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07-26 17:16
數字時代下,中國的網絡安全行業迎來新的轉折點。北京北信源軟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信源」,證券代碼:300352)董事長、中國財富研究院網絡安全研究中心理事林皓近日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網絡安全是一個高度技術密集型的行業,事關國家和民眾安全,不能用普通行業選擇產品的方式來選擇。北信源不僅做安全服務,還打造安全應用生態。
有線化服務轉向移動化服務
當前,世界正在進入以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為顯著特點的發展新時期,網絡安全變得尤為重要。
林皓介紹稱,數字時代下網絡安全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涉及大眾化(To C),另一部分是涉及政府和企事業單位(To G和To B)。中國的網安體系在To G和To B端歷經十多年的發展、測評和保護,目前是比較完善和先進的。大多數機構和能源、金融等重點保護單位的網絡安全是基於有線化的服務,但是進入到數字時代,這些單位的內部保護逐漸轉向移動化服務,對於相關科技創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北信源在這方面佈局很早,已形成了創新性產品和完善的解決方案。
同時,目前我國特殊信息安全場景和民用場景的網安環境存在明顯的體系結構差異性,大幅增加了安全產品和服務適配實施成本。這些問題的存在,使我國網絡安全能力體系要承載更為複雜、龐大的防禦面。
不是硬件的比較,而是智慧的比較
林皓指出,如今,很多網絡安全企業在數字化的推動下進行轉型,在技術上得到一定程度提升的同時,也會產生一些瓶頸,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是人才的瓶頸。數字時代下,網絡安全領域人才是關鍵要素,然而,網絡安全人才培養的數量遠遠滿足不了社會需求。教育部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到2027年,我國網絡安全人員缺口將達327萬,而高校人才培養規模為3萬人/年,許多行業面臨着網絡安全人才缺失的困境。
其次是營收的瓶頸。大眾化的網絡安全市場雖然很大,但是營收較少,因此,我國網絡安全企業的收入主要側重於大型企業、重點企業、政府以及涉及國計民生方向的行業收入。
關於如何從眾多網絡安全企業中挑選出優質企業或者有成長性的企業,林皓表示,這實際上與公司的底藴有關,而安全公司的底藴則主要依賴於人才。「企業如何留住人才,如何提升人才素質,如何提升新員工的專業能力,是需要企業靠資金、發展方向和底藴去導向的。」
最后是經費的瓶頸。網絡安全行業除了看中人才外,還看中技術。然而,如何把科技做好,讓客户真正能夠選到優秀的網絡安全產品,是一個難點。中國招標體系比較完善,而且也給網安行業分配了充足的經費,但由於絕大多數招標體系都採用最低價中標,造成投標單位在中標后不一定得到充足的經費研發或服務新的產品,導致招標單位可能會因為追求最低價而出現重複選型的情況。
對於如何突破網安行業的瓶頸,林皓表示,從人才方面來看,真正的網絡安全的「攻」和「防」是多維度的,是一個網絡空間的安全,而不是某個技術的安全,所以要重視對人才的培養。
從經費方面來看,網絡安全行業的特殊性與其他產業的特殊性不太一樣,其他產業可以採用最低價中標的方式,但是對於網絡安全行業來講,它是一個高度技術密集型的行業,事關國家和民眾安全,不能用普通行業選擇產品的方式來選擇。
林皓表示:「其他產業可以做最低價中標,是因為產品可以同質相比較,質量是一樣的,硬件也是差不多,而網絡安全雖然從表面上看硬件是差不多的,但實際上它凝聚的是人的智慧和智力。」
網絡安全絕大多數都不是硬件的比較,而是智慧的比較。因此,公司的底藴很重要。「不是規模,是底藴。」林皓強調,網絡安全劃分了很多細分領域,建議國家大力扶持領域里的龍頭企業和長時間深耕在這一領域的企業。只有這樣,我國的網絡安全體系才能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
抓住科技變革的「東風」
網絡安全技術是一種特殊的伴生技術,它是隨着所服務主體對象的技術更迭不斷發展。在林皓看來,當名為科技的風「刮」過來的時候,誰能最快研究領先的科技或去適配領先的科技,誰就有可能抓住這股「東風」,乘風而上。
而這不光是對網絡安全公司技術研發能力的考驗,還是對公司管理者在戰略佈局方面是否具有前瞻性的考量。作為網絡安全領域的先行者,林皓非常熱愛探索未知領域,對於前瞻性創新也感觸頗深。
「我每十年佈局一個事情,十年之后你會看到這又是信息安全領域的一個新風口。」林皓表示,在他的帶領下,北信源在業內屬於一個非常注重前瞻性創新的公司。
林皓分享了互聯網時代下北信源不斷創新的三個例子。「首先,在互聯網尚未完全普及,人們對網絡安全概念缺乏瞭解的時候,北信源就已經開始佈局殺毒軟件‘VRV病毒剋星’,成為第一代殺毒軟件公司,與江民科技還有公安部PC care齊名,擁有相當高的知名度。」
