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改款Model 3被曝10月交付:預估售價20萬左右,續航與輔助駕駛雙提高

2023-08-11 18:28

最新消息稱,改款Model 3,10月開始交付——沒錯,交付。發佈和接受預訂可能還會更早。

爆料人是一位推特萬粉博主,網名「Tesla China Analyst(特斯拉中國分析師)」,長年發佈特斯拉相關消息,此前爆料過特斯拉工廠停產等。

這位「分析師」還估算,Model 3改款指導價在20萬左右。

比現在在售的Model 3,售價更低,配置更高,能力更強,因為最核心的是特斯拉新一代車載計算機系統:HW4.0。

Model 3改款被曝10月交付

實際上,從今年5月底開始,HW4.0就開始在美國低調上車,包括已經中期改款的Model X車型都有了HW4.0的身影。

但最受關注的,還是據說外觀設計也會有變動的特斯拉最暢銷車型:Model 3。

而且改款車型瞄準的就是中國市場,根據5月底的爆料,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停工升級產線,準備投產改款Model 3,有媒體報道稱,馬斯克訪華時,還特意去看了改款Model3。

近日,博主「特斯拉分析師」爆料,改款Model 3已開始試生產。這條推文閲讀量已達12萬,主要有四點值得關注:

核心信息是兩條,交付時間和預估售價。然后是外觀和動力電池也發生了變化。

爆料人推文,翻譯來自谷歌

爆料稱,今年9月改款Model 3將量產,10月開始交付。這條信息很好理解,畢竟2個多月前就已傳出上海超級工廠準備投產改款Model 3的消息,為此專門停工升級產線。

令人比較疑惑的是售價預計。

爆料人根據零部件成本估算,預估售價在20萬左右。結合Model 323.1萬起售的現價和爆料信息來看,改款后會增配降價

這可能嗎?可以從最近升級的車型和特斯拉麪臨的外部環境兩方面分析。

從先前經驗看,Model S和Model X升級HW4.0后,在北美價格都下調了1萬美元(摺合人民幣7萬左右)。不過考慮到Model 3價格相比這兩款車低的多,降價應該不會降這麼多。

從特斯拉在中國面臨的環境看,市場瘋狂內卷,Model 3面對比亞迪漢和小鵬P7i等競品優勢並不大。中國友商給了特斯拉很大的壓力,今年7月,特斯拉在華銷量環比下降31.4%

Model3改款車頭 圖源:reddit@teslamotors

面對銷量下滑,特斯拉一定會有動作。因為今年初特斯拉降價后,馬斯克就在電話會議中表示,如有必要可能還會降價,犧牲利潤率來換市佔率是值得的。

升級車型降價在前,外部環境又競爭激烈,再結合馬斯克相關言論,改款Model 3上市后,很可能低於現價,降到20萬左右也不是不可能。

解讀完了核心信息,再來看看在外觀和動力電池的爆料。

外觀方面,整體視覺上會更接近Model S,細節方面重新設計了尾燈和轉向燈。

尾燈更像保時捷的Macan,轉向燈則和剎車燈分離,不再是傳統的紅色,會採用琥珀色。

動力電池依然是來自寧德時代,66kWh新型M3P電池,加入了錳元素,續航里程會更長(現續航里程CLTC工況下556km)。

值得一提的是,各大電池廠商最近都在發力錳鐵鋰電池,比如比亞迪、億緯和國軒高科,這實際是對磷酸鐵鋰電池的換代升級。

改款Model 3,走出了錳鐵鋰電池裝車的第一步,走完了HW4.0上車特斯拉乘用車的最后一步。

除了爆料信息以外,HW4.0上車Model 3還會有哪些變化?

改款Model 3,更強的智能駕駛

HW4.0主要圍繞自動駕駛相關進行硬件升級,主要是芯片和傳感器兩方面。

首先來看最重要的芯片,可以和過去特斯拉自身和現在的頭部廠家對比。

和舊款對比,HW4.0配備的自動駕駛芯片,算力是現款的3倍左右。

橫向對比,現在一些車商使用的英偉達Orin芯片,單片算力只有256TOPS。而2023年特斯拉開始量產的特斯拉最新自動駕駛芯片,算力至少400TOPS

因此可以説,車機算力有了巨大提升,而且在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

強大的算力當然是爲了支撐更高的配置。

傳感器方面,最大的變化是毫米波雷達被馬斯克「請回來」了,純視覺駕駛方案暫時放棄,迴歸主流傳感器配置——12個攝像頭、1個毫米波雷達

算力提高,傳感器配置增多,這意味着就算不用FSD,車輛的輔助駕駛能力也會得到提升。

總結一下爆料信息,改款Model 3將在10月開始交付,輔助駕駛能力和續航能力都得到了提升,車身整體和細節處都有新設計,而且價格很可能會降低。

增配還降價,特斯拉內部代號為「高地計劃」的改款Model 3,在上市后能佔領細分賽道高地,威懾友商嗎?

如果20萬左右的售價最終實錘,國內友商將如何應對?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