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07-26 13:57
原標題:千萬懸賞、百萬索賠:頭部車企集體「維權」為哪般?
車企正在以更為主動、強硬的姿態迎擊網絡上的惡意抹黑信息。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杜巧梅 北京報道
自今年3月一汽、東風、長安、長城、比亞迪、吉利等14家車企聯合發起「關於抵制汽車行業網絡水軍的聯合倡議」以來,頭部車企對網絡水軍和自媒體的「打擊」正在升級。
7月25日晚,長城汽車官方微博發佈消息稱,長城汽車已正式啟動針對「向北不斷電」、「向東北」、「大眼哥説車」、「正能量愛國説車」、「只投龍頭BYD」、「電電加電聊電車」六個賬號的訴訟程序,鑑於六個賬號均存在涉嫌嚴重侵權行為,長城汽車將向上述賬號運營主體分別索賠200萬元-500萬元。
長城汽車表示,對於肆意侮辱、誹謗的行為,長城汽車絕不退縮,將嚴肅面對,通過法律途徑堅決維護合法權益。
無獨有偶,7月24日,比亞迪法務部發布首條微博稱,新浪微博用户「龍豬-集車」長期發佈大量不實信息,惡意詆譭、貶低侮辱比亞迪,對比亞迪品牌聲譽造成了嚴重損害。
對此,比亞迪收集、固定了大量證據,向有關部門反饋了其涉嫌黑公關的線索,並決定正式起訴「龍豬-集車」,要求其刪除相關侵權言論、公開道歉並賠償500萬元人民幣。
「我們始終尊重並接受社會各界的建議和輿論監督。同時,對惡意攻擊和抹黑行為,我們也將堅決採取法律手段,捍衞自身合法權益。」比亞迪方面在上述微博中表示。
而從長城、比亞迪高達數百萬的鉅額索賠來看,車企正在以更為主動、強硬的姿態迎擊網絡上的惡意抹黑信息。
「車企對個別自媒體以及網絡水軍的主動維權現象不是偶然的,説明當前個別的無良自媒體和網絡水軍已經嚴重干擾、甚至阻礙了汽車行業正常的市場競爭秩序。」7月25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法律專家武峰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網絡水軍通過故意抹黑、虛構事實、隱瞞真相、誇大其詞、引人誤解等手段吸引流量、帶節奏,侮辱、誹謗、詆譭某些汽車廠家或汽車品牌,根據《民法典》第1024條規定‘民事主體享有名譽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侮辱、誹謗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譽權。名譽是對民事主體的品德、聲望、才能、信用等的社會評價’,實際上已經損害了眾多汽車企業的名譽權,而這種侵權行為在近年來愈演愈烈。」
在武峰看來,自媒體、網絡水軍的傳播效果和負面影響往往是指數級別的,這種詆譭或者誹謗行為,往往會對「被黑」的車企或者品牌帶來形象的嚴重損害,尤其是在汽車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當下,車企更是要關注自身的名譽權,受到名譽侵權的企業,也應該積極主動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這不僅是車企對自己的名譽和品牌負責,也是對汽車消費者負責,更是對社會公眾負責,否則,這種混淆是非、顛倒黑白的虛假信息滿天飛,會讓汽車消費者真假難辨、陷入錯誤認知,同時會嚴重擾亂正常的汽車消費市場,最終為此買單的是每一個汽車消費者和社會公眾。
對簿公堂、百萬索賠為哪般?
