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08-10 14:10
通過網絡平臺開車接送乘客和送外賣是常見的零工工作
文/弦子
對於新時代的「打工人」來説,他們的「老闆」有時候或許是一款App。從各送餐送貨平臺上的外賣快遞小哥,到文案、設計、劇本殺寫手等。眼下,「打零工」賺錢成為不少人的新選擇,而在線勞動力平臺也成為不少人找零工的新渠道。
面對「零工經濟」,「打工人」究竟是獲得了自由,還是另一種形式的「枷鎖」?
「零工經濟」正在改變傳統的單一勞動僱傭形式,並開始悄然「接管」全球多地的多個行業。但「零工經濟」的利弊一直存在爭議。「擁抱」它的人表示,不同於朝九晚五、按部就班的工作,打零工的方式自由、靈活,但也有人認為,打零工讓他們缺乏安全感。
美數千萬人「打零工」
通常而言,「零工經濟」指沒有正式合約的短期工作或者不保證工時的工作。打零工者常常為一家或多家企業工作,按具體工作量獲取薪酬。
美國青年、28歲的拉扎爾斯·利莫就是「零工從業者」中的一員。在工作日,利莫一般會在美國東部時間上午10時,開始一天的工作——在北卡羅來納州教堂山附近通過Uber接送乘客或是送餐。到了周末,利莫又成了外賣平臺DoorDash的送餐員。
「我傾向於每天給自己設定一個最低的賺錢目標,一旦達到那個數額,我就收工了。」利莫説,「我的目標是每天能賺到200到300美元,而實現這一目標大概需要花上8至10小時。」
利莫只是大批參與「零工經濟」的美國人之一。在過去數年間,「零工經濟」在美國成為熱詞,它通常被用來描述通過Uber、DoorDash和Lyft等在線勞動力平臺開展的自由職業。隨着時間推移,這種全新工作方式已經涉及司機、維修工、設計師、律師、顧問等多種職業。
根據自由職業平臺Upwork委託進行的一項年度研究顯示,2022年有約39%的美國勞動力從事自由職業,總人數達到了約6000萬人,涉及收入約1.35萬億美元,比2021年增加了約500億美元。
由《福布斯》雜誌發起的一項對美國「零工經濟」的研究發現,無論收入和工作類型如何,大多數美國人打零工是出於主動的選擇,而並非迫不得已。這項研究顯示,約82%的受訪者是主動「擁抱」零工工作,只有約13%的受訪者是在沒有工作保障的情況下被迫打零工。
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看來,零工工作或有助於減輕失業壓力和把控個人債務,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在當前的經濟數據中:儘管經濟增長有所放緩,但美國今年6月的失業率約為3.6%,穩定在多年保持的低位。
「零工經濟」紅紅火火
除了美國,「零工經濟」近年來也在世界多國「火出圈」。
努力攢錢買套屬於自己的房子,是33歲的英國人丹尼爾·劉易斯一直以來的夢想。爲了增加收入,劉易斯決定每周多做約14個小時的零工。在約20個月的時間里,劉易斯作為Uber司機每天額外工作約3.5小時,每周做四天,成功賺得了約4500英鎊的稅后收入,這讓他看見了儘快實現夢想的可能性。
工會組織英國勞工聯合會議(TUC)表示,過去幾年里,使用Uber等網絡平臺從事零工工作的英國人增加了近一倍,其中以年輕人居多。
英國工會聯合會主席弗朗西斯·奧格雷迪表示,這表明「英國的工薪階層正在努力維持收支平衡」。特福德郡大學勞工與全球化教授烏蘇拉·胡斯説:「做司機和送餐只是零工工作的一小部分,眼下,打零工的英國人猶如一支大軍。」
最近,印度拉賈斯坦邦通過了《2023年平臺零工(註冊和福利)法案》。這一法案稱,將在當地成立一個福利委員會和專門的社會保障基金,為該邦約40萬名零工從業者提供社會保障,這些從業者大多數從事網約車和送外賣服務。
印媒報道稱,越來越多的印度白領選擇放棄常規工作及附帶的醫療保險或社會保障,轉而從事短期零工,其中不乏從事IT行業和人力資源行業的高級白領。
印度兼職外包平臺公司Awgin的報告顯示,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期間,印度對零工的需求增長了13倍。僅2022年一年,白領參與「零工經濟」的人數就猛增近240%。
