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07-31 07:41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長江商報
長虹換帥,60歲的趙勇謝幕。
據長虹集團官網披露,7月10日,長虹集團重大人事變動,趙勇到齡離職,54歲的柳江接任董事長。
清華大學求學14年,30歲的趙勇離開校園就進入長虹,2004年,他臨危受命,擔任長虹集團及上市公司四川長虹(600839.SH)「一把手」。
趙勇掌舵的19年,飽受爭議,但有失也有得。曾經坐中國彩電頭把交椅的長虹電視在競爭中落幕,但他打造了覆蓋電視、空調、冰箱、IT、芯片、能源等多個行業的跨國集團,締造了由四川長虹等七家上市公司構成的長虹系。
長虹系的攤子大了,但盈利能力不強,這是趙勇留下的遺憾,也是繼任者柳江面臨的新挑戰。2022年,營收超千億的長虹系,盈利僅十多億元,無論是與美的、格力、海爾,還是與海信相比,都存在較大差距。
家電進入存量時代,柳江將如何應對新挑戰?
長虹電視的落幕
伴隨着趙勇時代的謝幕,市場將長虹電視的落幕歸咎於趙勇頭上。
1963年,趙勇出生於四川綿陽。1979年到1993年,他在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機械工程專業,完成了從本科生到博士后的學習。
1993年10月,在清華大學任教半年后,趙勇回到了老家四川綿陽,進入當時全國知名的家電企業四川長虹電器公司,先是主持模具中心工作,隨即擔任公司總工程師。這一年,他剛好30歲。
長虹集團始創於1958年,其前身國營長虹機器廠是中國「一五」期間的156項重點工程之一。1985年3月,四川長虹推出了中國第一臺國產化彩色電視機CJ37A,隨着電視機進入尋常百姓家,「長虹」成爲了一個家喻户曉的品牌。1990年,長虹引進了當時同行業中生產規模最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日本松下CRT生產線,也是在這一年,長虹電視首次成為中國彩電的銷量冠軍。
加入長虹后,趙勇頗受器重,很快走上了企業領導者崗位。1996年8月,趙勇出任四川長虹董事、副總經理,並擔任長虹總工程師,2000年5月,升任爲集團公司副董事長、股份公司總經理。入職不到3年就任總工程師,不到8年升任總經理,趙勇的升遷速度足夠快。
2001年6月,趙勇辭去在長虹的職務,出任四川省綿陽市政府副市長。
時任長虹掌舵人的倪潤峰曾締造了長虹傳奇。
1994年,四川長虹登陸上交所,成為當時滬市「第一藍籌股」。1994年—1998年,四川長虹的股價從0.8元/股漲至14.43元/股,最高時達66.18元/股。
長虹曾試圖開拓美國市場,與美國公司APEX合作,通過貼牌的方式進入美國市場,但遭遇滑鐵盧。有消息稱,APEX共計拖欠了長虹集團44億元。
四川長虹的業績急劇下滑。從財報來看,1997年其淨利潤高達26.12億元,但到2001年只有0.89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虧損0.58億元,2004年更是鉅虧36.81億元。
2004年7月,從政三年的趙勇臨危受命,接棒倪潤峰出任長虹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開啟了他掌舵長虹19年的職業生涯。
趙勇時代的長虹,經常被人拿來與倪潤峰時代比較。一個突出性標誌是,倪潤峰時代,長虹電視迅速崛起,與康佳、TCL等品牌一起,將外資進口CRT電視趕出了國內市場,長虹電視奪得了中國彩電之王的頭銜。
數據顯示,1997年,長虹電視的市場佔有率高達35%。而2022年全年,中國電視市場前七名分別為小米、海信、TCL、創維、長虹、海爾、康佳。長虹已經退居行業第五,風光不再。
從電視到能源的多元化
長虹電視的落幕,既有市場形勢變換因素,可能也有長虹集團戰略調整的因素。直到今天,熟知長虹經營的人士,仍然將長虹的衰落歸咎於趙勇「決策失誤」。
接任董事長一職后,趙勇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革,對長虹產品降價。第二件事,也是趙勇招致長久批評的產業佈局。
2005年,全球顯示器技術走向了變革的十字路口:液晶技術、等離子技術的高速發展,大有取代傳統CRT顯像管技術的趨勢,趙勇掌舵的長虹選擇了等離子路線,並大舉佈局。
