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規模大增爆款迭出,這類產品又又又要火了?

2023-08-08 14:32

今日立秋,秋天的第一個節氣。伴隨立秋的到來,北方不少地區暑氣有所消散,初秋的韻味逐漸顯現;南方地區的朋友們,還得忍受更長時間的炙熱,纔可能盼來秋天的涼風。

這種冷熱不均不止出現在神州大地,同樣也出現在基金發行市場上。大半年過去,基金發行市場雖然整體依舊疲軟,但其中也有一些亮點值得細説。比如,固收增強類產品最近再現爆款,某新成立的二級債基募資規模近27億元;7月份以來,4只產品募集規模超10億元,最高募資超67億。

增量轉好的同時,存量固收增強類產品規模也在回升。另據國海證券數據,2023年二季度,存量固收增強基金總共獲得562億元左右的淨申購,這也是該類產品連續四個季度遭遇淨贖回后,首個季度迎來淨申購

圖:固收增強類基金季度規模增減變化(除當季新發行產品)

數據來源:Wind,國海證券;統計區間:19年Q1-22年Q2

數據來源:Wind,國海證券;統計區間:19年Q1-22年Q2

注:納入統計的固收增強類基金包括一級債基、二級債基,以及最近3年中,股票市值佔基金淨資產的平均比例≤30%的偏債混合基金和靈活配置基金。

01

順流,逆流

固收增強產品的投資原理相對簡單,就是以債券類品種作為底倉,輔以一定的風險資產,以兼顧固收底倉的低波動,及增強策略的相對高回報。目前市面上通常把固收倉位在70%及以上,其他風險資產配比不超30%的產品,通稱為固收增強類基金,其中囊括了一級債基、二級債基和偏債混合類等基金品類

前些年,固收增強產品因佔據銀行理財淨值化后的有利生態位,加之在股市結構性牛市和債市不弱的環境下,整體業績表現較好,一度收穫大批粉絲,實現了歷史性的發展。

近年來,由於A股震盪調整,固收增強基金波動驟然加大,投資業績欠佳,「粉轉黑」的投資者比比皆是,這類產品的熱度大不如前,存量規模連連萎縮。

經歷了一個口碑過山車后,我們應該更冷靜客觀的看待固收增強基金:一方面,沒必要過分神化,以為它能「包治百病」,適應任何市場環境;另一方面,也不能因為它暫時的低迷而一棍子把所有產品打死。產品的投資策略沒有好壞之分,關鍵還是要看產品特性與我們自身風險偏好和收益目標的匹配情況。

風險收益特徵來看,這類產品適合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能夠忍受市場波動,資金投資期限在一年以上,或者更長的投資者。

如果對資金的安全性要求比較高,沒法忍受短期回撤的朋友,最好是選擇風險更低的金融理財產品。

02

明規則,識風險

一直以來,小編也反覆強調,惟有搞清楚產品風險收益特徵,再和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收益目標兩相匹配,挑選合適的產品,堅持長期投資,更有機會獲取長期合意的收益。所以,在出手固收增強產品前,我們首先得搞清楚這類產品風險收益特徵到底是怎麼樣的。

先看收益能力,如果將各類型產品在統計期間實現正收益的年度佔比,定義為該產品的「年度勝率」,從數據中,我們可以發現2008-2022這15年間:

偏債混合型基金,有12年收益為正,僅有3年收益為負,年度勝率為80%。

一級債基,有13年收益為正,僅有2年收益為負,年度勝率近87%。

二級債基,有11年收益為正,有4年收益為負,年度勝率73%。

表:近15年一級債基、二級債基、偏債混合基金各年度表現(%)

數據來源:Wind;指數業績並不預示其未來表現。

數據來源:Wind;指數業績並不預示其未來表現。

再看風險。從回撤來看,三類基金指數與偏股混合型基金相比,總收益與年化收益均遜色於對方,但是最大回撤也顯著小於對方。其中,一級債基的最大回撤僅-6.5%,偏債混基的回撤略大,也僅有-22.1%,回撤表現依舊大幅優於偏股混基。

