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08-09 18:44
來源: 市值風雲
來自廣發證券的長投收益,幾乎成為它們全部的利潤來源。
作者 | 木魚
廣發證券(000776.SZ),地處廣東,中國高淨值人羣最多的區域之一,2010年借殼延邊公路登陸A股,后於2015年發行H股,2022年憑藉88.98億元的利潤,在A股全部上市券商中排名第四位。
提起廣發證券,一定免不了提及這三家上市公司:吉林敖東(000623.SZ)、遼寧成大(600739.SH)、中山公用(000685.SZ)。
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他們分別對廣發證券的持股比例分別為16.43%、16.40%、9.01%,被坊間戲稱為「廣發三寶」。
今天,風雲君就帶各位老鐵聊一聊這三家原本並沒有任何交集的上市公司。
券商影子股
01 廣發證券攻佔財報
目前在廣發證券董事會中,吉林敖東、遼寧成大、中山公用三家公司均有提名董事,對其具有重大影響但不構成控制,因此計入長期股權投資,採用權益法覈算。
參考廣發證券目前的業績規模,這就導致他們每年都能夠按照持股比例,確認一筆不菲的投資收益。
(製圖:市值風雲APP)
粗略的看,2013年以來,吉林敖東、遼寧成大、中山公用三家公司每年確認的投資收益,主要都來自對廣發證券的這筆長投,幾乎佔到同期營業利潤的全部。
特別是吉林敖東、遼寧成大,不少年份的投資收益,已經明顯超過營業利潤的規模。
其中,2022年,吉林敖東、遼寧成大、中山公用的投資收益分別為16億元、16億元、9億元,佔營業利潤的比重分別高達145%、91%、90%。
可見,對廣發證券的這筆投資,確實讓他們受益匪淺,否則這些利潤表將會多麼慘不忍睹,難以入眼。相比之下,他們自身的業務就實在沒有多少存在感了。
不止利潤表,廣發證券在他們的資產負債表上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隨着廣發證券的規模越做越大,加之先后發行A股、H股,與之相關的長期股權投資也快速膨脹。
(製圖:市值風雲APP)
2013年以來,吉林敖東、遼寧成大、中山公用的資產規模逐年增長,但長期股權投資的規模也如影隨形,在總資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022年末,吉林敖東、遼寧成大、中山公用三家公司長期股權投資分別為215億元、294億元、134億元,佔總資產的比重分別高達80%、69%、61%。
02 僅僅是三筆合計72億的投資,外香里嫩
這筆長投的投資成本是多少呢?
在廣發證券借殼之前,吉林敖東、遼寧成大、中山公用就已是其前三大股東,其中吉林敖東還是發起人之一。后來2004年前后,吉林敖東、遼寧成大又接盤了一部分股東的股權。
根據各自的財報附註,吉林敖東、遼寧成大、中山公用對廣發證券的初始投資成本僅有5.18億元、4.62億元、3億元。
嚐到了鉅額甜頭的吉林敖東、遼寧成大、中山公用,后來也不惜花費在二級市場增持廣發證券的股份。
吉林敖東在2015-2018年、2020年、2022年連續增持,合計32.42億元;
遼寧成大在2020年一次性增持14.62億元;
中山公用在2016年一次性增持11.73億元。
加總之后,吉林敖東、遼寧成大、中山公用對廣發證券的投資,分別增加至37.6億元、19.24億元、14.73億元。
再看一眼每年的收穫,他們的這筆投資簡直贏麻了。
對此,二級市場也給出了他們的投票。
(製表:市值風雲APP)
用個不太嚴謹的算法,截至2023年8月3日收盤,吉林敖東、遼寧成大、中山公用的市值分別為204億元、225億元、120億元,廣發證券的市值1268億元。
按持股比例算,他們手中持有廣發證券股份的市值分別為208億、208億、114億,已經逼近、甚至超出他們自身的總市值。
更別說,遼寧成大手里還控制了一家科創板上市公司成大生物(688739.SH),同日收盤時的總市值140億元。
當然讀完前面的內容,市場對他們的關注點以及給出的結果,並不令人意外。
更令人嫉妒的是,這筆投資不僅表面好看,實際也很實在。
2010年借殼至今,廣發證券每年都會拿出一部分利潤用於現金分紅,少則20%多,多至70%以上,合計已經分紅277億元。
(製圖:市值風雲APP)
作為前三大股東,吉林敖東、遼寧成大、中山公用自然也能分到不少。
即使按照2015年發行H股后最低的持股比例保守估計,僅過去13年,他們分別能拿到45億、45億、25億現金分紅。
好家伙,風雲君饞的口水都打濕了后腦勺啊,整個券商牌照這麼賺錢的嘛???!!!