面對網絡「黑水軍」的惡意中傷,自去年以來,車企也以多元的方式積極應對。
7月19日,長城汽車公示了懸賞千萬打擊網絡水軍的首批獎勵,根據「淨網行動」的獎勵原則,長城汽車將向提供重要線索的26位網友發放獎金。
早在今年3月,長城汽車就宣佈懸賞1000萬打擊網絡水軍。長城汽車表示,截至7月14日,已收到網友舉報線索近千條,且部分網絡水軍惡意抹黑行為已進入司法訴訟程序。
而從長城汽車7月25日發佈的消息來看,「向北不斷電」、「向東北」、「大眼哥説車」、「正能量愛國説車」、「只投龍頭BYD」、「電電加電聊電車」六個賬號大都涉嫌以不恰當的語言侮辱或誹謗長城汽車。
以抖音賬號「大眼哥説車」為例,因其「涉嫌使用謾罵、恐嚇、詆譭、虛構的語言來侮辱、誹謗長城汽車」被長城汽車索賠500萬元。
「金盃銀盃不如客户的口碑,普通的消費者對網絡上的消息難辨真假,惡意中傷、故意抹黑會對車企、品牌產生非常不好的影響。隨着侵權行為的猖獗和升級,車企做出反擊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武峰告訴記者,「個別自媒體,包括網絡水軍用虛構事實或者是刻意誇大的手段來詆譭或者誹謗某個車企或者是某個品牌汽車產品,事實上構成了對車企名譽權的侵害,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而我國《民法典》第1024條明確規定:「民事主體享有名譽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侮辱、誹謗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譽權。」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利用信息網絡侵害人身權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2020修正)》以及以往有關審理侵害名譽權的有關司法審判指導精神,自媒體背后或許也是一個消費者,對產品或者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可以履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賦予的監督權,批評權,這個都是正常的,也是無可厚非的,但是這種批評和監督必須是基於善意且信息屬實,而不能採取虛構、誇大、刻意抹黑等手段對車企或產品進行侮辱、誹謗。」武峰進一步解釋稱,「實務中極個別的無良自媒體,打着‘替天行道’的幌子,但實際上其最終關心的就是自己的流量變現,甚至有的是要求車企花錢買平安,這就不僅是違反民事法律和行政管理法規的違法行為,如果經查證屬實,甚至會上升到涉嫌構成敲詐勒索罪了。」
在武峰看來,車企拿起法律武器對個別的自媒體或者是網絡水軍採取的侮辱誹謗方式或者捏造事實、故意誇大事實、故意隱瞞真相行為的打擊,不僅是對於廠家或者品牌聲譽的維護,也是對社會負責,更是對消費者負責。
值得注意的是,在比亞迪法務部宣佈起訴微博用户「龍豬-集車」外,還公佈了「懸賞打假」的辦法——若網友掌握其他涉嫌侵權,甚至涉嫌收受他人利益侵害比亞迪及比亞迪用户權益的信息,可向「@比亞迪新聞打假辦公室」提供線索。凡經查證屬實並得到相關司法機關認可的,比亞迪將依據價值給予5萬元至500萬元不等的人民幣作為獎勵。
長城汽車也再次承諾:如有任何發現針對長城汽車的「網絡水軍」攻擊行為,且能夠提供「網絡水軍」攻擊鏈路完整證據材料,經司法機關認定為有效證據的,一次性直接獎勵200萬元-300萬元,歡迎廣大網友積極提供線索。
比亞迪集團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雲飛(@不會武功的武功李雲飛)也出現在上述微博評論區,並表示:「我們將持續通過法律手段,堅決維護合法權益!」「還有一些在法務過程中,在路上!」
而微博頁面顯示,被比亞迪起訴的「龍豬-集車」因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目前處於禁言狀態。
更多車企走上「維權」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比亞迪和長城之外,面對網絡造謠和惡意傳播等現象,越來越多的車企上崗營業。蔚來、小鵬汽車、特斯拉、理想汽車、零跑等已將法務部推向前臺,以更為主動、強硬的姿態迎擊網絡上的惡意抹黑信息。
7月22日,蔚來法務部微博發文稱收到公眾舉報,徐某某在多個網絡平臺註冊賬號「蔚蔚收容所」等,累計發佈了數萬條蓄意抹黑、侮辱、污衊蔚來、蔚來用户和蔚來產品的內容,包括在與蔚來有關的內容下數分鍾內發佈數十條內容雷同的詆譭、謾罵言論,已嚴重損害了蔚來的社會評價和商業信譽及蔚來用户的合法權益。