印度國家研究院的報告顯示,印度目前約有770萬名零工從業者,預計到2030年這一羣體的規模將達到約2350萬,服務產值將增長到約2500億美元,併爲印度國內生產總值(GDP)貢獻約1.25%的增量。
牛津大學牛津互聯網研究所估計,目前全球有超過1.63億人通過在線勞動力平臺獲得工作收入,相比十年前,這一數字增加了約五倍。
工作方式自由靈活
自「零工經濟」興起以來,圍繞它的討論就沒有停歇。在《福布斯》雜誌看來,零工從業者羣體的不斷壯大證明着這一工作模式的特別之處和吸引力。
《福布斯》認為,人們從事零工的原因有很多,但自由感和靈活性是兩大關鍵因素。對於一些人而言,被「限制」在格子間等傳統的企業辦公環境,讓他們覺得在一定程度上被剝奪了自由感。
《福布斯》調查顯示,有40%的受訪者不願意在傳統辦公環境下工作,10%的受訪者認為自己無法固定為任何一家企業工作。「沒有老闆,沒有同事,我只想選擇我可以接受的環境和事物。」
一些人是爲了逃離傳統辦公環境,還有一些人是爲了多一些謀生渠道。「一些人理想的職位與其正在從事的全職工作或許並不相符,他們希望通過零工工作找到更接近他們需求和喜歡的事情。」《福布斯》稱,「一種對自由和獨立的渴求,成為一些人選擇零工工作的驅動因素。」
按照自己認為適合和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成為越來越多人的追求。《福布斯》的調查顯示,63%的受訪者認為靈活性是他們選擇成為零工從業者的關鍵原因,他們認為,零工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他們實現工作與家庭生活的平衡。有13%的受訪者因為有了孩子而轉向零工,9%的受訪者是出於照顧家庭和個人健康的需要選擇零工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零工工作的靈活性還體現在財務方面。有受訪者表示:「零工工作是一種賺更多錢的選擇,能夠制定自己的時間表,更快樂地從事自由職業,收入也並不比從事全職工作少。」
對於企業和社會來説,「零工經濟」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有分析認為,從某種程度上,「零工經濟」可以給企業帶來降本增效、靈活管控等好處。美國勞工統計局前局長埃里卡·格羅申表示,「零工經濟」可以成為失業者的安全緩衝,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尋找下一份工作,這有利於緩解社會的壓力。
無法忽視「不安全感」
儘管越來越多的人向「零工經濟」敞開懷抱,但更多的人並不願意爲了這份自由,放棄穩定與保障。
一項調查研究顯示,當被問及從事零工工作的弊端時,有65%的受訪者提到了「缺乏工作保障和收入的不可預測性」,有67%的人表示「無法獲得健康保險和一系列福利」。
悉尼科技大學未來職業研究部主管凱恩認為,「零工經濟」會讓「社會付出代價」。因為通過這種方式運作的公司將部分重要運營成本轉嫁給了零工從業者自己。
另有一些人擔心,「零工經濟」可能會讓嚴苛的平臺掌握控制權。
爲了照顧剛出生的孩子,德國漢堡的艾洛迪開始做在線翻譯的工作。但她沒有想到的是,在為客户提供視頻翻譯服務時,她將孩子抱在腿上的舉動,讓她得到了「不專業」和「工作分心」等差評。
不難發現,一些零工從業者的收入高低往往取決於平臺的政策和算法,而且很受客户評論的影響,幾條負面評論就有可能讓他們收入縮減,甚至被平臺「封殺」。
在線營銷專業人士薩默·巴茲也是一名零工從業者。他坦言,只有在收到工作反饋的那一刻,他才能長舒一口氣,只有聲譽足夠好,這份工作纔有可能帶來一定價值。
此外,分析人士還指出,零工從業者的女性會比男性更有可能在工作中面臨性別歧視。世界經濟論壇2022年的一項研究顯示,在美國,男性零工從業者的平均每小時收入比女性要高出約22.28美元。
正如一枚硬幣的兩面,「零工經濟」並非完美的存在,有人在其中找到了自由的快感,也有人被其中潛藏的「不安全感」勸退。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樣一種工作方式,正在全球範圍內成為一種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