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08-10 18:04
撰文 | 張 宇
題圖 | IC Photo
8月8日,理想汽車發佈了2023年第二季度財報,總營收、毛利率和淨利潤均超過了彭博社的預期。
根據財報,理想汽車對的總營收為286.5億元,同比增長228.1%,高於彭博社預期的264億元;淨利潤為23.1億元,2022年第二季度淨利潤為-1.834億元,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下,淨利潤為27.3億元,高於彭博社預期的20億元;毛利率為21.8%,也高於彭博社預期的20.8%。
從各項經營指標來看,理想汽車的確交出了一份高速增長的答卷,並且連續三個季度實現盈利,若下半年可以保持現有走勢,理想汽車有望在2023年首次實現年度盈利,成為第一家成功扭虧為盈的造車新勢力。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理想汽車多項經營指標同比大增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於2022年第二季度受到疫情影響和產品換代影響,導致理想汽車的銷量基數較低,僅為2.87萬輛,較正常狀態相差甚遠。
同時,理想汽車給出了一個較為保守第三季度交付預期:預計第三季度交付量為10萬輛至10.3萬輛,拋除7月已交付的3.41萬輛,未來兩個月內,理想汽車將交付3.3萬輛至3.45萬輛,甚至低於7月的交付量。
在第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理想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想表示,年初考慮到經濟形勢發展,以及企業組織矩陣升級時,將陷入2至3年發展停滯的歷史經驗,將既定的36萬輛的全年銷量目標調低至30萬輛。
儘管成績已經足夠優秀,但理想汽車似乎並未在二級市場上獲得投資者的青睞,8月9日港股早盤,理想汽車的股價不漲反跌,跌幅一度超過8%。不容忽視的是,理想汽車正處在盈利能力改善的加速期,但其隱憂依然存在,並且遠遠未到可以高枕無憂的地步。
一、交付量不斷創下新高
理想汽車連續三個季度實現盈利,與其不斷增長的交付量關係巨大。
2023年第二季度,理想汽車的交付量為86533輛,同比增長201.6%,創下了季度交付量歷史新高。2023年7月,理想汽車交付量34134輛,同比增長227.5%;1-7月,理想汽車交付量為173251輛。需要注意的是,理想汽車上半年的交付量已經超過2022年全年的交付量,增長勢頭可謂相當兇猛。
從交付量層面來看,理想汽車已經跟蔚來和小鵬汽車拉開了差距。
第二季度,蔚來的交付量為23520輛,與理想汽車相差甚遠,2023年7月,蔚來的交付量為20462量,同比增長103.6%,也創下歷史新高;1-7月,蔚來交付量為75023輛。相比之下,小鵬汽車在第二季度的交付量為23205輛,7月的交付量為12039輛,1-7月交付量為52443輛。
整體來看,2023年1-7月,蔚來和小鵬汽車的合計交付量為127466輛,僅為理想汽車的七成左右。
交付量帶動了業績增長。以第一季度財報為例,理想汽車的總營收為187.9億元,同比增長96.48%;淨利潤為9.297億,同比增長8655.75%。作為對比,蔚來和小鵬汽車的淨利潤分別為-48.04億元和-23.27億元。還需要指出的是,2020年至2022年,理想汽車的淨利潤分別為-1.51億元、-3.21億元和-20.32億元,而2023年上半年,理想汽車的淨利潤為32.44億元,填平了此前三年的累計虧損。
與此同時,理想汽車的毛利率呈穩步增長的態勢。2023年第二季度,其毛利率為21.8%,而在2022年第二季度和2023年第一季度,該數字分別為21.5%和20.4%。值得一提的是,在毛利率方面,這已是理想汽車連續第二個季度超越特斯拉了,2023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特斯拉的毛利率分別為19.3%和18.2%。
第三季度,理想汽車預計交付量將達到10萬輛至10.3萬輛,同比增長277.0%至288.3%;收入總額預計為323.3億元至333.0億元,同比增長246.0%至256.4%,並將在今年年底衝擊4萬輛的月交付量里程碑。如果目標得以實現,理想汽車將是第一個實現季度交付量破10萬輛的造車新勢力。
