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瑞幸戴上沉重的王冠

2023-08-09 15:25

瑞幸終於把星巴克中國甩在了身后,國內「最大連鎖咖啡品牌」的王冠正式易主。

繼2021年國內門店數量超過了星巴克后,2023年Q2,瑞幸的營收也超越了老對手。在這個季度,它還提前達成了「萬店」的小目標,並實現了18.9%的營業利潤率。

國內咖啡市場將在2025年達到萬億元級別。在這一波紅利期結束前,瑞幸將戴着王冠繼續狂奔。

瑞幸加冕

瑞幸咖啡發佈了一份3年來最亮眼的財報。2023年Q2,營收同比增長88%至62.014億元,超越了老對手星巴克中國(59.6億元)。

作為慶祝「加冕」的一部分,瑞幸董事長兼CEO郭謹一在財報電話會上宣佈,9.9元的回饋活動將持續至少兩年,而且「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我們還會加快自營和聯營門店的拓展速度」。

今年二季度,瑞幸新開了1485家門店,平均每天開出16.3家,截至6月底已擁有10829家門店。為此,瑞幸推出了激進的「帶店加盟」模式,鼓勵競品加盟店店長轉投瑞幸。

促銷活動和快速擴店並沒有拖累瑞幸的利潤。瑞幸Q2同店銷售增長率為20.8%,月均交易客户數達到4307萬;營業利潤率為18.9%,其中自營門店利潤率29.1%。

瑞幸的激進擴張,踩在了中國咖啡市場快速增長的節奏上。

易觀分析發佈的一份行業白皮書預測,到2025年前,中國現磨咖啡市場年複合增速將達20%。「這是國內消費行業為數不多的持續高增長賽道。」一位餐飲行業投資人告訴雪豹財經社:「瑞幸是一家典型的增長驅動的公司,在市場紅利期,這套打法是非常有效的。」

相比之下,採取全直營模式的星巴克上季度淨增門店237家,不到瑞幸的五分之一。星巴克目前在國內擁有6480家門店,預計2025年將達到9000家。

此外,據窄門餐眼的數據,星巴克47.67%的門店開在商場,而瑞幸只有24.84%。星巴克的客單價為38.81元,瑞幸為18.13元。

「星巴克和瑞幸越來越像兩個不同的物種,星巴克通過咖啡文化獲取更高的品牌溢價,瑞幸更像是便利店咖啡。」前述投資人表示,「但毫無疑問,瑞幸的快速擴張已經讓星巴克緊張了,后者的開店速度已經大大加快。」

快速奔跑

從2017年10月在北京銀河SOHO開出了第一家店算起,瑞幸登頂國內冠軍只花了不到6年。這樣的速度,得益於其「燒錢+補貼+快速擴張」的模式。

通過買2贈1、買5贈5、邀請朋友各得一杯等社交裂變方式,早期的瑞幸在創始人陸正耀帶領下迅速擴張,一年開出近2000家門店,但也燒掉了鉅額資金。財報數據顯示,瑞幸在2018年和2019年的運營虧損分別達到15.98億和32.12億元。

2020年4月,瑞幸公開承認財務造假並宣佈退市,陸正耀「下課」,為這一階段的狂飆畫上了句號。

陸正耀的繼任者郭謹一提出了「爆款戰略」。2020-2022年,瑞幸分別推出厚乳拿鐵、生椰拿鐵、生酪拿鐵三款爆品,拉動了銷量增長。藉助門店規模,瑞幸以互聯網公司的方式進行快速產品測試,2020年推出77款新品,2021年113款,2022年140款。

成本優勢則被瑞幸新的大股東視為「最核心的商業基礎」。大鉦資本高管曾在論壇上公開表示,瑞幸通過佔領咖啡領域「20元價格帶空白」降低成本,從而能夠更好地掙效率的錢。

通過規模化運營降低成本,瑞幸在價格戰中有更大的騰挪空間,用以阻擊那些緊追不捨的平價咖啡品牌。9.9元促銷活動推出的首周,就賣出了超過3900萬杯。

今年4月,《每日經濟新聞》援引瑞幸內部人士説法稱,9.9元一杯咖啡,「每一杯都掙錢」。

「瑞幸選擇了一條與星巴克不同的路,他們要賺規模化運營的錢,而不是做品牌溢價。」前述投資人告訴雪豹財經社。

自退市至今,瑞幸在粉單市場的股價3年漲了約30倍,是表現最好的中概股。

潛藏危機

瑞幸國內門店的上限是多少?幾年前,一位投資人給出的答案是8000家,但很快就被瑞幸證偽。

瑞幸目前的門店中,有3648家加盟店,佔比33.7%,比一年前增加了2.7個百分點。這些加盟店大多位於下沉市場。可以説,下沉市場的訂單撐起了瑞幸的營收增速。

不過,下沉市場利潤遠低於一二線城市,加盟商的回本周期普遍在兩年以上。

此外,雖然今年交出了兩份不錯的財報,但瑞幸並沒有等來新的爆款。年初主推的碧螺春拿鐵,在微博上被網友吐槽:「明明茶也不錯,咖啡也不錯,加在一起就是怪胎的感覺。」

瑞幸過去的爆款,則很快成為競對們「像素級模仿」的對象。

自從生椰拿鐵出圈以后,生椰主題幾乎成了每個茶飲連鎖品牌的標配。一位新茶飲賽道的創業者給雪豹財經社發來一份《瑞幸咖啡企業微信引流及引導下單話術SOP》,「一些茶飲品牌就用這個給私域運營做培訓」。

2023年下半年,古茗、滬上阿姨、霸王茶姬、蜜雪冰城等一批茶飲品牌傳出了即將IPO的消息,並紛紛喊出「萬店」目標,它們大多也同時售賣咖啡。

天眼查App顯示,今年國內新成立的咖啡相關企業達3.16萬家,同比增速高達70.81%。

「如果瑞幸不提升品牌,一味比拼規模和效率,便會陷入長期的低價競爭。」前述投資人稱,但瑞幸目前的門店選址和麪積都限制了其進一步向上拓展,「賣得越多,平價咖啡品牌的認知越強,后續向上攻的難度就越大」。

在所有對手中,最危險的要數陸正耀操盤的庫迪咖啡:它用7個月開出了3000家門店,速度遠超瑞幸當初的16個月。庫迪打價格戰的方式也更加激進,一杯精品咖啡只賣8.8元。

在這條越來越卷的賽道上,頭羊瑞幸必須跑得更快。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亦並非旨在提供任何投資意見。有關內容不構成任何專業意見、買賣任何投資產品或服務的要約、招攬或建議。本頁面的內容可隨時進行修改,而本公司毋須另作通知。本公司已盡力確保以上所載之數據及內容的準確性及完整性,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本公司不會對任何因該等資料而引致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以上內容未經香港證監會審閲。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