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芯片戰場丨英特爾終止收購高塔半導體 因未獲得監管批准

2023-08-17 05:24

  8月16日,英特爾在官網發文宣佈,由於無法及時獲得監管批准,終止收購高塔半導體 (Tower Semiconductor)。根據協議,英特爾將向高塔半導體支付約3.53億美元的終止費。

  高塔半導體是一家總部位於以色列的晶圓代工廠,在以色列、美國和日本都建有工廠,主要聚焦模擬芯片生產,體量排名全球前十。2022年初,英特爾爲了進一步強化芯片製造,拓展晶圓代工業務,計劃收購高塔半導體。

  根據當時公告,英特爾將以每股53美元的現金收購高塔半導體,總企業價值約為54億美元,協議規定的交易截止日期為美國加州時間8月15日。但是雙方並未在期內獲得所有的監管批准。

  高塔半導體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經過仔細考慮和徹底討論,沒有收到任何有關某些必要監管部門批准的跡象,雙方同意在2023年8月15日之后終止合併協議。」

  英特爾CEO Pat Gelsinger表示,晶圓代工廠對於釋放IDM 2.0的全部潛力至關重要,英特爾將繼續向前推進戰略。同時,他還指出,英特爾正在很好地執行路線圖,到2025年恢復晶體管性能和能源性能的領先地位,對於高塔半導體,也將繼續尋找未來合作的機會。

  高塔半導體收購案始末

  在英特爾正在推進的IDM2.0戰略中,很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決心進入晶圓代工服務領域。在2021年3月,英特爾組建了一個全新的獨立業務部門——英特爾代工服務事業部(IFS)。

  而收購一家成熟的芯片製造商,當然是迅速擴張產能的高效途徑。尤其是前兩年成熟製程急缺,在這方面具備優勢的高塔半導體也成為英特爾瞄準的標的。

  更早之前還有傳聞稱英特爾欲300億美元收購晶圓代工企業格芯(GlobalFoundries),但傳言並未成真,格芯最終進行了IPO,而英特爾計劃收購的是高塔半導體。

  在2022年2月15日,高塔半導體的市值約為35.94億美元,英特爾溢價超50%將其收入麾下。而2023年高塔半導體的股價累計下跌了22%,截至記者發稿,其股價約為31美元/股,低於英特爾最初提出的每股53美元的報價。

  因此有分析師指出,高塔半導體的股價下滑也可能影響到交易的最終決定。當然,最直接的因素還是未獲得相關的監管批准。

  若收購成功,從份額上來看英特爾可以直接進入全球前十。根據TrendForce集邦諮詢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晶圓代工廠排名前十名是臺積電(60.1%)、三星(12.4%)、格芯(6.6%)、聯電(6.4%)、中芯國際(5.3%)、華虹集團(3.0%)、高塔半導體(1.3%)、力積電(1.2%)、世界先進(1.0%)、東部高科(0.8%)。

  其中,高塔半導體超越力積電及世界先進,前進兩名登上第七名,基於歐洲市場需求支撐,營收環比下跌11.7%,跌幅較多數二三線代工廠來得輕微,市場份額為1.3%。

  如今收購終止,對於英特爾而言,進軍晶圓代工之路仍充滿挑戰。但是,即使高塔半導體是全球前十,它所代表的特殊工藝在整體晶圓代工的份額中依然很小,臺積電穩穩佔據着半壁江山。

  當前,英特爾的兩大目標是,在2025年重新奪回製程領先地位,在2030年成為第二大外部代工廠。而從IDM企業轉向IDM+晶圓代工雙線發展過程中,英特爾將繼續面對臺積電、三星等猛烈的競爭。

  英特爾繼續提速晶圓代工

  今年以來,英特爾代工服務事業部(IFS)繼續加速度潛行。英特爾表示,IFS在過去一年中取得了重大進展,2023年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長超過300%。

  一方面,英特爾繼續和上下游產業鏈結盟合作。最近,英特爾與EDA龍頭新思達成協議,在英特爾3和英特爾18A工藝節點上開發知識產權(IP)組合。此外,英特爾與Arm達成了多代協議,使芯片設計師能夠在18A上構建低功耗片上計算系統(SoC),英特爾還與聯發科簽署了戰略合作伙伴關係,以使用IFS的先進工藝技術。

  另一方面,英特爾也在內部調整,來更好地支持大投入的晶圓代工業務。今年英特爾也對外宣佈,晶圓代工業務將成為獨立部門。在此前一場線上分析師會議上,英特爾表示正在調整企業結構,計劃明年第一季將把晶圓代工事業(IFS)獨立運作,在財報單獨列出損益(P&L)。

  與此同時,英特爾還在全球各地繼續斥資建廠,總投資額高達626億美元。包括計劃投資46億美元在波蘭建設新的半導體封裝與測試工廠,預計在2027年前完工;計劃在以色列投資250億美元興建半導體制造工廠,是以色列歷史上最大的一筆外國投資,預計將於2027年投產。

  也有報道稱英特爾與德國簽署協議,計劃在德國馬格德堡投資超過330億美元建設兩座晶圓工廠,德國政府將加大對於英特爾投資計劃的補貼,這也是德國曆史上最大的一筆外國投資,將助力英特爾服務歐洲客户。

  而臺積電、三星等強大的同行們,也在猛推建廠進程,都維持着較高的資本支出比例。比如,8月8日,臺積電正式宣佈將在德國投資設廠。臺積電和博世、英飛凌、恩智浦等共同投資成立歐洲半導體制造公司(ESMC)。

  臺積電表示,ESMC代表着其歐洲300mm晶圓廠興建計劃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將支持當地的汽車和工業市場中快速成長的未來產能需求,最終投資定案尚待相關政府補助水平確認后再做決議。該計劃將依據《歐洲芯片法案》(European Chips Act)的框架制定。

  這也將是臺積電在歐盟的首座晶圓廠。據悉,這座晶圓廠預計2024年下半年開工建設,2027年底量產。該工廠將生產28/22nm、16/12nm工藝級別的芯片,月產能4萬片12英寸晶圓,主要面向自動駕駛、工業、物聯網領域。

  從先進製程到成熟製程、從本地到全球,芯片製造業者正在進行新一輪的擴產角逐、區域佈局競賽。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亦並非旨在提供任何投資意見。有關內容不構成任何專業意見、買賣任何投資產品或服務的要約、招攬或建議。本頁面的內容可隨時進行修改,而本公司毋須另作通知。本公司已盡力確保以上所載之數據及內容的準確性及完整性,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本公司不會對任何因該等資料而引致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以上內容未經香港證監會審閲。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