2006年,四川長虹出資20億美元收購韓國歐麗安等離子公司,又投資7.2億元成立虹歐公司,主要生產等離子面板,隨后,又向虹歐公司增資10億元。2009年,四川長虹還與合肥鑫城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達成協議,由鑫城國資前期投資20億元,從日立引進了另一條等離子生產線。
然而,就在四川長虹大舉佈局之時,市場的風向變了,由於等離子技術存在結構複雜、重量大,易發熱等致命缺點,日立、松下、三星等家電巨頭先后退出等離子賽道。
2014年11月,四川長虹以6420萬元的價格出售虹歐公司61.48%股權。這意味着,長虹選擇的等離子路線宣告失敗。
大舉佈局的等離子路線慘敗,長虹內部產生了分歧。據公開消息稱,2015年7月,四川長虹黨委常務副書記、紀委書記楊學軍在網絡上發帖,實名舉報趙勇在等離子項目上有瀆職失職行為,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無論怎麼説,執掌長虹期間,趙勇有失,但也有得。
爲了彌補電視領域的失利,趙勇採取了產業多元化的發展戰略,比如,長虹集團成立了長虹通信,嘗試性進軍手機領域。
目前來看,長虹做手機是失敗的,但是,長虹佈局的新能源、半導體、醫療等賽道,有一些收穫。
今年6月27日,華豐科技(688629.SH)成功闖關IPO在上交所科創板掛牌交易,這也是綿陽首家在科創板掛牌的企業。華豐科技從事光、電連接器及線纜組件的研發、生產、銷售,併爲客户提供系統解決方案,先后為神舟系列飛船、天宮一號、二號等重大項目提供配套服務。其第一大客户為華為。
截至目前,除了四川長虹、長虹美菱(收購美菱電器后更名)及上述華豐科技外,長虹集團旗下還有四家上市公司,即長虹華意、長虹佳華、長虹能源、中科美菱,長虹佳華在港交所掛牌,長虹能源、中科美菱在北交所掛牌,7家公司共同組成了長虹系。此外,還有長虹民生、長虹格潤、愛聯科技三家公司在新三板掛牌。
如今的長虹集團,已經從單一的電視升級為集智能家電、核心部件、IT服務、新能源、半導體等產業為主的跨國企業集團。
柳江時代的挑戰
長虹告別了趙勇時代,迎來第三代柳江時代。
1969年出生於湖南的柳江,早年間曾在國營涪江機器廠、四川九洲電器集團工作,1997年開始從政,在綿陽市招商局、綿陽科技城科教創業園區等地任職,2016年擔任江油市市長,2020年任綿陽市政府祕書長。2022年10月,柳江回到企業任職,任長虹集團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今年7月接任長虹集團董事長。
公開消息稱,早在2017年,趙勇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坦承,「一個千億規模的企業盈利十多億,這樣的數據並不算好看,更不算光榮」。
五年后的2022年,這一狀態並未實質性改變。
2022年,四川長虹實現營業收入924.82億元,同比下降7.1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以下簡稱「淨利潤」)為4.68億元,同比增長64.39%。當年,長虹美菱、長虹華意、長虹佳華、長虹能源、中科美菱、華豐科技的淨利潤分別1.42億元、2.63億元、3.27億元、1.12億元、0.53億元、0.99億元,合計爲9.96億元,加上四川長虹,7家上市公司的淨利潤合計爲14.64億元。與之對應的營業收入,7家公司合計達1645億元。
超1600億元營業收入,不到15億元淨利潤,長虹系「大而不強」。而美的集團、格力電器、海爾智家的年度淨利潤都是以百億為單位。海信集團旗下的海信視像、海信家電兩家公司,淨利潤也超過30億元。
產業多元化佈局方面,半導體、新能源、醫療健康、物聯網等熱點,趙勇沒有落下。繼任者柳江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如何將長虹系從大變強。
有消息稱,7月12日,新上任的柳江拜訪倪潤峰等原公司老領導,徵求他們對長虹發展的意見建議。
據此,有人士猜測,柳江可能會借鑑倪潤峰的「闖勁」,意圖重拾長虹電視的輝煌。
時代已變,柳江要謀的絕不只是長虹電視,而是千億長虹系,是綿陽工業的砥礪奮進。
柳江時代,將會創造一個怎樣的長虹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