03 深度綁定
除此之外,吉林敖東、遼寧成大、中山公用與廣發證券還合作、或參與了不少其他的投資。
首先來看吉林敖東。
廣發證券是其1997年發行配股時的主承銷商,按照余額包銷的方式持有其4.23%股份,后來也曾多次增持。目前,廣發證券對吉林敖東的持股比例為3.73%,位列第二大股東。
此外,吉林敖東還在2020年12月,與廣發證券子公司廣發信德、廣發乾和共同設立了廣州廣發信德健康創業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投資方向為醫療企業。
對於這種合作方式,中山公用最為受用,與廣發證券子公司廣發信德合作設立了環保產業投資基金、夾層投資基金、致遠創投基金、新能源產業基金……等多個基金。
其中,2022年,與廣發信德、廣發乾和共同設立中山公用廣發信德新能源產業基金(有限合夥),投資光伏、鋰電、儲能等行業,出資金額高達15億元。
遼寧成大從2020年開始向廣發證券購買理財,2023年的擬購買額度為不超過12億元。
04 愛上投資
一旦體會到持續鉅額投資回報的快樂,很難不上癮。
特別是吉林敖東、遼寧成大,都有點面色潮紅、欲罷不能了。
還是先看吉林敖東。
目前,金融投資已經成為吉林敖東的業務方向之一,除了廣發證券,還持有多家上市公司的股權。
截至2022年末,比較大額的有遼寧成大5.07%股權、第一醫藥(600833.SH)4.93%股權、南京醫藥(600713.SH)0.94%股權,分別位列第四股東、第二股東、第四股東。
另外還有亞泰集團(600881.SH)、中國寶安(000009.SZ)、綠葉製藥(02188.HK)等上市公司的股權投資。
他們均採用公允價值計量,最初投資成本合計達27.24億元,期末賬面價值僅剩16.70億元。其中,單2022年就產生6.32億元的公允價值損失。
與之相似,金融投資也成為遼寧成大的戰略板塊之一。
2015年12月,遼寧成大花費82億現金鉅款,在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競得中華聯合保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華聯合)30億股權(持股比例19.59%),增值率188%,併爲此定增募集了53.82億元。
對中華聯合的投資同樣計入長期股權投資,採用權益法覈算,截至2022年末的賬面價值為95.30億元,
其中,2022年,對中華聯合長投產生的投資收益為1.23億元,同期對廣發證券長投的投資收益為13.87億元,完全不是一個水平。
此外,遼寧成大還通過華蓋資本和成大沿海產業(大連)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開展基金投資業務,但從收益來看,也是沒有激起太大的水花。
至少從目前來看,已經在金融投資這條路上越走越深的吉林敖東和遼寧成大,還沒有再撿到大寶。
主業有優有劣,終究黯然失色
廣發證券的高光下,他們的自身主業還有多少存在的意義?