隨后,北信源又開始佈局內網安全,也就是「終端」安全防護。因為在當時無論是計算機還是BP機,都離不開「終端」,而這也是林皓及北信源眼下和未來一直堅持的方向。「那個時候還沒有企業做與‘終端’保護相關的工作,而我在2003年先提出來‘內網安全’的概念,產業延伸也提前了差不多10年。」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年報顯示,北信源的終端安全管理產品已累計15年穩居中國終端安全管理市場佔有率第一,服務了3萬多家重要客户單位,保障着7000多萬台各種類型終端的信息安全,榮獲兩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第三個創新是安全通訊體系。林皓表示:「現代人的交流基本靠手機,所以,手機成了最容易泄密的途徑。既然通訊領域成爲了信息的匯聚點,那我們就做通訊領域的安全。」
因此,在緊隨時代變遷的同時,北信源也開始行動,早在2013年便開始佈局黨政軍體系中的涉密領域,其中,「信源密信」便是北信源在安全通訊體系的戰略佈局之一。
林皓指出:「我專注涉密領域多年,現在安全通信非常‘繁榮’,但也是兩三年前剛開始,很多安全廠家還沒注意到這個領域,都是一些應用廠家在做,未來的發展空間非常大。」
然而,這場「豪賭」對於林皓來講,不是隨意作出的投資決定,這些技術方面創新的策略也不是「隨意拍板」,而是作為一個企業的領軍人物,在時刻保持對市場、政策敏感性的同時,進一步投資網絡安全領域多個細分賽道的結果。
據介紹,北信源佈局了兩個賽道,分別是網絡安全領域中的信創賽道和信創的安全移動辦公賽道。通過搭建安全通信底座——信源密信,公司的安全辦公應用已經具備國有云上雲條件,併爲其適配信創的各型號軟硬件。目前,信源密信已先后被黨政軍重要領導部門、網絡安全領導部門、國防單位、大型央企等選型採用,累計裝機量已經超過千萬點。
林皓表示,與其他網安公司相比,北信源不僅做安全服務,還打造安全應用生態。「上面的應用系統和一些開發環境都要用到信源密信安全通訊底座,所以我們的佈局是向整個安全生態方向延伸。因此,我更加側重於技術底藴,並服務和培養一些其他的非安全企業,聯合打造完備的信創生態。」
做全環節的流量變現器
明者遠見於未萌,智者避危於未形。當下,人工智能的「火」點燃了科技化浪潮,不少企業紛紛搶佔AI新風口。在2013年,北信源着手即時通訊,打造高安全級別的溝通「橋樑」后,得益於對行業精準的把控和前瞻性的戰略佈局,林皓又提出萬物互聯的概念,並着手開始佈局人工智能體系,隨后便與高校和機構聯手發起了人工智能產業技術創新聯盟。
對於人工智能如何做到真正的智能,林皓直言道,無協議就可以了。「現在的IOT有很多框架協議,但是各個廠家不兼容,沒辦法互通,最多是一個通訊數據到達。比如小米的設備,美的控制系統或者是海爾控制系統是不能控制的,因為它的兼容性有問題,它是一個有框架的協議。」
「然而,人和人之間的溝通,不可能還要藉助某種通道來完成,都是自然語言,對方理解你的話,就能做出相應動作。」林皓表示。
對此,信源密信便是北信源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第一步嘗試。與一般IM(即時通訊)產品不同,信源密信主打「安全連接,智慧聯合」,林皓表示:「信源密信Linkdood要做AI(人工智能)+IOT(物聯網)的社交平臺。」
雖然北信源早前就介入到AI大模型並通過模型算法訓練自身的大模型,但林皓表示,北信源不是以做AI模型為主的網絡安全廠商,它在TO B端使用大模型技術時,以一個流量變現器或通道的身份去服務客户。「微信上的小程序就是一個‘通道’,可以讓開發商在里面‘跑’,在北信源,我們稱這個‘通道’為信源密信。」
據林皓介紹,信源密信已經完成了百度文心一言、智譜華章chatGLM、阿里通譯千問、科大訊飛星火大模型等國內頭部AI的技術性對接,融入了北信源的全方位安全能力,為用户提供多種AI產品選擇。
林皓表示,信源密信以私有化部署,支持全面適配信創環境,為用户提供「即時通訊、協同辦公、應急指揮、任務管理、智能化流程、AI機器人、應用開發、萬物互聯、互聯互通」等多層次的安全聚合平臺服務。目前「信源密信」可通過DDIO接口與生成式人工智能類產品無縫對接,成為跨終端、全方位、安全可信的通信平臺。
小事情見大格局
近日,北信源因LOGO的造型別具一格而登上熱搜榜,圖片中象徵着鑽研和堅持精神的螺絲釘人,就是林皓本人。
對此,林皓迴應道:「螺絲釘代表鑽研、堅持和信念,有了信念就會堅持到底。」
林皓表示,北信源將以「釘子人」的精神深耕網絡安全產業,而LOGO設計的背后是北信源鑽研科技和專注網絡安全領域的企業文化和經營理念。
對於把頭像換成本人,林皓解釋稱:「我把自己的形象融入螺絲釘,代表我永遠屬於北信源,我與北信源的發展綁定在一起,榮辱與共。假設北信源未來有更好的人來帶領,我一定免費授權給北信源永久使用。」
資料顯示,中國財富研究院下屬的中國財富研究院網絡安全研究中心,致力於打造國際一流的網絡安全研究機構。針對制約網絡安全產業發展和國家網絡安全能力建設的主要瓶頸和關鍵問題開展專題研究,為主管部門的政策決策提供智庫支撐,對接服務網絡安全產業與資本市場,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