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南京建鄴:打造服務實體經濟「強引擎」 構建金融發展最優生態圈

2023-08-17 09:55

一座城市選擇了什麼樣的發展方向,決定了它能「跑」出什麼樣的未來。

近年來,南京市建鄴區一直將金融基因貫穿其發展始終,金融業成為全區第一主導產業。2022年,南京市委市政府出臺「重要金融中心1+2」系列文件,建鄴被正式確立為南京「金融之核」。

如何發揮金融集聚優勢,推動「產融融合」,服務實體經濟?這兩年,建鄴不斷改革創新,搭平臺、強引擎、升級服務、跑出加速度,聚力建設重要金融中心核心集聚區,為南京打造國家級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提供「建鄴樣本」,為江蘇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貢獻「建鄴力量」。

2

頂層設計 建設重要金融中心核心集聚區

南京別稱金陵,自古就是藏金埋銀的寶地。東吳孫權定都南京取名「建業」,寓意「建功立業」,晉代改稱「建鄴」。古人的智慧沿用至今,現代建鄴的創業投資口號就是:「建功立‘鄴’,到此莫愁。」如何「建功立‘鄴’,到此莫愁」呢?來此投資興業,首先「不愁」的便是建鄴金融集聚區的區位優勢,「金融活水」從四面八方而來。

作為南京市首個整體規劃建設的新城區和重點打造的城市中心,「河西·建鄴」自2002年搬出老城、建設秦淮河西以來,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充分發揮配套設施完善、高端載體充足的「新城優勢」,明確城市發展目標就是金融集聚區。

2005年,建鄴開始啟動「河西金融集聚區」規劃;歷經數年深耕細作,2017年,建鄴金融業增加值首次超過房地產業,成為全區經濟增長的主引擎。2022年,建鄴區金融業税收佔全區近50%,金融業增加值總量已連續三年保持南京市第一。全國排名前十的城商系理財機構(南銀理財、蘇銀理財)均在「河西·建鄴」;持牌金融機構數量佔南京市的50%,備案基金管理機構數量和規模均居南京市第一。

走進位於「河西·建鄴」的金融城,菲律賓首都銀行、韓國凱本財險、香港匯豐銀行等諸多國際金融機構匯聚於此。近年來,在老牌金融機構紛至沓來、新興金融業態加速湧入的同時,阿里、小米等頭部企業也在此先后設立區域總部,為金融業發展奠定產業基礎。

與此同時,建鄴在體制機制上進行改革,深化行政區與市屬河西新城開發建設管委會的「委區融合」發展,構建利益分享機制,在土地招掛拍、金融招商、公共平臺打造等方面開展具體合作,推動河西管委會向「金融城管委會」職能轉型。

建鄴金融產業發展其時已至,其勢已成。如今,建鄴金融城已集聚金融類機構超1700家,金融集聚優勢已成為建鄴最顯著的「金」字招牌,「做金融到河西·建鄴」已成為業界的廣泛共識。2022年,在南京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建鄴確立為南京「金融之核」,成為推動南京經濟持續發展的「資本引擎」。

搭建平臺 打造金魚嘴基金街區大力發展基金產業

「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發展金融、做強金融,是南京市建鄴區過去一直努力干、當下必須接着干、未來一定要干成的大事。」2022年南京市建鄴區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在建設重要金融中心核心集聚區過程中,始終堅持「創新+改革」,把自身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跑出金融發展的加速度。

近年來,建鄴區充分發揮金融集聚優勢,大力發展基金產業,積極引進融資租賃、保理以及銀行理財子公司,金融業態逐漸完備。為更好招引基金投資、引投跟投,2019年,建鄴重磅打造的南京首個基金街區——南京金魚嘴基金街區,發揮基金街區「資本引擎」的功能,構築金融生態最重要的推動器。

南京金魚嘴基金街區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吳世勇介紹,基金街區自成立以來,大力吸引天使、PE、VC、併購以及政府基金、母基金等各類基金,構建「募投管退」全鏈條、全流程服務體系,以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促進科技創新、推動產業發展。先后設立產業母基金、區級科創引導基金、金融科技基金、直投基金等多隻基金,通過提供載體、政策支持等措施,約定返投比例,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截至目前,金魚嘴基金街區已集聚投資類機構超1500家,集聚備案基金和登記管理人超500家,備案基金註冊規模超2100億元,規模水平進入全國領先行列。通過配資、直投、跟投等方式,金魚嘴基金街區「基金羣」已投資企業超4000家,其中江蘇省內企業近八成。

打造品牌 金魚嘴每日路演平臺撮合助力1100多家企業融資40億元

爲了更好地幫助優質項目找資金,為資金尋找優質項目,2021年5月,金魚嘴基金街區還重點打造資本要素撮合平臺——「金魚嘴每日路演」,踐行「日日有路演,天天有活動」的宗旨,建立信息發佈、項目篩選、聯名推薦、投貸聯動四項「專屬機制」,從項目篩選、賽道比選、機構遴選、專家優選等多個環節進行優化和耦合,推動資本與項目「雙向奔赴」。

1

一頭連着「投資伯樂」,一頭連着「創業黑馬」。金魚嘴每日路演活動啟動兩年多來,已舉辦路演活動551場,助力1100多家企業成功融資,累計撮合項目投融資共40.41億元,其中股權融資額約26.93億元,債權融資授信約13.48億元。一方面為地區創新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一方面為緩解企業融資難題、金融精準服務實體經濟,探索出一條新路。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金魚嘴每日路演平臺還特別推出「專精特新」系列專場活動,為企業融資發展提供精準高效的對接服務,為推進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進一步發揮好平臺作用。

