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德媒:德國計劃撥款200億歐元發展芯片,其中約50億供臺積電建新廠

2023-07-26 06:25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昭東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陳欣】德國Heise新聞網24日報道稱,德國政府計劃撥款200億歐元推動德國芯片製造業發展。這筆資金將從規模為1800億歐元的「氣候與轉型基金」(KTF) 中提取,於2027年之前補貼給德國和外國的芯片公司。

彭博社稱,KTF是德國聯邦政府預算外的基金,最初是爲了發展低碳經濟設立的,但由於德國政府的支出常常超出常規預算,目前這一基金的覆蓋範圍已擴大。

知情人士透露,德國政府內部正在就今后幾年如何使用這一款項進行討論,並將在未來幾周內公佈細則。

關於200億歐元補貼的分配情況,彭博社稱,美國芯片製造商英特爾已經獲得了一半,即英特爾位於德國東部馬格德堡的生產基地將獲得100億歐元的補貼。德國政府還計劃向臺積電提供約50億歐元供其建造新廠。臺積電於德累斯頓建廠事宜目前已經進入最后協商階段。

此外,德國英飛凌科技有望獲得10億歐元補貼;德國汽車業供應商採埃孚和美國芯片製造商Wolfspeed在德國的一家合資工廠也有望獲得7.5億歐元的補貼。

彭博社稱,在經濟不確定性、通貨膨脹以及美國《通脹削減法》的影響下,歐洲國家一直面臨吸引投資的壓力。在新冠肺炎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德國汽車製造商和其他製造商難以確保芯片供應,這促使德國努力擴大本土半導體生產。美國和中國之間的貿易摩擦也突顯出德國過度依賴海外供應鏈的風險。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此前報道稱,德國將為31個芯片項目提供40億歐元資助,其中70%的資金由德國聯邦政府提供,30%由各州提供。這些項目涵蓋了芯片產業的整個產業鏈,包括材料生產、芯片設計和半導體制造。

不僅德國,目前整個歐盟都非常重視本土芯片產業。據法新社報道,歐盟理事會25日正式批准了《芯片法案》,旨在為歐洲半導體行業的發展創造條件、吸引投資、加強研究和創新,併爲歐洲應對未來的芯片供應危機做準備。

歐盟《芯片法案》將調動430億歐元的公共和私人投資(其中33億歐元來自歐盟預算),目標在2030年前,將歐盟芯片產量在全球的佔比從當前的10%提高到20%,以滿足自身和全球市場的需求。

彭博社稱,目前歐洲生產的芯片主要是用於汽車行業的「成熟芯片」,而歐盟的雄心則是生產更多的「尖端芯片」。更重要的是,該法案允許成員國對實現「首次創新」的芯片進行補貼。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