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07-30 19:08
來源:財經E法
「
大眾集團希望利用中國的創新能力,並加速大眾汽車的電動化攻勢。在受訪人士看來,這一標誌性事件,意味着一個跨國車企巨頭認可了中國車企的電動化、智能化水平,對小鵬汽車的品牌影響非常大。
本文字數3200,閲讀時長約10分鍾
德國大眾汽車集團(下稱大眾集團)在中國一眾造車新勢力中,選擇了小鵬汽車,作為其提升在華電動車銷量的合作伙伴。
北京時間7月26日晚,大眾汽車宣佈,大眾汽車和奧迪品牌分別與中國本土汽車製造商達成戰略合作。其中,大眾汽車與小鵬汽車的合作迅速引起業內關注。隨后的美東時間7月26日,在雙方合作信息發佈后,小鵬汽車在美股開盤后暴漲,盤中股價一度漲超40%。
這起合作的形式是,大眾集團建立大眾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與小鵬汽車合作,共同開發兩款大眾汽車品牌的電動車型,對標B級車市場。首款車型計劃於2026年走向市場。
在多位受訪的業內人士看來,這是一個標誌性事件,一個超強跨國車企認可了中國車企的電動化、智能化水平,對小鵬的品牌影響非常大。
01
大眾集團已投資約10億歐元
根據大眾汽車集團(中國)(下稱「大眾中國」)向財經E法提供的材料,大眾集團已投資了約10億歐元,以建設大眾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這座落於安徽合肥的本土研發基地,着意推進智能網聯汽車研發。為強化這一合作,大眾汽車將向小鵬汽車增資約7億美元(約合50億人民幣),以每股ADS15美元的價格收購小鵬汽車約4.99%的股權。交易完成后,大眾集團將獲得一個小鵬汽車董事會觀察員席位。
根據小鵬汽車官方微信公眾號信息,在戰略技術合作方面,小鵬汽車和大眾集團將基於各自核心競爭力和小鵬汽車的G9車型平臺、智能座艙以及高階輔助駕駛系統軟件,共同開發兩款B級電動汽車車型,以大眾汽車品牌在中國市場銷售。此外,雙方還將在多個領域探索其他潛在的戰略合作,包括未來電動車平臺、軟件技術和供應鏈方面的合作。
大眾中國向財經E法表示,兩款合作開發的新車型,將在市場上銷售至少 5 至 7 年的時間,雙方合作也不會短於這一周期。「我們希望在採購等方面取得協同,此外,我們也將探討下一代平臺、架構方面的合作,通過模組、技術等方面的共享,發掘更多協同潛力。」關於新車型定價,大眾中國方面暫未透露。
為何大眾集團要做此投資?不論從技術還是銷售角度,都有充分理由。
從技術角度,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汽車分析師張翔指出,大眾的新能源汽車研發起步較晚,早期的動力類型一直是油改電,將其傳統的燃油車如高爾夫、朗逸、帕薩特改成新能源汽車,但性能不好,在中國市場比較被動。
「大眾的純電車型ID系列在歐洲銷量可觀,但因技術原因在中國的銷量與本土汽車品牌差距很大。」張翔表示。
汽車分析師、中歐協會智能網聯汽車祕書長林示也對財經E法表示,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是大眾新能源車的短板。林示駕駛過大眾電動汽車ID系列,認為其電動化的駕駛性能優良,但智能駕駛水平剛達到L2級,沒有讓人耳目一新的功能。他評價説,大眾電動汽車的中控中屏反應特別慢,甚至出現死機的情況,設計也不符合中國用户的使用習慣。
銷量角度,大眾燃油車銷量在中國市場常年領先,在中國電動車市場持續增長的情況下,大眾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卻顯得不盡人意。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中國新能源汽車 2022 年產銷分別完成 705.8萬輛和 688.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 96.9% 和 93.4%,連續 8 年保持全球第一。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完成產銷分別為378.6萬輛和374.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2.4%和44.1%。
根據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官網,2022年,中國市場佔大眾集團全球市場份額38.4%,仍為大眾汽車全球最大單一市場。2023年上半年,大眾汽車在中國燃油車市場的份額從18%上升至20%,而在華新能源車型的交付量達到8.97萬輛,同比增長4.8%,與中國新能源車整體銷量有較大差距。
02
為何選中小鵬?