風雲君帶各位一一簡短分析。
01 吉林敖東:主業日漸式微
吉林敖東成立於1993年,當時是一個多主業集團,涉及醫藥、證券、公路建設、採礦等行業,陸續剝離后目前僅剩醫藥、證券兩個部分。
后者不用多説,前者包括中成藥和化藥兩個板塊。
中成藥方面,吉林敖東是靠安神補腦液打出名聲的,至今仍在中藥類安神補腦液市場中小有名氣。另外還有小兒柴桂退熱口服液、血府逐瘀口服液。
最新數據顯示,負責這一業務的子公司延邊藥業擁有342箇中藥配方顆粒上市備案憑證,超一半產品已經納入國家醫保名單。
最近幾年,國家確實大力鼓勵中成藥發展,並在2022年啟動中成藥集採,2023年正式落地。
在今年5月31日結束的一輪中藥飲片聯合採購中,有21箇中藥飲片品種共100家企業中選,平均降價29.5%,最大降幅56.5%。
集採相當於給中藥飲片行業設置了更高的標準和門檻,企業也會慢慢出現分化。而這100家中選企業中,並沒有看到吉林敖東的身影。
化藥板塊就更不樂觀了。
其核心產品注射用核糖核酸Ⅱ於2019年7月被納入國家重點監控藥品目錄,2021年退出醫保目錄。另一款核心產品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也在個別省份退出省醫保目錄,疊加原料短缺困境,已經不再披露收入規模。
隨着國家醫保控費、控制輔助用藥政策繼續推進,吉林敖東化藥板塊收入大幅下滑。
(製圖:市值風雲APP)
上述變化也很真實的反映到了吉林敖東的營收中,化藥收入近幾年大幅縮水,中成藥依靠三款拿手產品收入也只是緩慢增長。
另外,吉林敖東還拓展了醫藥流通、保健食品業務,去年與辛選集團合作電商直播,但目前遠遠撐不起門面。
因此,2018年達到33億元營收高點后便不復從前,2022年降至29億。
02 遼寧成大:手握疫苗王牌,能源拖泥帶水
遼寧成大在1996年上市時,主營業務為單一的外貿業務,后來在1999年投資廣發證券、2000年進入醫療零售連鎖領域、2002年進入生物製藥領域、2008年進入能源開發領域。
目前的最有看點的板塊應該是生物製藥領域,子公司成大生物已在科創板上市,是狂犬疫苗市場絕對的龍頭,不過未來市場增量有限。
(製圖:市值風雲APP)
2022年,成大生物實現營業收入18億元,淨利潤7億元,是投資收益之外最主要的利潤來源。
對於成大生物,風雲君曾經在下面兩篇文章中做過深入分析,不再贅述。
(來源:市值風雲APP)
其次是醫藥流通板塊,作為東北地區最大的醫藥連鎖醫藥流通企業,這一板塊也成為其收入的主力,2022年實現94億元,佔比超六成。
不過,這一板塊的毛利率並不高,2022年僅有1.32%,因此利潤貢獻也有限。
與之類似進出口貿易,雖然每年也有10-20億元的收入,但除了2022年靠醫療物資出口大賺了一筆,其余年份的利潤規模也就1億元上下。
(製圖:市值風雲APP)
最大的利潤黑洞是能源開發板塊,子公司新疆寶明主要銷售頁岩油,2013年以來持續大額虧損,2022年淨利潤為-7億元。
03 中山公用:壟斷區域資源,吃穿不愁
2008年,中山公用換股吸收合併控股股東公用集團,注入集團供水資產。之后,中山公用又陸續注入集團的垃圾焚燒、客運服務、工程建設等業務
上面這些業務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區域壟斷。而依託中山市國資委這位控股股東的先天優勢,中山公用也拿到了不少資源。
(製圖:市值風雲APP)
水務板塊涵蓋供水、供水管網安裝、污水處理等。中山公用負責中山市範圍內80%的自來水供應,是市區最大的供水企業,壟斷地位明顯。
