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全球抗病毒巨頭吉利德跌超3%,創近10個月最大單日跌幅!納指生物科技ETF(513290)巨幅放量溢價,連續8日吸金超1300萬元

2023-07-25 14:39

隔夜美股大盤收漲,道指漲0.52%,錄得11連陽,創最近6年最長連漲天數,標普500指數漲0.4%,納指漲0.19%。美股創新葯方面,納斯達克生物科技指數(NBI)收跌1.48%,下探10日線。成份股方面,Argenx跌4.91%,全球抗病毒藥物巨頭吉利德科學同樣大跌3.7%,創去年9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全球RNA生物製藥龍頭阿里拉姆製藥跌3.87%,莫德納收跌2.71%,福泰製藥、再生元製藥、因美納等巨頭均跌超1%,阿斯利康、地平線醫療均有不同程度下跌。

主流ETF方面,7月25日,截至14:03,納指生物科技ETF(513290)跌2.09%,盤中大幅放量,溢價走闊,反映資金情緒樂觀,越跌越買意圖明顯,持續借道ETF佈局美股創新葯板塊!

上交所權威數據顯示,截至7月24日最新數據,資金已連續8日增倉納指生物科技ETF(513290),近5日、10日、20日區間內,納指生物科技ETF(513290)均呈資金淨流入狀態,近20日累計淨流入額超2200萬元,資金持續借道ETF播種美股創新葯板塊!

資料顯示,納指生物科技ETF(513290)是全市場唯一複製跟蹤納斯達克生物科技指數的ETF,匯聚全球頂尖創新葯龍頭,美股醫藥與A股醫藥相關性不到15%,是A股醫藥投資的有效補充。

近期美股創新葯板塊小幅反彈,未來空間或依舊可觀,2023年以來至今,創新葯板塊代表納指生物科技指數跌2.37%;從年線上看,自1993年指數發佈以來,代表美股創新葯板塊的納斯達克生物科技指數穩步上揚,而2021、2022年創新葯板塊已經連續2年回調;隨着加息預期放緩,前期美股成長風格中滯漲的納指生物科技指數或有望迎來一輪波瀾壯闊的價值迴歸。

【納指生物科技指數1993年發佈以來年線走勢】

從估值上,納指生物科技板塊截至7月21日PE已回調至16.08倍。

此外,隨着美股財報季披露,此前一些表現落后的板塊,如醫療保健類板塊股逐漸獲得投資者青睞。美國銀行全球表示,全球基金經理在6月將其對醫療保健和銀行股的配置比重提高約5個百分點。貝萊德和富國銀行等大型資產管理公司在其最近發佈對今年剩余時間的展望時,強調其看重醫療保健板塊。

消息面上,吉利德日前宣佈停止在高危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MDS)方面的三期研究;據瞭解,20 年來,仍沒有針對MDS新的治療方法獲批。然而,除了 MDS 之外,吉利德還將繼續開發 Magrolimab 用於治療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為此,吉利德正在針對 TP53 突變患者開展研究。

【多家創新葯巨頭股價評級上調,機構看好海外創新葯】

「小摩」CEO傑米•戴蒙認為,核心CPI居高不下增加了利率走高並在更長時間內保持高位的可能,科技股或面臨潛在回調,而價值股和科技股的差距有望縮小。

免疫藥物領軍企業——再生元製藥公司、福泰製藥等美股創新葯巨頭近期均受到分析師高度關注。Janney Capital Management LLC 最近宣佈,在今年第一季度增持了該公司 3.4% 的股份。巴克萊銀行也對福泰製藥的股票進行了分析,表明對該公司未來的投資潛力前景充滿信心。

福泰製藥(Vertex)專門從事治療囊性纖維化(CF)療法的開發和商業化,囊性纖維化是一種影響人體多個器官的遺傳性疾病。目前該公司的業務增長勢頭強勁。

【併購重組不斷,大佬發聲:新一輪創新葯周期呼之欲出!】

去年下半年以來,美股生物科技板塊出現多起併購重組行為,且多為大型製藥企業收購中小型生物創新技術,代表全球醫藥投融資情緒明顯好轉,而投融資情緒是美股醫藥股行情的主要驅動因素,美股醫藥未來行情值得關注。經過前期泡沫擠壓,目前全球創新葯板塊尚處於歷史低位,市場近期對創新葯的關注度也呈現上升趨勢。

