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08-14 07:51
智通財經APP獲悉,8月13日消息,中國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將於10月25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日前正接受公眾諮詢。香港證券及期貨專業總會響應稱,要求撤銷股票印花税。工會表示,由2020年開始傳聞加股票印花税至今,會方一直關注股票印花税。工會表示,自增加股票印花稅后,嚴重打擊本地證券市場交投量及從業員生存空間,證券業是香港四大支柱之一,影響到整體的發展。數據顯示,2020財政年度,中國香港的印花税佔香港整體税收大約一成,其中又有約一半來自股票交易印花税。
據悉,2021年8月1日,中國香港提高股票印花税率至0.13%,較此前買賣雙方按交易金額各付0.1%提高三成。
香港證券及期貨專業總會指出,根據港交所的數據顯示,在加税前一年度,港股的日均成交金額約為1646億港元。然而,加稅后的第一年度,日均成交金額下降了18%至約為1349億港元。隨后的第二年度再次下降了17%至約為1126億港元。期間,雖然在港上市公司的數目有所上升,亦無助成交上揚。顯然,上調股票印花税對市場交易額產生了負面影響。
此外,於扣除交易所買賣基金、結構性產品、債券等毋須繳納印花税的證券成交量后,股票印花税的實際收入也並未如香港政府原先預期。加稅后第一年度的印花税收入約為682億港元,僅略超過加税前一年度的677億港元。令人失望的是,加稅后第二年度的收入更下降了19%至約554億港元。
香港證券及期貨專業總會指出,除税收不升反降的事實外,加税帶來的影響還體現在兩個負面現象:恆生指數及日均成交金額均越趨下降。在現今競爭激烈的金融市場中,各國都趨向於減低交易成本,馬來西亞政府亦已將股票印花税由0.15%降至0.1%。相比之下,香港一向以簡單低稅制自居,但數據顯示,香港證券交易的費用卻名列各國前茅,買賣藍籌的成本比主要競爭對手美國高出約280倍,而印花税佔總費用高達約92.5%。
香港及美國股市均為成熟穩健的市場,各有自身的獨特性,但交易成本卻有天壤之別。高昂的股票印花税絕對影響這些投資者的交易策略實踐。舉例來説,在香港進行一宗買賣的成本已足夠令他們在美國進行280單的交易,結果,他們選擇轉投向其他市場,因為那里的成本效益更為合理。由此,香港股市失去了這些投資者帶來的交投量及深度。市場流動性減縮下,負滑價的機率增加,投資利潤減少,導致更多投資者離場,形成惡性循環。港股日均成交金額的下跌是客觀的事實證明。
同時,加税影響行業健康。香港證券及期貨專業總會指出,券商收入主要來自交易佣金、利息收入、IPO業務、手續費等。然而,券商在近年來已面臨合規監管及交易系統成本日趨上升、同業激烈競爭、孖展利息因監管而減少、以及FINI推出時IPO利息收入也消失等嚴峻環境。此外,僅余的佣金收入,亦直接地被股票印花税蠶食及間接地受其拖低的交投量影響。
根據香港證監會資料,所有港交所參與者的收入,由2021年的274億港元,急降80%至2022年的56億港元。緊接着業界收入急速下滑的事實,就是券商結業及從業員收入及飯碗不保。加税至今,停止營業的券商共有76間,超過加税前一年度的21間。而在2021年9月,持牌代表數目為12152人,負責人員數目為2144人,但到2023年3月,持牌代表及負責人員數目分別已跌至11358人及2075人。
綜合來看,增加股票印花稅后,一:税收不增反減;二:影響投資者的活動及收入,繼而影響市場交投及深度;三:令市場萎縮,增加了整體市場的系統性風險;四:令業界飯碗不保,加劇人才流失,進而影響政府薪俸税收及增加社會成本;五:間接以香港資源助長了外國競爭者變強變大;六:動搖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影響了香港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全球金融及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策略性定位,甚至拖慢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的進程。香港證券及期貨專業總會表示,懇請有關當局將税率下調至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