目前,中山公用享有中山市行政區域(除小欖鎮、黃圃鎮和坦洲鎮外)獨家提供供水服務和供水設施的建設及專營權利,特許經營權有效期至2037年。
固廢板塊包括垃圾處理及發電、環衞業務,由天乙能源、名城科技兩家子公司負責:
前者擁有中山市小欖、東昇、古鎮、東鳳、南頭、黃圃、阜沙、三角八個鎮區的垃圾處理特許經營權;
后者承擔中山市東南片區及部分鎮區的道路清掃保潔、道路灑水、垃圾收集運輸,以及中山市鎮區污水廠的污泥運輸、全市770家醫療機構的垃圾收集和處置業務。
工程安裝業務包括管網外接工程、市政工程等,2022年收入大增,實現16億元,主要是承接了城區的兩大污水廠擴建任務,並在四季度確認收入。
儘管如此,工程安裝業務2022年的毛利率僅有8.6%,較去年同期的25.3%大幅降低,也明顯低於上面兩個板塊30%左右的毛利率。
此外,中山公用擁有中山市唯一客運碼頭的經營權及航線資源,運營中山市33個農貿市場(鮮活產品批發業務市場份額80%,果蔬批發業務70%,農產品零售18%),收入規模相對較小,但也都是區域壟斷資源。
手握這些區域壟斷資源,中山公用基本吃穿不愁。
總的來看,吉林敖東、遼寧成大、中山公用的主業不是完全沒有看點,但現實是他們幾乎不賺錢。
所以,在廣發證券每年能夠帶來的鉅額投資收益和關注度面前,也就沒什麼值得特別關注的了。
吉林敖東最愛分紅
最近一年,三家公司都在回購自家的股票:
吉林敖東在今年4月完成1.7億元回購、2021年4月完成4億元回購;
遼寧成大完成今年6月完成1億元回購;
中山公用今年7月完成5319萬元回購。
后兩家的回購用途均為員工股權激勵。
此外,最近幾年,他們的控股股東、高管也都有增持自家股票。
顯然,抱着廣發證券這塊金磚,上市公司和股東們也很有信心和底氣。
(製圖:市值風雲APP)
吉林敖東回購最頻繁、規模最大,大概也是因為他的日子最悠哉。
2013年以來,其自由現金流也一直為流入狀態。截至2022年末,貨幣資金14億,定期存款8億,有息負債只有不到7億元的短期借款。
遼寧成大的自由現金流最差,外加2016年收購中華聯合的股權時確實失血不少,截至2022年末的貨幣資金共計87億元,同時揹着短期借款62億元、長期借款10億元、應付債券35億元,手頭還是有些緊湊的。
中山公用的自由現金流居中,有進有出,但水務行業的前期墊付工程款的業務性質,決定了他的現金流最不寬裕,截至2022年末的貨幣資金21億元、短期借款10億元、長期借款及債權26億元。
也因此,吉林敖東也能拿出更多的錢分紅,上市以來共計分紅31億元,是同期募資的近4倍。
而遼寧成大、中山公用兩家公司的分紅,都尚未覆蓋上市后的募資。
吉林敖東、遼寧成大、中山公用三家上市公司,業務各不相同,但利潤結構如出一轍,基本就靠廣發證券的投資收益打點門面。
這樣的業務模式有好有壞,所以公司質地也沒有絕對的優劣。
作為廣發證券的大股東,每年靠投資收益和分紅就能讓利潤表和口袋賺得盆滿缽滿。並且作為全國前幾的券商,在可以預見的一段時間內,廣發證券都將會是一塊優質資產。
這筆十幾年前的投資,讓他們擁有炫耀的資本。但既然已經可以躺贏,自然也會失去一部分用心經營主業的動力,除了早些年積攢的業務優勢,最近幾年更多的是在吃老本,幾乎賺不到錢。
所以對於這類公司,也很難給予絕對的優劣評價。
至此,風雲君已經完成了自認為最客觀的分析和評價,剩下的就看各位老鐵們投資時最看重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