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百度減持所持攜程超一半股份,李彥宏不看好攜程未來?

2023-07-25 08:57

  距離上次百度計劃減持攜程1個多月,做了8年董事的李彥宏也辭任了。

  7月20日晚間,攜程集團發佈公告稱,百度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已辭任公司董事職務,立即生效。

  公告指出,在李彥宏辭任后,本公司董事由8名董事組成,包括四4名獨立董事,余下8名董事將繼續為董事會提供服務。

  李彥宏2015年10月起任攜程集團董事,至今已近8年時間。目前,百度仍為攜程集團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10.7%,梁建章持股為4.4%。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上個月,根據美國SEC6月13日披露的文件,百度集團擬通過旗下全資子公司百度控股有限公司減持4745300股攜程股份,套現約1.7億港元。

  這是百度時隔近4年后再次減持攜程股份。2019年9月,百度當時折價出售了部分所持攜程股票,套現了8.7億美元。

  據當時媒體報道,彭博情報分析師在一份研究報告中寫道:「百度可能會利用這筆現金來滿足其運營需求,因為其短期銷售受到了宏觀經濟和競爭壓力的影響。」

  據CTR統計,2019Q1中國廣告市場下滑11.2%,其中互聯網廣告市場下滑5.6%,2019年上半年,中國廣告市場整體下滑8.8%。百度主要營收來自於廣告,廣告行業不景氣,另外行業競爭加劇,百度盈利壓力凸顯。

  在電商分析師李成東看來,百度正在退出非核心業務,攜程在百度整體戰略的重要性下降。所以,李彥宏的退出是正常現象。

  李成東認為,百度未來的重點可能會轉向人工智能這個方向,因此,傳統的旅遊廣告業務將不再是百度的重點。

  「其實騰訊也在不斷地減持。當然,這其中包含政策的一部分的影響。百度退出攜程的股份,我認為更多的還是戰略性的價值和影響力下降。」

  攜程走出「至暗時刻」?

  作為一家龍頭OTA企業,攜程成立於1999年,2003年底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2021年4月在港交所二次上市。

  攜程官網顯示,自2000年以來,攜程完成多項重大併購。尤其在2015年與百度達成股權置換交易后,攜程加速全球化佈局,如入股印度在線旅遊公司MakeMyTrip、收購英國旅行搜索平臺Skyscanner等。

  或許在百度看來,此時恰屬於一個「好時機」。

  由於旅遊業整體低迷,在2020和2021年,攜程也深陷虧損的「泥沼」。

  根據財報,2022年攜程營業收入200.55億元,同比增長0.13%;歸母淨利潤14.03億元,終於扭虧為盈——而在2021年,攜程歸母淨利潤虧損5.5億元,2020年則更是虧損了32.47億元。

  2020年,攜程淨收入及歸母淨利潤出現「雙下滑」,不僅歸母淨利潤為-32.47億元,淨收入較上年近乎「腰斬」,僅為183.16億元。這也是其自上市以來淨收入首次下滑的財年。

  隨着2023年,在線旅遊市場迎來強勢復甦,攜程業績也終於有了喜色:2023年第一季度歸母淨利潤為34億元,而2022年同期還是淨虧損10億元。

  股價方面來看,截至7月21日收盤,攜程美股價報36.71美元,總市值約237億美元。雖比2017年7月股價最高60美元時跌去近一半,但相比2020年5月20美元左右的股價低點還是回升不少。

  不過攜程仍在面臨着來自多方面的挑戰。

  比如包括馬天宇、韓雪等名人在內的多個消費者指出攜程存在大數據殺熟、捆綁銷售的問題。甚至由演員鄧超說出的「攜程在手,説走就走」廣告語,一度被韓雪修改成了「攜程在手,看清楚再走」的段子。

  后來梁建章在接受《商業周刊/中文版》專訪時也承認這是「攜程的錯誤」,訂票搭售引起的風波問題,這説明以用户為中心的準則過去出現了偏差。

  攜程「殺熟」爭議由來已久。

  「提前3個月購票比現在購票貴了將近2000元」「大數據殺熟欺騙客户」「隨意漲價,不退款」,諸如此類對攜程的投訴充斥着小紅書、微博以及黑貓投訴【投訴入口】等平臺。

  其中,有消費者反映,與朋友用不同的賬號在攜程預訂酒店,同樣的房型,同樣的時間,消費者的支付價格與朋友相比價格高出許多。另有消費者反映,與朋友一同查機票,同一趟航班,價格也是相差近700元;還有消費者稱,攜程機票買完就降價,並且兩次大幅度降價。機票搜索多幾次就漲價,買完后價格差達到3000。

  從消費者的投訴內容來看,主要涉及機票購買、酒店預訂等,而這屬於攜程的核心業務住宿預訂業務和交通票務業務,這兩項業務是攜程每年收入的重要來源。年報顯示,2022年,攜程通過住宿預訂、交通票務、旅遊度假、商旅管理及其他產品和服務產生的收入分別佔總收入約37%、41%、4%、5%及13%。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攜程的住宿預訂業務的營收出現了下滑。2022年,攜程的四大主營業務中,住宿預訂業務營收為74億元,同比下滑9%;交通票務業務營收為83億元,同比增長20%;旅遊度假業務營收為7.97億元,同比下滑28%;商旅管理業務營收為11億元,同比下滑20%。

