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08-15 13:59
隔夜,美國三大股指全線收漲,道指漲0.07%,標普500指數漲0.58%,納指漲1.05%。美股醫藥板塊連漲4日后,首次出現小幅回調,納斯達克生物科技指數(NBI)收跌0.22%,成分股中,臨牀醫學研究公司Humacyte大漲超23%,Apellis Pharmaceuticals、薩雷普塔漲超4%,Reata Pharmaceuticals漲超1%,再生元製藥(Regeneron)、阿斯利康微漲;Illumina跌近3%,阿里拉姆製藥跌超2%,莫德納、聯合治療(United Therapeutics)、因賽特醫療(Incyte)跌超1%,安進、吉利德科學、福泰製藥、生物基因(Biogen)微跌。
8月15日,主流ETF方面,表徵美股醫藥行情的納指生物科技ETF(513290)低開,截至發佈跌0.28%,盤中溢價明顯,溢價率一度達0.78%,反映買盤強勢,資金或繼續借道ETF佈局美股醫藥板塊!
資金面上,納指生物科技ETF(513290)近來持續受投資者青睞,昨日(8.14)再獲資金增倉868萬元,連續5日獲資金增倉,合計達2265萬元!
上交所權威數據顯示,截至8月14日最新數據,近10日、20日、60日區間內,納指生物科技ETF(513290)均呈資金淨流入狀態,近60日累計淨流入額超8700萬元,淨流入額高達117%,資金持續借道ETF播種美股醫藥板塊!
資料顯示,納指生物科技ETF(513290)是全市場唯一複製跟蹤納斯達克生物科技指數的ETF,匯聚全球頂尖創新葯龍頭,美股醫藥與A股醫藥相關性不到15%,是A股醫藥投資的有效補充。
消息面上,美股醫藥巨頭阿斯利康繼今年3月與青島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簽署新生產基地投資合作協議后,近日雙方又簽署了生產基地的二期擴容投資合作備忘錄。根據協議,阿斯利康將對其青島吸入氣霧劑生產供應基地項目,進一步增加投資2.5億美元。
【高管增持、機構增倉,美股醫藥獲資金悄悄加倉?】
消息面上,近來美股創新葯持續獲得青睞,公司高管、知名機構紛紛增倉、看多美股醫藥龍頭。臨牀醫學研究公司Humacyte近日公佈了公司2023年第二季度財報,知名技術研究公司Piper Sandler將Humacyte的評級從減持上調至中性。醫藥研發龍頭薩雷普塔此前披露,公司董事Chambers、Michael和Andrew於08月10日合計增持3.49萬股公司股份。昨日,13F報告顯示,美國知名投資公司老虎環球二季度建倉做多禮來製藥和諾和諾德。
【美股創新葯龍頭業績表現亮眼】
納指生物科技ETF(513290)標的指數成分股中,已有數家公司已公佈二季度財報,多家創新葯龍頭業績表現亮眼:
美股創新葯龍頭安進發布的2023年Q2財報顯示,第二季度業績總營收達70億美元,同比增長6%;產品銷售數量同比增長11%。季度營收創歷史新高!
全球抗病毒藥物龍頭吉利德科學二季度營收66.0億美元,市場預期64.4億美元,營收超預期;
福泰製藥(VERTEX)半年度盈利16.16億美元,同比增長2.73%,總營收48.68億美元,同比增長13.38%,實現營收雙增;
隨着美股財報季披露,此前一些表現落后的板塊,如醫療保健類板塊股逐漸獲得投資者青睞。美國銀行全球表示,全球基金經理在6月將其對醫療保健和銀行股的配置比重提高約5個百分點。貝萊德和富國銀行等大型資產管理公司在其最近發佈對今年剩余時間的展望時,強調其看重醫療保健板塊。
【美股創新葯板塊估值回落,未來空間可期】
從估值上看,截至8月11日,納指生物科技板塊最新PE已回調至16.11倍。
而從指數走勢來看,美股創新葯板塊未來空間也依舊可觀,2023年以來至今,創新葯板塊代表納指生物科技指數跌2.53%;從年線上看,自1993年指數發佈以來,代表美股創新葯板塊的納斯達克生物科技指數穩步上揚,2003年以來的20年內,指數累計漲幅748%,遠超標普500(336%)以及標普500醫療保健指數(414%);而2021、2022年創新葯板塊已經連續2年回調;隨着加息預期放緩,前期美股成長風格中滯漲的納指生物科技指數或有望迎來一輪波瀾壯闊的價值迴歸。
【納指生物科技指數1993年發佈以來年線走勢】
【併購重組不斷,大佬發聲:新一輪創新葯周期呼之欲出!】
民生證券最新研報認為,CXO海外龍頭方面,在手訂單穩健增長,下游需求和新增訂單處於健康狀態;生物醫藥投融資上,看好下半年全球投融資逐漸改善、企穩向上,藥企和biotech的創新研發需求有望保持恢復。(來源:民生證券《聚焦中報,關注CXO、院外OTC及眼科產業鏈等方向》)
事實上,從去年下半年以來,美股生物科技板塊出現多起併購重組行為,且多為大型製藥企業收購中小型生物創新技術,代表全球醫藥投融資情緒明顯好轉,而投融資情緒是美股醫藥股行情的主要驅動因素,美股醫藥未來行情值得關注。經過前期泡沫擠壓,目前全球創新葯板塊尚處於歷史低位,市場近期對創新葯的關注度也呈現上升趨勢。
RA 資本管理企業創始人Peter Kolchinsky博士近期發表了《RA Capital's 1H23 Core Biotech Report》,他認為美股核心生物技術公司的生存狀況正在好轉,彈藥充足的BigPharma們開始行動。2023年有望成為有記錄以來,併購交易總價值、溢價最高的一年。今年上半年所有企業被收購溢價總市值達到110億美元,相比於年初的3250億美元總市值上漲了3.4%。
2023年以來,不少美股的生物技術投資者從併購中獲得了可觀的收益,並已將部分資金重新部署到規模較小、估值略高、有前途的Biotech中,開啟新一輪的創新葯投資。(來源:《生物科技行業現狀》)
公開資料顯示,納指生物科技ETF(513290)跟蹤複製納斯達克生物科技指數(NBI),是佈局全球前沿創新葯的高效工具,截至2022年底,納指生物科技ETF(513290)標的指數近20年累計收益748%,較標普500指數有明顯超額收益。
習慣場外申贖或沒有證券賬户的投資者,可關注納指生物科技ETF聯接基金(A:017894;C:017895),同樣跟蹤納斯達克生物科技指數,可在互聯網代銷平臺7*24申贖,最低10元即可買入,便捷高效。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投資人應當閲讀《基金合同》《招募説明書》《產品資料概要》等法律文件,瞭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徵,特別是特有風險,並根據自身投資目的、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判斷是否和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謹慎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損失。以上產品屬於中等風險等級(R3)產品,適合經客户風險等級測評后結果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資者。標的指數並不能完全代表整個股票市場。標的指數成份股的平均回報率與整個股票市場的平均回報率可能存在偏離。請投資者關注指數化投資的風險以及集中投資於單一指數成分股的持有風險,請關注部分指數成分股權重較大、集中度較高的風險,請關注指數化投資的風險、ETF運作風險、投資特定品種的特有風險、參與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的風險等;以上產品投資於境外證券市場,基金淨值會因為所投資證券市場波動等因素產生波動。境外投資產品風險包括市場風險、匯率風險和政治風險等。文中提及個股僅為指數成份股客觀展示列舉,本文出現信息只作為參考,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為負責。本文中的任何觀點、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閲讀者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