蔚來法務部表示,在覈實相關網絡賬號實際控制人身份並調查固定相關侵權證據后已向上海法院提起訴訟,被告方徐某某已正式簽署道歉信,承認其違法侵權行為,註銷相關網絡賬號,向蔚來、蔚來用户和社會公眾正式道歉,賠償相應損失。
6月6日,特斯拉公開發文稱網紅大V汽車博主蔡某,在侵犯特斯拉名譽權被判敗訴后,因拒不履行在相關網絡平臺公開賠禮道歉的義務,被浙江省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從特斯拉曬出的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來看,蔡某在其社交媒體平臺發佈了多條涉及特斯拉的視頻,內容涉及特斯拉的供應商、產品質量、檢查人員等方面的負面信息。特斯拉認為這些視頻捏造虛假事實,對其造成了侮辱和誹謗,侵犯了其名譽權,於是將其告上了法庭。
經過審理,法院認定蔡某在視頻中言辭較為激烈,使用了「骯髒」、「中飽私囊」、「毀壞了整個行業」、「垃圾」等詞語,帶有明顯的侮辱性以及負面評價,已經超出監督批評的合理範圍,具有對特斯拉公司侮辱誹謗的故意。
而蔡某作為專業車評人,受眾羣體眾多案涉視頻也被大量轉發。其視頻足以對特斯拉公司的社會評價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導致特斯拉公司的名譽權受損。
因此,蔡某上述行為已經構成對特斯拉公司名譽權的侵害。
法院判決蔡某應在其微博、抖音、微信公眾號向原告特斯拉賠禮道歉,並置頂持續不少於15日,並在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侵權損失10萬元。
不過,蔡某並沒有按照判決書履行道歉和賠償的義務,最終導致被浙江省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不過,對於車企的「維權」行為,也有人發聲表示,企業的法務部如果無限擴大企業的權利,一有負面新聞就狀告媒體,罔顧事實一味打擊,是對正義的破壞,從長遠來看,可能阻礙用户反饋的傳導鏈路,同樣不利於企業自身的發展。
「消費者或者媒體對企業、對商品的監督是天然的權利,這是沒有任何爭議的,這也是企業進步、產品升級的最主要的內在驅動力,但另外一方面,企業與消費者、媒體大家也都是平等的民事主體,平等民事主體之間權益是相等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媒體在對企業、對產品在行使監督、批評權利的時候,也是有法律邊界的,這個邊界就是指:必須要在合法框架範圍內,而不能採取虛構事實、隱瞞真相、刻意抹黑等非法手段進行所謂的‘監督’,這種情況下,受到非法行為損害的車企就有權利依法維護自身名譽權。這是符合法律的公平正義原則的。」武峰告訴記者。
不過,對於車企的索賠和訴求,武峰認為,車企的維權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也面臨一些挑戰。從定性方面來講,如何舉證證實自媒體構成名譽侵權行為?從定量方面來講,包括損失賠償的認定,尤其是在證明因自媒體侵權行為給車企造成的損失這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的舉證等方面,車企確實是有一定的舉證難度。
「雖然車企維權面臨一些挑戰,但是從定性角度來講,司法機關會從主觀過錯、侵權行為的嚴重程度、影響範圍、后果大小,包括自媒體的主觀動機、具體侵權手段、傳播範圍以及給車企造成的損害后果等方面進行綜合考量、作出認定;從定量角度,司法機關會從車企因名譽侵權行為造成的客户退訂、產生的維權成本等損失以及知名企業對商譽和品牌的維護成本、廣告宣傳投放費用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從而作出損失賠償額度的認定。」武峰表示。
而近年來,從企業到行業協會再到相關政府部門,規範「自媒體」健康成長已有更多監管措施。
近日,中央網信辦發佈《關於加強「自媒體」管理的通知》,明確網站平臺應當及時發現並嚴格處置「自媒體」違規行為,對製作發佈謠言、蹭炒社會熱點事件或矩陣式發佈傳播違法和不良信息造成惡劣影響的「自媒體」,一律予以關閉,納入平臺黑名單賬號數據庫並上報網信部門。
此外,為維護良好的市場競爭秩序,3月24日,包括一汽、東風、長安、長城、吉利、比亞迪在內的14家車企共同發起了「關於抵制汽車行業網絡水軍的聯合倡議」,明確不參與、不僱傭網絡水軍進行任何負面評論、灌水、惡意抹黑的行為,同時共同抵制僱傭網絡水軍的企業,共同抵制惡意灌水、抹黑的服務代理商並抵制一切捏造不實信息,攻擊和挑撥同行關係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