大眾集團為謀求其電動化、智能化產品在中國獲取更大市場份額,此前已先后與地平線、中科創達、國軒高科合作。此次為何選擇造車企業作為合作伙伴,且在一眾造車新勢力中選中了小鵬?
大眾中國向財經E法提供的素材顯示,雙方從2022年便開始溝通合作事宜,這一合作基於三個基礎:第一,利用中國的創新能力,更深入地融入中國的生態系統,並更快地聚焦中國消費者的需求;第二,加速大眾汽車的電動化攻勢。大眾預計,2025 年,新能源汽車在整體市場中的份額將會增至約 50%,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將超過燃油車。大眾集團計劃到 2030 年,旗下品牌將在中國推出至少30 款純電動汽車。藉助與小鵬汽車的夥伴關係,將推出兩款新的電動車型,加速電動化發展;第三,雙方合作將強化各方經濟性效率,基於大眾的規模優勢,採購效率得以提升,例如在電池和模組方面;同時,將通過車型聯合開發項目,創造協同效應。
在此次合作中,雙方將結合各自優勢,如小鵬汽車的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軟件優勢,大眾汽車則將發揮質量、規模化、電池技術等方面優勢。
張翔向財經E法表示,大眾集團是全球最大的車企之一,選擇小鵬作為合作伙伴,原因之一是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比亞迪、特斯拉是其直接競爭的對手,而小鵬的智能網聯技術、軟件較為先進;原因之二是大眾新能源汽車在中國銷量的低迷。
林示分析道,儘管大眾與地平線、中科創達在智能座艙方面進行合作,但整車研發是一個集成式流程,而智能駕駛與智能座艙正是小鵬的優勢。目前業內公認,當下中國所有的造車新勢力中,在智能駕駛最接近特斯拉的是小鵬汽車。「再加上小鵬在中國進行研發,對中國的道路交通特點、駕駛習慣,都比特斯拉研究得更深,在本地化應用方面可能還甚於特斯拉」。
03
更利好小鵬?
業界普遍認為,在這起合作中,對小鵬汽車是極大利好。
林示表示,對於小鵬汽車來説,這起合作「百利而無一害」。首先,小鵬在海外市場拓展上的阻力將減小。大眾集團認可、使用其技術,歐美消費者對小鵬的接受程度會提高;其次,大眾集團跟小鵬合作,可以分擔小鵬汽車鉅額的研發成本,提升其軟件的更新迭代速度,智能駕駛技術的提升需要不斷研發以及大量的數據。「路上跑的車越多,數據越多,提升的智能駕駛的能力就越強。這是一個標誌性事件,一個超強跨國車企認可了中國車企的電動化、智能化水平,對小鵬的品牌影響非常大。」林示表示。
張翔亦認為這起合作能緩解小鵬汽車的資金壓力。他表示,近兩年小鵬汽車的銷量在放緩,現在已經掉出了第一梯隊的位置,由於自動駕駛技術暫未落地,其面臨較大的研發資金壓力。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集團包括比亞迪、特斯拉、上汽、理想等,小鵬汽車未進前十,而比亞迪和特斯拉的銷量佔據絕大比例。
根據財報數據,小鵬汽車2023年第一季度的總交付量為18,230輛,比2022年第四季度的22,204輛減少17.9%。2023年第一季度營收40.3億元,同比下降45.9%,淨虧損為23.4億元,同比擴大32.2%。
但本次合作大眾集團將獲得的受益,受訪人士的看法卻不一致。
張翔認為大眾集團與小鵬汽車的合作是一個正確的戰略。他表示,這起合作將幫助大眾集團走出新能源車銷量低迷的局面,幫助其新能源汽車快速本土化。張翔分析,相較傳統燃油汽車,新能源汽車的研發費用特別高。如果車企達不到規模經濟效益,每輛車分攤的成本會非常高,車企就難以在新能源業務盈利。開發新能源汽車,不僅要滿足續航里程的要求,還要在智能網聯方面有優質的用户體驗。
「大眾集團可以充分利用小鵬的智能網聯技術,快速提高其市佔率」 張翔指出。
然而林示並不太樂觀。林示認為,無論是智能駕駛還是智能座艙,大眾集團應自主發展,因為自研技術是汽車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林示表示,前車之鑑是奔馳與比亞迪合作成立的品牌騰勢汽車。該品牌一直持續虧損,而比亞迪成為騰勢的絕對大股東之后,騰勢很快就扭虧為盈,原因便在於雙方合作的時候,任何一方都不會把自家最有競爭力的研發拿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