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08-12 18:20
「我有一大把彩色的夢,他們躺在鉛筆盒里聊天,一打開,就在白紙上蹦蹦跳跳。」8月11日,在連雲港市灌雲縣楊集鎮愛心「暑託班」教室里,孩子們用稚嫩的聲音表達對家鄉的熱愛和省委駐灌雲鄉村振興幫促工作隊愛心「暑託」的感謝。
愛心「暑託班」
暑假來臨,家長仍要上班,孩子暑期的學習和安全成為困擾很多家庭尤其是農村留守家庭的一大難題。今年7月初,省委駐灌雲鄉村振興幫促工作隊隊員、縣教育局副局長李旭光得知全縣正在開展「愛心暑託班」愛心服務,一連多日,他思考着能不能將愛心「暑託班」和工作隊開展的「教育潤苗幫促行動」有機結合起來,既能豐富孩子們的童年,又能助力鄉村振興。一番調研后,依託中小學校和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開設的愛心「暑託班」因需而生。昨天,他高興地告訴記者,「此舉有效緩解了暑期孩子看護難題。開班儀式以來,工作隊先后向楊集鎮愛心‘暑託班’捐贈了價值20000元的學習用品,為愛心‘暑託’提供了物資保障。」
農耕文化實踐課堂
入駐灌雲前,李旭光是江陰市華姿中等專業學校的一名老師,他深知知識對於農村孩子未來成長的重要性。「守望田園,就是想告誡孩子們,不怕苦不怕累,通過自己的奮鬥來完善人生。」
「暑託班」課堂上,李旭光通過PPT課件為孩子們講述農耕文化,讓孩子們邊品嚐工作隊帶來的幫促產品水果和蓮子,邊講解「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幫促隊員徐海峰和潘永智則分別講述了中藥文化和桑蠶文化,激發了學生科學興趣,增強了孩子們對家鄉的認同感和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自豪感。
「暑託班」孩子在閲讀經典
今年9歲的小婷(化名)家住楊集鎮沂北村,昨天小婷的奶奶早早就把孩子送到班里來。老人告訴記者,這是小婷連續第三年參加「暑託班」。「這里早上8點開課,下午4點放學,每天5節課,其中有一節是暑期作業輔導課。孩子爸爸、媽媽都在蘇南打工,我和她爺爺也要忙農活,暑假把她一個人放在家里也不放心,現在好了,孩子不僅有小夥伴的陪伴,還有老師輔導做暑假作業,我們也能安心做事了。」
「‘暑託班’始終本着愛心公益原則,應收盡收,決不向受託家庭收取任何課程服務費用。」年逾八旬的楊集鎮關工委主任李振佳介紹,除了規定課程,「暑託班」還注重發揮江蘇省名師空中課堂等各類優質資源作用,開設了科學普及、手工實驗、素質拓展、興趣特長等自選課程。其中,安全自護、心理健康教育、文明禮儀、閲讀賞析都不少於2課時,户外素質拓展活動不少於2次,確保讓孩子們度過一個安全、快樂、有趣有意義的暑假。
據瞭解,「暑託班」的老師中,有當地中小學教師和暑期返鄉大學生志願者、第三方教育機構人員、街道工作人員等,大多有「暑託班」工作經歷,教學方法也深受孩子們的喜歡。
「這一項目已經成為解決‘一老一小’這個突出民生問題的民心工程。」楊集鎮鎮長夏雲亮表示,鎮黨委政府負起主體責任,協調各方力量,在政策保障、資金支持、力量配合上形成合力,建立職能部門、公益組織、志願服務組織與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常態化合作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公益組織的籌資優勢、志願服務的人力優勢和社會工作的專業優勢,為愛心「暑託班」工作開展提供有力保障。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凌飛 通訊員 夏興儉 侍雪
校對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