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通力股份IPO過會 李東生讓員工共享發展紅利?

2023-08-01 20:07

7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恢復和擴大消費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到「支持可穿戴設備、智能產品消費,打造電子產品消費應用新場景」。

恰巧的是,一家從事智能產品研發生產銷售的企業通力股份IPO也順利過會。通力股份是三星聲霸、Sony藍牙音箱、阿里巴巴-天貓精靈、字節跳動-大力神燈、聯想-智能鬧鍾等重要供應商。通力股份IPO過會,意味着員工或將共享公司發展紅利,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也將迎來第六家上市公司。

為阿里巴巴、字節跳動等貼牌代工

7月28日,TCL旗下公司通力股份IPO過會,或將登陸深交所主板。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聲學產品和智能產品的設計研發、生產製造及銷售的ODM(俗稱貼牌)平臺型企業。公司產品主要包括音箱產品、可穿戴設備、AIoT產品和精密組件及附件等。

通力股份基於聲學、無線連接及智能交互技術,服務於全球知名的消費電子品牌企業、互聯網頭部企業。開發出三星、Sony、Vizio、Harman聲霸以及Harman、Sony藍牙音箱、阿里巴巴-天貓精靈、JBL和Teufel的頭戴式耳機、字節跳動-大力神燈、聯想-智能鬧鍾、JBL、OPPO和Jabra的TWS耳機等。

在音箱產品領域,公司已經成為全球知名消費電子品牌的重要供應商,根據中國電子音響行業協會數據,公司2022年藍牙音箱出貨量為731萬台,佔全球市場份額14.48%;2022年Soundbar出貨量為312萬台,佔全球市場份額18.1%,公司的藍牙音箱、Soundbar產品出貨量均居全球首位。

通力股份2020年-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85.08億元、97.54億元、100.31億元,實現淨利潤分別為3.55億元、2.85億元、3.72億元。2023年1月-3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9.42億元,同比下降13.63%;淨利潤和歸母淨利潤為7665.11萬元,同比上升53.16%。

通力股份表示,近三年境外銷售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為74.23%、73.18%、83.01%,外銷收入佔比較高,且主要以美元結算。匯兌損失分別為6275.69萬元、304.82萬元、-1.42億元,匯率波動對公司經營業績仍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作為貼牌企業,公司毛利率並不高。通力股份表示,2020-2022年公司綜合毛利率分別為13.85%、13.78%、14.75%,毛利率水平相對較薄。倘若未來市場競爭加劇、原材料價格上升或者下游市場需求萎縮,行業整體毛利率將受到擠壓,進一步影響公司毛利率,進而導致經營業績的波動。

「通力股份作為貼牌代工企業,如果不是背靠TCL,與其他貼牌代工企業差別不大。整體來看,貼牌代工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有限。」家電產業分析師梁振鵬認為。

員工股權激勵,共享公司發展紅利

通力股份募集資金總額10.15億元,其中,4.04億元用於智能產品的精密製造技術改造升級項目;2.58億元用於總部技術創新研發中心建設項目;1.53億元用於電聲產品的產能擴充項目;2億元作為補充流動資金。

截至招股書籤署日,李東生通過其控制的TCL控股控制通力股份61.00%股份的表決權。瑞廣嘉、通瑞慧達、通瑞智達為TCL控股的一致行動人。李東生通過上述一致行動協議間接控制通力股份16.46%股份的表決權。實際控制人李東生合計控制通力股份77.46%股份的表決權。

通力股份持有5%以上股份股東為惠州晟碩、通瑞智達及瑞廣嘉,上述股東均為TCL公司高管、員工,不少是發行人員工持股平臺。通力股份表示,公司通過增資的方式,對高級管理人員實施直接股權激勵,並通過15個持股平臺,對高級管理人員、核心骨干員工及部分顧問實施間接股權激勵。

招股書顯示,前述直接股權激勵的高級管理人員合計持有公司762萬股股份,佔公司發行前股份總數的2.08%;持股平臺合計持有公司9885萬股股份,佔公司發行前股份總數的26.92%。

由此可見,通力股份上市也為員工共享公司發展紅利考慮。為員工股權激勵推動公司上市的家電企業不在少數,包括創維集團旗下創維電器、酷開科技,美的集團旗下美智光電,海爾集團旗下有屋智能、日日順。

「重組或分拆公司獨立上市,這樣公司高管才能享受公司發展帶來的紅利,纔可能借助公司上市實現個人資產的增值。」產業觀察家丁少將表示。

將成為李東生第六家上市公司

此前,TCL從事聲學產品和智能產品的公司——通力電子,曾在港股上市,是通力股份原控股股東。2020年10月30日,TCL實業(香港)作為要約方向通力電子提出退市提議,要約方擬通過協議安排的方式將通力電子退市。

與此同時,TCL對從事聲學產品和智能產品的產業鏈企業重新梳理,包括但不限於,通力股份在2020年、2021年相繼收購惠州音視頻、美國通力、香港普力、通力智能(BVI)、西安軟件、越南通力的100%股權。

通力股份表示,資產重組前,上述被收購公司在業務上為公司的上下游或與公司業務具有相似性,可能存在同業競爭。通過股權收購,徹底消除同業競爭問題,並解決與被收購公司的關聯交易,有利於公司規範運作。

TCL將通力電子從港股私有化,重整打包通力股份計劃在A股上市,與港股市場對消費電子企業熱情度不高分不開。

「通力電子此前在港股市場,股價低迷,流通性較差,上市公司估值較低,這也是通力電子私有化的原因。如今,通力股份重新打包計劃在A股上市,是因國內A股流動性好,整體估值更高一些。」梁振鵬認為。

近年來,李東生在不斷重整梳理業務。2019年,上市公司TCL集團完成重大資產重組,剝離了智能終端業務及配套業務,上市公司以半導體顯示技術及材料業務為主。公司隨后更名「TCL科技」,也讓TCL科技市場估值一度躍升。

2020年7月,中環集團完成國企混改摘牌,TCL科技成為中環集團全資股東。中環集團控股上市公司中環股份也劃歸TCL科技,TCL科技持續加大在新能源光伏領域的投資力度。中環股份更名為「TCL中環」。

2021年初,TCL家電在司法拍賣中獲得奧馬電器股權。此后,不斷增持併成為公司控股股東。TCL家電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股佔奧馬電器已發行股份總數的50%。

目前,李東生實控上市公司中,有A股上市公司TCL科技、奧馬電器、TCL中環,港股上市公司TCL電子、華顯光電。

「近年來,李東生不斷重整梳理業務資產,通過私有化通力電子,舉牌奧馬電器等一系列動作,以李東生為核心的TCL管理層也嚐到了資本甜頭,公司煥發生機。」梁振鵬認為。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陳維城

校對 翟永軍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