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08-11 11:52
轉自:豐碩創投
全球ADC研發熱潮,為NSCLC領域貢獻出HER3、EGFR、TROP2等諸多優秀的藥物靶點,BL-B01D1作為全球首款進入臨牀的EGFR/HER3雙抗ADC,在晚期NSCLC治療中表現亮眼。在末線NSCLC治療中,早期響應率數據十分搶眼,基本碾壓同靶點以及其它靶點ADC。
EGFR、HER3雖是研究已久的老靶點,但抗體、ADC等大分子藥物的開發卻多有坎坷。HER3尚未有靶向藥物獲批,EGFR抗體在NSCLC獲批有兩款抗體,但也僅Amivantamab雙抗撐得起門面。下文通過回顧對比早期臨牀項目,看看兩個經典靶點與ADC結合之下的BL-B01D1有何特別之處?
1
EGFR ADC
艾伯維開發Depatuxizumab Mafodotin(ABT-414)由EGFR抗體ABT-806、單甲基澳瑞他汀-F(MMAF)毒素,通過不可裂解的馬來酰亞胺己基連接子偶聯,DAR值為4。艾伯維強調了ABT-806抗體,對比西妥昔單抗與panitumumab對EGFR親和力較弱,降低了對正常組織的副作用。
ABT-414以膠質母細胞瘤(GBM)為主要開發方向,在I期臨牀中顯示出治療潛力,也同時發現存在較高的眼毒性(91%)。最終ABT-414在新發GBMIII期以及復發GBM II期兩項臨牀中,主要終點OS與對照組間沒有顯著性差異。ABT-414曾在1/2 期臨牀中探索在鱗狀NSCLC等實體瘤的治療潛力,但是並未繼續推進。
艾伯維第二款EGFR ADC ABBV-221,由AM1抗體與單甲基奧瑞他汀-E(MMAE)毒素組成,DAR值為3。ABBV-221提高了抗體部分對EGFR的親和力,AM1比AT806親和力提高10倍,不過仍保持低於西妥昔單抗,三者KD值分別為2.2E-07M、2.3E-06M、4.0E-9M。
臨牀前研究顯示,親和力提高以及Kd降低,讓ABBV-221在腫瘤攝取上要優於ABT-414。同時,抗體部分親和力提高(非更換MMAE毒素),也增強了ABBV-221體內抗腫瘤活性。為降低眼毒性,也將MMAF毒素換為MMAE。不過ABBV-221在I期臨牀后便終止開發,原因為療效與安全性不及預期。
Forbius公司的AVID100由高親和力抗體MAB100,通過可剪切連接子與微管抑制劑 DM1偶聯。MAB100結合EGFR的KD值為2 nM(和西妥昔單抗在一個數量級),採用了能夠阻斷EGFR功能的抗體,在臨牀前研究中有效降低了眼部不良反應。RP2D約為6 mg/kg Q3W(實體瘤),Forbius稱是已報道的美登素類payload ADC中最高RP2D,不過這款產品在II期臨牀階段終止。
樂普生物MRG003,為高親和力人源化EGFR抗體(親和力比西妥昔單抗提高約6至7倍),換為可降解的vc接頭連接MMAE毒素。在已上市ADC藥物中,Polivy、Padcev、Tivdak、維迪西妥均採用了vc-MMAE組合,相比當下熱門的拓撲異構酶I抑制劑容易引發ILD,MMAE在這方面佔有優勢。MRG003 I期臨牀中表現出良好的安全性,大部分AEs程度較輕,≥3級TRAE主要為血液毒性,EGFR相關皮膚AE發生率也比西妥昔單抗、帕尼單抗報道的更低。
小結:艾伯維在兩款ADC的抗體篩選過程中,強調了ADC抗體部分的親和力比已上市EGFR單抗要低,防止EGFR相關AE過高,最終卻未能有所收穫。而樂普MG003選用高親和力抗體結合成熟的vc-MMAE平臺,反也有不錯的安全性表現,包括已上市的Akalux(Cetuximab sarotalocan),抗體部分也是直接用了西妥昔單抗。
2
EGFR雙抗ADC
雙抗或雙抗ADC藥物的開發的根本目的在於增效、減毒,期望通過多通路作用增強療效,以及提高對腫瘤靶向性減低外周副作用。針對像正常組織也有表達的EGFR靶點,雙靶藥物能夠實現降低外周在靶毒性更為重要。
德國Merk對EGFR/MUC1 ADC的介紹中,強調了通過雙靶點定位提高特異性降低副作用,同時協同結合增加腫瘤內化率增強毒素作用的設計思路。
阿斯利康的EGFR/cMet雙抗ADCAZD9592,通過可切割Linker將抗體與TOP1i載荷AZ14170132偶聯,相較於EGFR,AZD9592對cMet具有更高的親和力(>15 倍)。根據阿斯利康的專利,在與同一cMet臂B0957組合的雙抗中,EGFR臂為高親和力的DQ6(KD=5.9 nM)是,EGFR臂是內化作用的主要驅動;EGFR臂換為親和力較低的RAA22(KD=45 nM)時,需要EGFR與c-Met臂共同參與纔能有效內化(原文如下)。
另外兩個可參考的雙抗的案例為羅氏的EGFR/HER3雙抗duligotuzumab,強生的EGFR/c-Met雙抗amivantamab。
Duligotuzumab主要通過親和力篩選獲得Fab,雙抗對HER3的選擇性稍高於EGFR,親和力Kd值分別為0.4 nM、1.9nM(比值為4.75倍),體外活性優於單獨使用西妥昔單抗或HER3單抗。在II期臨牀中聯用FOLFIRI治療晚期CRC,duligotuzumab未能優於西妥昔單抗,因為早期胃腸道毒性等AE過高,患者過早地減少了化療藥物劑量導致ORR下降。
