝追擊不斷迭代街車版本的福特GT,作為對標法拉利的豪華車型。
如今最新款的福特GT也繼承了福特汽車的老毛病:設計細節欠妥,價格缺乏優勢。
而面臨正在顛覆整個傳統汽車行業的新能源汽車領域,福特步履沉重,老態龍鍾,遠遠落后於美國本土的特斯拉,以及一眾中國新能源車企。
在風雲君看來,福特當前像是在走鋼絲,即便全力以赴,旅途也依舊會險象環生、驚心動魄。
正如三體中的那句:消滅你,與你何干!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責任編輯:楊紅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