不過,理想汽車的產能已經到達極限,能否實現目標仍是未知數。在第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李想直言,「目前提出的交付預期,是我們的產能極限」。按照理想汽車管理層透露的信息,理想汽車目前產能是5萬輛/月,而導致其產能陷入瓶頸的原因主要是零部件供應。
二、亟需新的護城河
理想汽車的交付量持續狂飆,一大原因在於其堅持的增程式路線。
增程式電動車是一種介於燃油車和純電動汽車之間的形態,既繼承了燃油車可以加油的特點,又帶有純電動汽車的充電基因,但其仍未擺脫使用燃油的本質。簡而言之,增程式汽車相當於在純電動汽車的基礎上搭載了一臺增程器,以達到延長續航里程的目的。
不過,增程式只是電動化道路上的「中轉站」,無論是未來發展趨勢還是節能減排效果,純電動汽車絕對是主流路線。
全國乘聯會祕書長崔東樹認為,增程式電動車無論在高端還是普及到平民市場,都是一項短期滿足消費熱情的技術。一旦增程的火熱高峰期度過,消費者的購買熱情會被后期淘汰率撲滅,這對整個市場的持續發展不利。
相比純電動路線,增程式路線存在一定的技術短板,比如保養維修難度更大,饋電后加速能力大幅減弱造成安全隱患等等,理想汽車也已經意識到了增程式路線存在的桎梏
從2023年開始,理想汽車也即將進入純電動市場,這意味着理想汽車藉助增程式路線形成的護城河將不復存在,在與蔚來、小鵬汽車以及特斯拉等純電動車企的對決過程中,理想汽車亟需新的護城河。
與理想擅長的增程式路線不同,純電動路線所需的門檻不少,最直接的就是充電基礎設施。在2023年上海車展上,理想發佈了800V超充純電解決方案,宣稱可實現「充電10分鍾,續航400公里」的充電體驗;在超級充電站的佈局方面,理想汽車在2023年的目標是建成300+個,全國高速里程覆蓋率40%。並在2025年年底前將充電站拓展至3000個,覆蓋全國90%高速里程和一二三線主要城市。
李想表示,理想汽車在純電市場屬后來者,但準備已相當充分。「理想汽車的高壓純電車型很早就已經開始研發,理想汽車很早就在研發和供應鏈方面提前做了非常多的準備,核心目標是讓高壓純電車型能夠有和增程車型相近的價格。
在2024年,理想汽車還將繼續加碼純電動車型佈局。除MEGA外,理想汽車將在明年發佈4款新車,包括一款增程SUV和三款純電動車型。對於2024年的銷量表現,李想更是立下了新的目標:「我們有信心在2024年挑戰BBA在中國區的銷量,在2024年努力成為銷量第一的豪華品牌。」
不過,理想汽車將面臨不小的成本壓力。爲了追趕已經有先發優勢的競爭對手,理想汽車不得不投入大量資金用於純電動車型的研發和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與此同時,產能落地也尤為重要,綜合來看,構建新的護城河或許會對理想汽車的業績形成拖累。
三、理想汽車輿論風波不斷
與表現搶眼的業績恰好相反,最近理想汽車屢屢陷入輿論危機之中。
不久前,理想汽車以「侵害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為由,起訴臨沂新理想汽車服務有限公司,索賠金額共計120萬元,導致理想汽車同樣備受爭議。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緊接着,理想汽車又因遠程鎖車事件登上熱搜。
起因是有汽車博主發視頻稱,一位車主因車輛發生事故把車輛賣給修理廠維修后,車輛卻被遠程鎖車,原因是沒有去理想4S店維修。事情被曝光后引發網友熱議,有網友稱,「買個車還能被別人鎖車,確定這車是自己的?」「車輛所有權是誰的」「遠程鎖車是否合法?」
對此,理想汽車澄清:經覈實,該車輛因事故受損嚴重,已被保險公司推定全損並拍賣。事故發生后因車機系統受損,理想汽車已經無法感知車輛的實際狀態。對於網傳車輛修復后無法啟動的情況,因車輛曾在非授權網點維修,不排除維修或更換后的配件與整車軟件存在不匹配的情況。具體故障原因,需要進行實車檢測才能確認。
事實上,理想汽車已經不止一次陷入輿論危機,導致口碑持續下滑。如何與消費者相處,似乎成爲了擺在理想汽車面前的一大難題。
2023年以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並不順利,比如國家補貼正式終結、傳統燃油車瘋狂降價反撲、消費者觀望心態日濃、高端芯片持續緊缺等等。對於理想汽車而言,在衝刺的關鍵時期需要更加謹慎,面對輿論危機一步都不能走錯,畢竟口碑對於車企來説是十分重要的營銷策略,其不僅可以幫助車企更好地發展甚至決定車企未來的走勢,同時還能獲得巨大的收益和制勝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