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07-27 12:05
近日,青島信芯微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信芯微」)科創板IPO獲受理,招股書顯示,信芯微主營顯示領域TCON芯片產品,本次擬募資1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海信視像(600060.SH)直接持有信芯微54.95%的股權,即信芯微是A股主板上市公司海信視像的控股子公司。成立迄今僅有4年的信芯微背靠「海信系」得以迅猛發展,但正因如此,公司此次衝刺科創板IPO,獨立性問題始終是繞不開的一環。
關聯方頻現招股書
信芯微是一家專注於顯示芯片及AIoT智能控制芯片的Fabless模式芯片設計公司,公司的主要產品包括TCON芯片(Timing Controller,顯示時序控制芯片)和畫質芯片等。信芯微成立於2019年,迄今僅有4年時間,但控股股東海信視像所屬的海信集團卻擁有淵源歷史。
根據海信集團官網的介紹,1969年,海信集團前身「青島無線電二廠」成立,生產半導體收音機。
1979年,以青島無線電二廠為主體,與電子元件八廠、市南紙箱廠、重工具廠四個單位組成「青島電視機總廠」。
1993年,《商標法》頒佈,公司將「青島牌」正式更名為「海信」。
1997年4月,海信集團剝離電視產業核心資產在上交所上市,海信電器(2019年更名為海信視像)誕生。
而目前為止,海信集團旗下除了擁有海信視像外,還擁有海信家電(A股代碼000921.SZ,港股代碼0921.HK)和三電控股(6444.JP)三家上市公司。
2019年6月,海信視像聯合青島微電子創新中心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設立信芯微,並整合宏祐圖像相關資產。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海信視像直接持有信芯微1.78億股股份,佔總股本的54.95%,系控股股東。海信集團控股公司持有海信視像30.02%的股份,系間接控股股東。公司目前無實控人。
作為海信視像控股子公司,信芯微在招股書中明確提示稱,公司擁有獨立的高級管理人員和財務人員,不存在與海信視像的高級管理人員和財務人員交叉任職。不過,在招股書相關董監高信息中,海信視像董事長於芝濤亦為信芯微董事長,信芯微董事李煒、李敏華及監事會主席焦紅、監事張然然等,則分別在海信視像董事會、財務部門、監事會擔任要職。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7月18日,海信集團發佈公告表示,於芝濤正式接任海信集團總裁職務,這將使得信芯微與海信集團的聯繫更為緊密。
除高管交叉任職外,信芯微還與海信視像存在大量關聯交易。招股書顯示,在信芯微前五大客户銷售情況中,海信集團控股公司及其關聯方在2020年至2022年均有出現,同時在報告期內為信芯微貢獻了佔總營收佔比25.57%、18.11%、19.43%的營業收入。與此同時,信芯微與海信集團控股公司及其關聯方還存在關聯採購,報告期內的重大經常性關聯採購額分別為348.41萬元、242.53萬元、592.52萬元。
引人關注的是,信芯微2021年前五大客户銷售情況表格中,海信集團控股公司及其關聯方銷售金額和佔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均為第二,但公司招股書將其標為序號「3」,不知是否為招股書書寫錯誤。
同時前五大客户中的亞訊科技、海創半導體、美鑫電子等銷售模式均為經銷,而在海創半導體官網的TCON芯片產品列表中,還將海信集團作為客户案例。信芯微最終產品是否會經由海創半導體繼而銷售給海信集團,此情況可能需要公司對銷售數據作更詳細説明。
可比公司選取存疑
根據招股書,信芯微主要產品包括顯示芯片領域的TCON芯片、畫質芯片,以及AIoT智能控制芯片領域的變頻及主控MCU和低功耗藍牙SoC芯片。公司稱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尚無與其主營業務完全一致的企業。
信芯微選取顯示芯片行業主要企業聯詠科技、奇景光電、集創北方和AIoT智能控制芯片行業主要企業兆易創新(603986.SH)、中穎電子(300327.SZ)作為公司技術指標的可比公司。
而財務指標對比時,信芯微稱聯詠科技、奇景光電等技術指標可比公司為境外企業,因此基於可比性考慮選取A股上市公司格科微(688728.SH)、天德鈺(688252.SH)、新相微(688593.SH)、韋爾股份(603501.SH)和中穎電子作為對比企業。
信芯微稱聯詠科技、奇景光電等技術指標可比公司為境外企業,所以不納入考慮。然而信芯微選取的上市公司營業收入方面與其有巨大差距,信芯微並未直接披露格科微、天德鈺、新相微、韋爾股份和中穎電子各報告期內的平均營業收入,但根據招股書中格科微、天德鈺、新相微、韋爾股份和中穎電子相關數據,2020年至2022年這五家公司的營業收入平均值為56.14億元、68.33億元和58.49億元。而信芯微同期營業收入分別為2.56億元、4.68億元以及5.35億元,營業收入規模相差幅度超10倍。
與此同時,信芯微的綜合毛利率分別達到了41.15%、49.86%、47.84%,上述同行業可比公司毛利率平均值分別僅為30.73%、46.90%、35.17%。
而信芯微選取的可比公司在研發費用佔比行業平均值分別為11.63%、11.57%、13.26%;信芯微的研發費用佔比則高達50.12%、33.33%、32.83%。信芯微在綜合毛利率與研發費用佔比上明顯優於其選出的可比公司。
巧合的是,信芯微並不是近期科創板受理的第一家主營顯示領域TCON芯片產品的企業。在信芯微IPO獲受理的前十多日,即2023年5月31日,硅谷數模(蘇州)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硅數股份」)衝擊科創板首家TCON芯片企業獲受理。
信芯微在招股書中稱硅谷數模的TCON芯片主要應用於筆記本電腦領域,與公司目前的主要應用領域不同,因此未列入技術指標對比企業。同時稱集創北方和硅谷數模為非上市公司,經營情況對比未予列示。
不過根據硅數股份招股書,2020年至2022年硅數股份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6.55億元、8.4億元和8.95億元,相比之下高於信芯微;硅數股份同期毛利率分別為42.52%、53.89%以及50.95%,同樣高於信芯微。
硅數股份在招股書中選取龍迅股份、思瑞浦、納芯微、聖邦股份、帝奧微、裕太微這六家從事模擬、數模混合芯片設計的企業作為同行業可比公司。
根據2020年至2022年上述六家企業情況看,同行可比公司的營業收入平均值分別為4億元、9.03億元和12.97億元;行業毛利率為47.26%、53.64%、55.38%;行業平均研發費用佔比為56.98%、18.05%和25.2%。對比信芯微,硅數股份與其所選同行可比公司的情況似乎更有可比性。
而信芯微在選取可比上市公司時,其相關經營數據與可比公司相差過大,使得選擇同行可比公司的依據存疑。(財事匯 陳思瀛 免責聲明:文章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主編聯繫:gefanmei@moneyweekly.com.cn。商務合作:public@moneyweek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