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港灣周評|恆大汽車為什麼虧損840億卻只賣了1000輛車?

2023-07-29 10:03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轉自:港灣商業觀察

《港灣商業觀察》李鐳

和母公司恆大一樣,姍姍來迟的恆大汽車(00708.HK)最近披露了近兩年經營數據。同樣,這一數字不過是小巫見大巫中的小巫,一樣慘不忍睹。

如果説恆大-2.4萬億的負債,與近-6000億的淨資產,對應的是去年年末的2.1億平方米的土地儲備的話,那麼多少還可以説恆大有貨值,能不能變現是一個問題,或變現后對於總負債與淨資產也會有一定影響,這背后起變量作用的當然是市場狀況好與不好。

而對於子公司恆大汽車而言,多少尷尬的是,鉅虧的同時,卻連拿得出手的「貨值」都不具備,更別提極為慘淡的銷量了。

01

1000輛銷量上不了競爭檯面

數據顯示,恆大汽車2021年度虧損563.44億元,2022年度虧損276.64億元,兩年累計虧損840.08億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總資產1152.21億元,總負債1838.72億元,換言之,恆大汽車淨資產-686.5億元。

燒了數百上千億,恆大汽車最終留下的的確是一地雞毛,這種雞毛無疑遠遠差於恆大留下的土地儲備。

是的,外界沒有看錯,截至2023年5月31日,已交付新能源汽車超過1000輛車。

無論是1000輛,還是1000多輛,多出的部分數量客觀而言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因為這都意味着恆大汽車在今天競爭激烈的新能源汽車領域,連最末端都排不上,更上不了品牌車企的競爭檯面。

比如以今年6月為例,小鵬汽車銷量為8620輛,理想汽車銷量為3.25萬輛,零跑汽車銷量為1.32萬輛,哪吒汽車的銷量為1.21萬輛,蔚來汽車的銷量為1.07萬輛。更不用説巨無霸的特斯拉與比亞迪了。

因此,以恆大汽車目前賣的恆馳5交付的1000多輛,與市場這些萬字頭試圖競爭或分一杯羹,簡直是痴心妄想。

主流車企是一個月上萬或數萬,恆大汽車開始至今交付了1000多輛。怎麼比?

因此,所有人恐怕都很好奇,從2019年開始做汽車至今,耗資如此巨大,恆大汽車這四年到底是在做什麼?

02

許家印曾經的汽車夢

再回頭看許家印吹過的汽車夢,的確很夢幻:到2025年實現年產銷超100萬輛,到2035年實現年產銷超500萬輛。

「我們對產品和核心技術的要求都是世界領先。不敢説14款車都能爆款,但保證8-10款車爆款,我是有信心的。」這是2020年3月31日許家印在業績發佈會上給出的爆款車數字。

2020年12月8日,許家印在上海恆大汽車全球研究總院表示,「我堅信,在所有科學家和科研人員的努力拼搏下,我們一定能實現到2025年產銷100萬輛、2035年產銷500萬輛的宏偉目標!」

當時的消息還稱,恆大全球電池研究院引入的國際著名電池科學家、原韓國SK集團電池研究院院長李浚秀等一批全球頂尖科學家,恆大全球電池研究院核心科研團隊有800多人。掌握動力核心技術勢在必行。恆大全球電池研究院已點佈局鋰離子電池、固態電池、電池材料、BMS以及下一代電池技術的前瞻開發及應用,擁有材料合成、電解液研發、固態電解質合成、模組與Pack研發、熱管理等40個專業研發及測試實驗室,測試點位超15000個。

頂級科學家,全球級科研團隊,要多有錢就多有錢,最后四年下來,恆大汽車賣了「一個村」或「半個鎮」的銷量。

03

恆大汽車拿什麼競爭?

按2023年上半年1000量計算,意味着還有2年左右時間,恆大汽車要賣出90多萬量的汽車銷量,才能達到預期,達到許家印曾經的夢想。

可能嗎?

今年4月24日,恆大汽車發佈公告稱,由於資金不足,恆大天津工廠已暫時停產恆馳5,預計於5月復產。

5月30日,恆馳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上表示,恆馳汽車天津工廠已於5月23日全面復產。恆馳汽車總裁劉永灼表示,公司將全力加快恆馳5的生產及交付,並持續推進后續車型的研發生產。

7月23日,恆馳又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佈,7月21日,恆馳汽車邀請車主代表齊聚天津工廠,全面瞭解新車型恆馳6、恆馳7,並親身體驗兩款新車的性能。

問題是,不管復不復工,今天恆大汽車要拿什麼競爭?

一方面,今年汽車行業價格大戰已經持續數月,多數新能源車企仍然是「賣一輛虧一輛」,但還是得賣,還是得打價格戰。熬過去了可能就熬過去了,熬不過去或沒有平衡好,比如威馬。因為很簡單,供應過多,而消費需求有限,多數消費者最多也就買一輛車,買了你的,就不買別家的了,所以競爭必須激烈。

另一方面,無論是恆大,還是恆大汽車,顯然不足以有充裕的資金去支持汽車業務發展,市場競爭燒錢燒不過,賣車又賣不動,即便目前想把汽車業務全部賣掉,或部分賣掉,但又面臨着天價的負資產,牽涉各種債務,恆大汽車能怎麼辦?實在是進退無路。

市場觀察人士、香頌資本董事沈萌認為,「除非恆大還有能夠協同救助的白衣騎士,否則以電動車行業現階段的情況來看,恆大汽車幾乎沒有任何投資的價值或潛力」。這話很戳心,但卻是事實。

其實還有一個問題,眼下的消費者還有幾個敢去買恆大汽車呢?

就不説性價比能多划算的事了,買了之后售后以及未來可能的風險,有保證嗎?誰知道恆大汽車與恆大明天會怎樣呢?這可能也是恆大汽車之所以賣了1000量的核心原因,因為公司實在處境艱難,消費者誰不怕呢。(港灣財經出品)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