RA 資本管理企業創始人Peter Kolchinsky博士近期發表了《RA Capital's 1H23 Core Biotech Report》,他認為美股核心生物技術公司的生存狀況正在好轉,彈藥充足的BigPharma們開始行動。他認為,如今,生物科技板塊的估值也顯然已經低到符合Bigpharma心里預期。按照當下的情況來看,今年Big Pharma們只需要2.7年的自由現金流,就可以以100%的溢價收購美股所有的核心企業。從這個趨勢推測,2023年有望成為有記錄以來,併購交易總價值、溢價最高的一年。今年上半年所有企業被收購溢價總市值達到110億美元,相比於年初的3250億美元總市值上漲了3.4%。

事實上,2023年以來,不少美股的生物技術投資者從併購中獲得了可觀的收益,並已將部分資金重新部署到規模較小、估值略高、有前途的Biotech中,開啟新一輪的創新葯投資。(來源:《生物科技行業現狀》)

【加息預期繼續降温,創新葯有望迎來反彈】

聯儲利率決議將於7月27日公佈,7月維持利率在5.00%-5.25%不變的概率為零,加息25個基點至5.25%-5.50%區間的概率為99.6%,累計加息50個基點的概率為0.4%;到9月維持利率不變的概率為零,累計加息25個基點的概率為82.6%,累計加息50個基點的概率為17.3%,累計加息75個基點的概率為0.1%。

伯南克表示:「在利率上調25個基點后,9月份的會議則有變數。從現在到9月份FOMC議息,有很多報告出爐,7月份的加息可能是最后一次。」

從產業發展邏輯上看,生物科技產業浪潮來自技術突破,技術研發對於融資需求較高,故美股創新葯板塊對利率敏感,若利率是處於下行,或加息預期放緩,成長風格中前期滯漲的納指生物科技指數也有望迎來一波反彈。

而日前發佈的美國6月CPI與PPI數據都強化了市場對FOMC接近結束加息周期、利率巔峰降至的預期。

東吳證券醫藥首席分析師朱國廣在2023年醫藥策略《風雨過后,天晴有彩「紅」》中認為,「美股創新葯/生物科技板塊近 20 年共出現 4 次周期性較強的回調,分別為 2001 年、2008 年、2015 年和 2021 年。」疊合各個周期的走勢規律,參照過往周期行情的變化,朱國廣認為,「當前時點」的美股生物科技板塊也正處於 2021 年以來的回調周期底部區間,隨着明年(2023年)FOMC加息放緩,在 2023 年有望在加息結尾處迎來上揚的行情。

公開資料顯示,納指生物科技ETF(513290)跟蹤複製納斯達克生物科技指數(NBI),是佈局全球前沿創新葯的高效工具,截至2022年底,納指生物科技ETF(513290)標的指數近20年累計收益748%,較標普500指數有明顯超額收益。

習慣場外申贖或沒有證券賬户的投資者,可關注納指生物科技ETF聯接基金(A:017894;C:017895),同樣跟蹤納斯達克生物科技指數,可在互聯網代銷平臺7*24申贖,最低10元即可買入,便捷高效。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投資人應當閲讀《基金合同》《招募説明書》《產品資料概要》等法律文件,瞭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徵,特別是特有風險,並根據自身投資目的、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判斷是否和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謹慎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損失。以上產品屬於中等風險等級(R3)產品,適合經客户風險等級測評后結果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資者。標的指數並不能完全代表整個股票市場。標的指數成份股的平均回報率與整個股票市場的平均回報率可能存在偏離。請投資者關注指數化投資的風險以及集中投資於單一指數成分股的持有風險,請關注部分指數成分股權重較大、集中度較高的風險,請關注指數化投資的風險、ETF運作風險、投資特定品種的特有風險、參與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的風險等;以上產品投資於境外證券市場,基金淨值會因為所投資證券市場波動等因素產生波動。境外投資產品風險包括市場風險、匯率風險和政治風險等。文中提及個股僅為指數成份股客觀展示列舉,本文出現信息只作為參考,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為負責。本文中的任何觀點、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閲讀者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