金魚嘴基金街區投貸聯動與助貸部部長顧璞介紹,針對科創企業反映的「股權出讓早了等於‘低價賤賣’,不及時出讓又‘生死難料’」,今年建鄴區創新「投貸聯動」服務模式,統籌金融資源,推動投資與信貸有效聯動,通過每日路演獲投的項目,將享受多家合作銀行純信用貸款授信。「近日,我們剛剛發佈‘金益求金’投貸聯動專場項目招募令,將為有股權投資的企業精準匹配銀行投貸聯動產品,構築以銀行、投資機構、產業資本為主的投貸聯動生態聯盟。」而「投貸聯動」新模式不僅擦亮了金魚嘴自身品牌、打響了品牌知名度,更為建鄴打造科創金融高地和南京國家級「金改」試點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金融活水汩汩流,「科創幼苗」節節高。近日,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公佈江蘇省第五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名單,建鄴區5家企業上榜,數量居南京主城區前列。

多維創新 打造服務實體經濟「強引擎」做強「金核磁場」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2023年「新春第一會上」,建鄴結合區域經濟結構特點和主導產業發展方向,創新組建了金融科技、新金融、數字經濟、房地產和新基建、新消費「五大軍團」。由分管區長擔任軍團長一線指揮,強化全區招商力量,集中優勢資源合力攻堅。

南京市建鄴區副區長、建鄴高新區技術產業開發區黨工委書記袁婷介紹,今年以來,建鄴搶抓南京獲批建設「國家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重大機遇,持續做強「金核磁場」:先后瞄準海內外頭部金融機構和頂尖金融人才,實施「金域良緣」招引計劃;更高起點推進金融城二、三期項目入駐和四、五期項目儲備;力爭率先實現公募基金、公募REITs全市「首發突破」;率先打造QFLP等境外來寧資本「首選口岸」,率先在金融科技和綠色金融、消費金融、普惠金融、供應鏈金融等新風口中奠定「首位優勢」。

爲了給區內企業提供便捷增信服務,建鄴聯合江蘇省再擔保、紫金擔保、濱江擔保三級擔保公司,建立省、市、區三級擔保增信機制,以抵押增信、擔保增信等方式,為企業貸款導流增信。同時與轄區內多家銀行合作,推出「建鄴高新進園保」系列金融產品,降低利率、線上辦理、隨借隨還,幫助中小微企業跨越融資難關,讓「不能貸」的企業能貸、「貸得少」的企業多貸、「貸得慢」的企業快貸、「貸得貴」的企業便宜貸。如今,「建鄴高新進園保」已更新至3.0版本,包括「初貸保」「增額保」等10種不同產品,累計授信超67億元,惠及企業超1500家。

此外,建鄴金融積極「擁抱」數字經濟,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先后引進阿里巴巴、恆生電子等互聯網頭部企業,使得數字經濟與金融在建鄴實現融合與互促的「雙向奔赴」。2023年6月,在2023數字經濟大會上,建鄴區完成了重磅簽約——包括中能壹方雲、智慧互通、驚蟄數字科技、猿圈圈智能技術、阿里瓴羊智能科技、數字冰雹信息技術等在內的8個優質數字經濟產業項目現場簽約合作。

截至目前,建鄴已集聚數字經濟產業1800多家,2022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營業收入達599億元,佔南京全市比重超16%,近三年年平均增長率達23.1%。

聚力建設 「科產金」高度協同構建金融發展最優生態圈

科技創新需要大量研發投入,離不開金融力量的支持。當前,江蘇各地正踔厲奮發,鋭意進取,力爭在科技創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南京市建鄴區立足金融資源集聚優勢和「一區一特色」改革任務,聚力「新突破」,展現新作為,讓金融活水源源不斷暢達科技創新主體。

近日,為暢通「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建鄴還推出一系列創新實踐,主動為南京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探新路:設立投貸聯動新模式,為科創企業提供接力式融資;產業基金盡職免責,鼓勵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轄區「基金羣」發動資本引擎,助力瞪羚、獨角獸高速奔跑……

「科創企業融資的堵點、痛點,就是建鄴改革的關注點、發力點。」袁婷介紹,針對科技與金融間信息不對稱,建鄴與南京聯交所共建「南京創新企業金融服務中心」,用海量數據為企業「畫像」,實現與金融機構的精準匹配;針對科創企業核心資產質押融資應用受限,建鄴率先試點「知識產權證券化融資」,成功發行全國首單支持民營企業的知識產權類科創票據。

此外,在創新運營管理機制上,建鄴區政府與河西管委會積極構建「委區聯動」「上下協同」「內外並舉」的工作體系,探索「政府+人行+民企」合作機制,強化多元主體參與。特別是與中國人民銀行南京營管部對接,爭取科創金融相關政策先行先試,與南京聯交所加強「南京金服」平臺合作,推動「寧科貸」企業資質認定,探索成立南京金融城理事會,推動業界共治和公衆參與。

未來,建鄴將繼續聚焦「生態+業態」發展模式,升級「莫愁」服務,營造最優產業生態。一方面,全區優化升級「1+6」產業扶持政策,每年拿出超10億元產業扶持資金,讓「跑得快」的企業「穿好鞋」;另一方面,堅持要素優先向金融業配置、人才優先向金融業集聚、政策優先向金融業傾斜、工作優先向金融業聚焦「四個優先」原則,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全力構建金融發展的最優生態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