  自2017年開始,攜程的交通票務和酒店預訂業務的增速也開始放緩,2022年的增速表現更是不及從前。

  2015年攜程收購去哪兒網后,交通票務業務在2016年成為攜程第一大營收來源,其2016年的營收增速達到98.2%,但此后,交通票務的營收增速持續下滑,在2017年-2020年分別為38.5%、5.9%、8.0%和-49%。

  此外,攜程還在面對美團、抖音這樣高流量的新競爭對手。

  比如美團以低線城市、低星酒店為入口,切入了攜程此前忽視的低價酒店,且開始逐漸向高星酒店擴張。

  美團的財報數據顯示,2018年酒店間夜量超過攜程系總和,2022年第一季度財報中則披露,美團高星酒店間夜量佔比達到17.4%。

  近些年百度、Booking持續減持攜程

  百度與攜程的淵源要從2015年10月説起,彼時攜程與百度達成了股份置換交易。根據交易內容,百度將此前擁有的1.79億股去哪兒網A類普通股和1100萬股去哪兒B類普通股置換成約1100萬股攜程增發的普通股。

  交易完成后,百度擁有攜程普通股可代表約25%的投票權,攜程將擁有去哪兒B類普通股約45%的投票權。百度董事長李彥宏為攜程的董事會成員。

  根據攜程年報梳理,近些年百度在不斷減持攜程股份:

  • 截至2016年3月31日,百度持股比例為21.6%;
  • 截至2017年2月28日,百度持股比例為20.1%;
  • 截至2018年3月,百度持股比例為19.3%;
  • 截至2019年3月,百度持股比例為19%;
  • 截至2020年2月29日,百度持股比例為11.7%;
  • 截至2021年2月28日,百度持股比例為11.5%;
  • 截至2023年1月31日,百度持股為10.7%,目前仍為攜程最大股東。

  由此可以看出,從2016年至今的7年間,百度已減持攜程超一半以上股票。

  事實上在攜程與去哪兒合併前,Booking很長時間都是攜程大股東。從2015年10月,攜程與去哪兒交易完成后,百度成為攜程大股東,booking就成為第二大股東。

  但近些年Booking也在持續減持攜程。

  比如根據年報,據大望財訊梳理,2015年3月31日,攜程最大股東為Priceline Entities佔股8.98%——這是Booking Holdings集團的關聯公司,2018年2月,Priceline Group宣佈公司更名為Booking Holdings Inc,以便企業名稱與其目前最大業務品牌Booking.com保持一致。

  從2015-2019年,Booking在攜程的持股比例一路下降,分別為:8.98%、9.8%、8.9%、8.5%、8%。

  截至2020年2月29日,Booking消失在攜程主要股東行列。這是由於Booking為收回現金,在2020年3月23日至4月3日期間,持續減持了攜程股票,套現了約1億美元。

  由於在攜程2020年4月初遞交2019年年報之際,Booking持股已經降至5%以下,因此,攜程未將Booking列入主要股東行列。

  百度淨利潤持續下滑

  一般來説,股東減持股票是爲了籌集資金,這可能意味着公司需要現金流來應對財務壓力或者擴大業務。百度如此大幅度的減持,令人不禁疑惑其是否面臨現金流承壓的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極米科技與宇信科技也遭到了百度多次減持。

  2021年3月,極米科技順利登陸上交所科創板。然而僅僅時隔一年,在禁售日剛過的首日,就傳來了百度減持的消息。2022年3月,百度網訊與百度畢威擬合計減持數量不超過213.97萬股股份,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4.28%。

  2022年6月,百度對極米科技再度減持。根據公告顯示,百度網訊與百度畢威擬合計其持有的公司股份21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3%。

  百度對此曾表示,減持主要是出於自身資金需求。

  2023年2月10日,宇信科技發佈公告稱,公司收到股東百度(中國)出具的《關於股東減持股份比例累計達到1%的告知函》,百度(中國)於2月10日累計減持公司711.1萬股,減持股份比例已經達到1%。減持后,百度(中國)仍持有公司股份2946.04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4.14299%,不再是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

  據百度去年年報顯示,2022年,百度實現營收1236.75億元,同比下滑1%。這部分收入主要包括百度核心和愛奇藝兩部分,其中,「百度核心」收入為954.31億元,基本與去年持平;「愛奇藝」收入為289.98億元,同比下降5%。

  但過去年,百度歸屬母公司的淨利潤在持續下降。

  2022年,百度歸母淨利潤為75.59億元,同比下降26.08%;2021年為102億元,同比減少54%;2020年為225億元,雖同比增長了近10倍,但這是由於百度在2019年的數據實在慘淡:

  2019年的百度淨利潤虧損了22.88億元,是自2005年8月上市以來首次年度虧損。這一年的歸母淨利潤僅為20.57億元。

  百度高管在業績會上表示,「2022年核心收入面臨了一些困難因素,百度持續在努力降本增效,會繼續削減低利潤業務,不斷提高高利潤的業務佔比,並加強對可變成本的控制,讓業務有更健康的結構。2023年公司在開支方面仍會有嚴格的控制,進一步平衡收入增長和利潤,不過,對大型語言模型文心一言等技術仍會繼續投資。」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亦並非旨在提供任何投資意見。有關內容不構成任何專業意見、買賣任何投資產品或服務的要約、招攬或建議。本頁面的內容可隨時進行修改,而本公司毋須另作通知。本公司已盡力確保以上所載之數據及內容的準確性及完整性,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本公司不會對任何因該等資料而引致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以上內容未經香港證監會審閲。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