相對比duligotuzumab,amivantamab的篩選過程則更為嚴謹,親和力檢測,聯同體外實驗如EGFR磷酸化、MET磷酸化、癌細胞增值抑制的多層篩選才確定的。Amivantamab對MET結合親和力是EGFR的35倍,KD值分別為0.04nM、1.4nM。Amivantamab已獲批EGFR20ins NSCLC二線治療,整體安全性可接受,EGFR相關AE主要為1-2級。
阿斯利康的專利提示,EGFR雙抗篩選過程中對不同靶點親和力的選擇與平衡。在上文幾款(候選)藥物中,雙抗對EGFR的選擇都弱於另一靶點。結合早期艾伯維兩款EGFR ADC的開發思路,這樣設計的好處是,適當地降低對EGFR親和力進而減少靶點相關AE,再提升對另一個靶點親和力加強腫瘤特異性。
百利天恆子公司公開的EGFR/HER3雙抗專利US2022075445(根據公司招股書,這個專利應該是雙抗SI-B001,即BL-B01D1 ADC的抗體部分的説明)中,雙抗對EGFR選擇性比HER3更高,KD值相差1~2個數量級,思路基本和上述相反。
BL-B01D1在晚期實體瘤(NSCLC\NPC\HNSCC\SCLC)臨牀研究中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3級TRAE主要為血液毒性,EGFR相關AE發生率較低均為1-2級,如皮疹13%、腹瀉17%、噁心33%。對比在不同患者人羣中EGFR/HER3雙抗的副作用,duligotuzumab在治療晚期CRC中皮疹、腹瀉、噁心發生率為79%、91%、49%。
目前看來,BL-B01D1的確一定程度上EGFR相關AE,也許雙靶點中對EGFR選擇性高的思路也是可行?這里也對應了上文中提到的MRG003和Cetuximab sarotalocan的設計。
3
HER3 ADC
第一三共的HER3 ADC(U3-1402,HER3-DXd)由patritumab抗體通過可裂解的四肽連接子與DXd偶聯,DAR值為8。2023JSMO上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在既往接受EGFR-TKI±PBC治療失敗的EGFR突變NSCLC,cORR=40%,DCR=78.4%,mDOR=7.6個月,mPFS=6.4個月,mOS=15.8個月。
Patritumab其實也是一款在NSCLC III期臨牀中失敗的HER3抗體,在第一三共通過DXd ADC平臺的改造,重新點燃了HER3靶向治療NSCLC的希望。
4
BL-B01D1
百利天恆BL-B01D1的產品設計整體看來是make sense的,包括雙抗體部分對EGFR有更高的選擇性,毒素也是應用成熟的喜樹鹼類payload技術。從目前臨牀數據看來,安全性沒有太大問題EGFR相關AE發生率較低,而有關BL-B01D1的臨牀療效的討論比較多。
BL-B01D1在EGFRmut NSCLC患者中,早期公佈的數據中ORR為87.5%(n=16),最新數據中卻下降到63.2%(n=38)。在EGFRwtNSCLC人羣中ORR為44.9%(n=49),比早期在15例患者中33%的ORR有所提升。推測是因為早期患者樣本量較少,外加細分患者入組對數據造成較大影響,如EGFR不同突變類型,或伴有不同驅動基因等。
U3-1402也有相似的情況發生,在EGFRwt攜帶驅動基因(如KRAS\NRAS\ALK\ROS1等)的NSCLC患者中(NCT03260491),早期ORR為35%(n=17),最新數據中為28.6%(n=21)。
另外一個導致ORR下降的可能原因是,早期獲得PR的患者出現新病灶復發(PD)的情況(如圖中框出的*病例),因為目前BL-B01D1治療后只有部分患者進行1次腫瘤評估,PR也包含了治療中的患者,ORR數據還不算成熟,不比confirmend ORR有信服力。
因此,我們應該審慎地看待早期小樣本數據,BL-B01D1的療效也需要更多的臨牀數據驗證,在PFS、DOR數據公佈后纔好進一步説明。另外,EGFR突變、EGFR陰性NSCLC應當都是需要做III期對照臨牀上市,BL-B01D1要走的路還很長。
資料1、Characterization of ABBV-221, a Tumor-Selective EGFR-Targeting Antibody Drug Conjugate
資料2、Characterization of ABBV-221, a Tumor-Selective EGFR-Targeting Antibody Drug Conjugate
資料3、https://patents.google.com/patent/US20230183358A1/en
資料4、WO2023028548 - BISPECIFIC TETRAVALENT ANTIBODY TARGETING EGFR AND HER3
資料5、BL-B01D1, a first-in-class EGFRxHER3 bispecific antibody-drug conjugate (ADC), in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solid tumor: Results from a first-in-human phase 1 study
聲明: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