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瑞幸2023年Q2季報解讀—首超星巴克中國,成為中國咖啡一哥

2023-08-02 22:00

去年的去年Q3季度,自從那個時候開始每個季度瑞幸的財報可以説都是非常優秀,從2022年Q3「重獲新生」到2023年Q2「光芒四射」。特別是本次Q2財報,瑞幸營收已經超過星巴克中國營收,門店數也早已超過星巴克中國,從這兩個方面講星巴克已經超過星巴克,成為中國咖啡一哥。

一、整體財務數據  

1.營業收入—營收首次超過星巴克中國  

瑞幸咖啡2023年Q2營收62.01 億元,同比增長88%,環比增長40%。營收創瑞幸單季度最高記錄,連續2個季度營收增速超過80%。其中Q2自營收入44.95億元,增長85.1%,佔比72.5%;加盟店業務14.86億元,增長91.1%。

值得一提的是,同天公佈的星巴克財報顯示,瑞幸營業收入首次超過星巴克中國,再加上之前門店數也早已超過星巴克中國,從某種程度來講,瑞幸咖啡已經超過星巴克中國,成為中國「咖啡一哥」。

2.盈利情況  

瑞幸咖啡Q2營業利潤11.73億元,營業淨利率提升到18.9%,淨利潤為9.9億元,上半年淨利潤接近16億元,全年淨利潤應該可以超過30億,瑞幸已經是個比較賺錢的公司了。而且從這個數據來看,庫卡,幸運咖今年瘋狂降價,對瑞幸基本沒啥影響。

3.費用情況

瑞幸咖啡Q2運營費用達50.29億元,同比增長64.5%,主要是Q2又新開了1485間門店,瑞幸還是處於相對比較瘋狂的擴張中。后續要關注瑞幸擴張能持續多久。   

附瑞幸咖啡整體財務數據:     

二、運營情況  

1.門店數—平均每天新開16家,門店數破萬

疫情逐漸開始被淡忘,整體消費復甦雖然不及預期,但餐飲復甦還是比較猛,畢竟衣食住行中最不能少的是食。本季度新開了1485家門店,環比增長了15.9%,平均每天新開16家店,是最近幾年開店速度最快的一個季度了。目前瑞幸門店數已經破萬達到10836家,而星巴克中國大概6500(當然瑞幸門店一般比星巴克小,門店擴張更容易)。

2.自營門店同店銷售額增長率

單店自營門店同店銷售額增長率本季度仍然保持在20.8%,但較Q1有所減少,原因推測應該有兩個:一是門店數越來越多,門店越來越密集,單店銷售額可能會有點影響,二是Q2庫卡咖啡,幸運咖加大了促銷力度,大力推1元喝咖啡活動,瑞幸也對應的推出了特價咖啡活動。不過20%的增長率,再加上門店數50%的增長,還是可以帶來營收80%以上的增長。

3.月平均交易客户數  

本季度月平均交易客户數飆升到4307萬,增速達107.9%創歷史新高,畢竟意外,瑞幸知名度已經非常高的情況下,月平均交易客户數還能超過100%的增長,確實比較猛,這個數據需要密切關注,可能會決定瑞幸咖啡增長什麼時候到瓶頸。

附瑞幸咖啡運營數據:

三、瑞幸咖啡VS星巴克中國  

$星巴克 SBUX$ 作為咖啡界的龍頭,我們還是對比下兩者:

簡單對比來看,星巴克市值是瑞幸將近12.7倍(這是在瑞幸大漲后的情況下),收入是其10.2倍,營業利潤是其9倍。但是瑞幸的增速達88%,而星巴克只有21%,增速瑞幸又高多了,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瑞幸還是比星巴克便宜。

門店數上星巴克只有瑞幸的60%,星巴克中國區收入增速也不如瑞幸,而且如之前判斷,瑞幸在本季度營收已經超過星巴克中國。

 四、個人總結  

1.從2022年Q3財報來看,瑞辛過去不光彩的歷史基本已經翻篇了,瑞幸重獲新生,從今年Q2財報來看,瑞辛已經是光芒四射,營收直接超過了星巴克中國,下一步目標就是在利潤上縮小和星巴克差距。

2.用《反脆弱》里面的話講,打不死我的,會讓我更強大,今年庫卡咖啡全國範圍內推出了1元喝咖啡活動,蜜月冰城的幸運咖,甚至良品鋪子也在賣咖啡,之前擔心的一系列的競爭並沒有讓瑞幸咖啡業績下降,反而增長創新高,所以瑞幸咖啡在競爭中變得更強大了。當然我們也不能盲目樂觀,后面需要關注的是瑞幸咖啡的瘋狂擴張之路什麼時候到瓶頸。

3.瑞幸無論從門店數還是營收已經超過星巴克中國,但跟星巴克利潤還是有不小差距,畢竟星巴克是國際化公司,瑞幸已經開始在新加坡開店了,國內增長總有一天到瓶頸,未來國際化之路也是瑞幸的重點。

4.粉單市場已經完全不適合瑞幸了,轉板預期了很久但一直沒有實質性消息,如果轉板對瑞幸是個重大例好,畢竟粉單市場的流動性相對比較低。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亦並非旨在提供任何投資意見。有關內容不構成任何專業意見、買賣任何投資產品或服務的要約、招攬或建議。本頁面的內容可隨時進行修改,而本公司毋須另作通知。本公司已盡力確保以上所載之數據及內容的準確性及完整性,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本公司不會對任何因該等資料而引致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以上內容未經香港證監會審閲。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