表:近15年貨幣基金、一級債基、二級債基、偏債混合、偏股混合基金指數收益回撤情況一覽

數據來源:Wind;統計區間:20080101-20221231;指數業績並不預示其未來表現。

03

選好產品,理性投資

總的來看,當固收端資產波動相對較小,收益增強端存在機會時,以進可攻、退可守為目標的固收增強基金相對更具市場吸引力。縱觀當前市場,A股整體估值處於長期相對較低位置,債市高位震盪,可以考慮佈局固收+策略產品。

剛好中加基金旗下固收增強策略優品——中加聚慶定開混合(A/C:009164/009165)將於8月10日-24日開放申購

中加聚慶屬於偏債混合型基金,以固收投資為主,股票倉位最高不超30%,由中加「五星固收團隊」核心成員魏泰源和中加權益新星李寧寧聯合管理,強強聯合,有望達到1+1>2的效果。

中加聚慶A成立以來表現卓越,累計淨值增長36.03%,跑贏基準超34個百分點,中長短業績表現均可圈可點。

圖:中加聚慶定開混合A成立以來各階段業績表現

數據來源:產品定期報告,截至20230630

數據來源:產品定期報告,截至20230630

圖:中加聚慶A近三年收益排名情況

説到產品投資策略,從最新二季報來看,中加聚慶債券投資部分,主要以中高等級信用債持倉為主,為組合提供穩定的票息收入。今年二季度,債券部分組合整體依然延續配置思路,適當增加了組合久期,但重點配置方向依然集中於中高等級信用債,以獲取穩定的票息收益,總體槓桿保持適中;

權益方面,從一季度開始參與人工智能變革衍生的行情,雖然參與TMT一定程度加大了產品淨值的波動,但李寧寧表示這個方向是多年難遇的大機會,值得持續挖掘標的。

這樣一隻攻守兼備的固收增強產品,會是你的菜嗎?

向下滑動查看

註釋:文中各基金指數區間收益率(年化)=[(1+區間收益率)^(250/交易日天數)-1]*100%

中加聚慶定開混合A成立於2020年5月22日,風險等級為中風險,歷任基金經理為:馮漢傑(20200522-20230324),李瑾懿(20200522-20201214),魏泰源(20201214至今),李寧寧(20230202至今),成立至2020年末2021年度、2022年度、2023年上半年淨值增長率分別為15.40%、9.32%、0.12%、7.70%, 同期業績比較基準增長率為3.39%、1.90%、-4.23%、0.76%。中加科盈混合A成立於2019年11月29日,風險等級為中風險,歷任基金經理為:馮漢傑(20191129-20210107),閆沛賢(20191129-20221108),李繼民(20210107-20220407),劉曉晨(20220407-20230706),李寧寧(20230630至今),2020年度、2021年度、2022年度、2023年上半年淨值增長率分別為14.93%、10.13%、-4.21%、2.18%, 同期業績比較基準增長率為7.99%、0.33%、-6.53%、0.47%。中加聚隆持有期混合A成立於2021年3月24日,風險等級為中風險,歷任基金經理為:馮漢傑(20210324-20220406),劉曉晨(20210415-20230706),李寧寧(20230630至今),成立至2021年末2022年度、2023年上半年淨值增長率分別為4.26%、1.29%、2.16%, 同期業績比較基準增長率為2.85%、-4.23%、0.76%。以上數據源於產品定期報告,截至20230630.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資料僅為宣傳用品,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也不構成任何法律承諾。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職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投資人在進行投資決策前,請仔細閲讀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説明書》等法律文件,並根據投資目的、投資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綜合選擇與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產品,具體以銷售機構評價結果爲準,投資人在購買基金時需按照銷售機構的要求完成風險承受能力與產品風險之間的匹配檢驗。中國證監會的註冊並不代表中國證監會對該基金的風險和收益作出實質性判斷、推薦或保證。投資者進行投資時,應嚴格遵守反洗錢相關法律的規定,切實履行反洗錢義務。產品收益受股市、債市等影響可能會有波動風險,敬請投資者注意。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