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好萊塢罷工,流媒體和人工智能成為行業公敵?

2023-07-21 20:58

​記者 | 崔   碩 ​記者 | 崔   碩

編輯 | 葉雨晨

「這是一個歷史時刻,如果我們現在不挺身而出,我們都將面臨被機器和大企業取代的危險。」美國演員工會主席弗蘭·德萊斯切爾(Fran Drescher)在發佈罷工令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

當地時間7月13日,代表16萬演藝人員的美國演員工會及廣播電視藝人聯合工會(SAG-AFTRA)與電影公司就片酬減少和人工智能威脅問題做最后一次談判,但沒能達成共識,因此發佈了罷工令,這是演員工會自1980年以來首次在全行業範圍內停工。在不久前的5月2日,美國編劇工會(WGA)也開始了約1.1萬人的罷工,停工至今已導致包括《怪奇物語》《最后生還者》等熱門劇集製作推迟。

演員工會是好萊塢最重要的工會組織之一,旗下擁有16萬名會員,其中包括電影和電視演員,主持人、模特和YouTube網紅等,WGA則是由1.15萬名電影電視編劇組成。他們罷工反對的美國電影與電視製片人協會(AMPTP)是以亞馬遜、蘋果、Netflix為代表的流媒體平臺和以迪士尼、派拉蒙環球、索尼和華納兄弟探索公司為代表的主流電影公司共同組成的行業協會。

這是1960年代以來好萊塢首次演員、編劇雙重罷工。除了停止大多數拍攝外,在工會註冊的演員也不被允許推廣當前項目,包括參加電影節、電影首映式和動漫展等,這意味着演員將無法在夏季票房最重要的一段時間內宣傳電影。目前,湯姆·克魯斯停止了《碟中諜7》的巡迴宣傳,諾蘭新片《奧本海默》首映后的座談會上只有諾蘭和製片人出場,演員們在拍完合照后都「退場去舉牌抗議了」。迪士尼新片《幽靈鬼屋》的首映禮也因演員罷工,只能由導演賈斯汀·西米恩(Justin Simien)帶領一羣由樂園工作人員扮演的角色走上紅毯。更早,WGA的編劇已經停止AMPTP旗下所有劇本電影和電視製作長達70多天,這讓所有美劇和大部分電影製作都按下了暫停鍵。

SAG-AFTRA是好萊塢最大的演員工會,代表演員和其他媒體專業人員。他們與WGA(美國編劇工會)工人一起開展了自1960年以來首次的聯合罷工。這場罷工可能會完全停止好萊塢的製作活動,因為編劇工會已經罷工進入第三個月。

好萊塢歷次罷工的實質都是勞資矛盾,但在流媒體帶來的收益分配模式和AI技術的衝擊下,工會的新訴求折射出了鮮明的時代特徵。

此次演員工會的訴求主要集中在要求流媒體平臺提供更公平的利潤分配和更好的工作條件,衝突點集中在二次薪酬制(Residual Payment)上。

在流媒體還未登場的時代,好萊塢影視工作者除基本片酬外,還可以獲得后續轉售的收入分成,也就是二次薪酬,這是影視從業人員薪酬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舊的制度下,如果一部電影或電視節目大獲成功,在未來重播電影或電視節目時,演員們依然可以獲得相應的報酬。

對演員而言,作品在流媒體平臺而非傳統院線發行的最大區別,就是幾乎沒有票房分紅了。以漫威超級英雄電影《黑寡婦》為例,2021年7月,《黑寡婦》在美國上映僅三天,就在迪士尼的流媒體平臺Disney+同步上線。主演斯嘉麗·約翰遜認為過快上線流媒體讓其損失了原本的數千萬美元票房分紅,隨即將迪士尼告上法庭。

《黑寡婦》屬於疫情時期的特殊案例。在其他專門為流媒體平臺定製的影視項目中,流媒體平臺相當於買斷了影視作品,平臺高額投資內容,承擔了所有風險,賭贏了爆款可以獨享后續的長尾利益,賭輸了也要自行承擔,並沒有傳統規則下的分成體系,而且流媒體平臺一直拒絕透露他們的觀眾人數。

如今,流媒體平臺投資的劇集、電影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都逐漸與傳統好萊塢大廠比肩,觀眾規模越來越大,內容帶來的收益也越來越多,演員工會對流媒體平臺二次薪酬的追求也就可以理解了。

編劇們罷工的重點也在於解決薪酬矛盾。

近幾年,好萊塢優質原創劇本匱乏的背后是Netflix等流媒體制作模式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劇作環境。對於傳統的電視劇,編劇的工作周期常常是半年、一年甚至更久,電視臺通常是看完拍攝好的「試播集」之后再決定是否購買。而流媒體平臺需要時刻提供海量內容,比傳統影視公司更加「精打細算」。

流媒體平臺目前廣泛使用的是「迷你編劇室」 (Mini’s Room),2-3名編劇組成一個小型團隊直接寫出三集的劇本等待審覈,平臺審覈期間,受合同制約編劇也無法從事其他工作,即便內容通過審覈,在后續的劇集創作中,平臺也通常不與原編劇續約,而是聘用薪酬較低的年輕編劇團隊來修改和續寫劇本,再加上流媒體劇集普遍比電視劇集要短,編劇所能接到的工作變得更少、更瑣碎了。根據WGA的統計,在前流媒體時代,一位編劇每年大約工作42周,差不多是10個半月,但到了流媒體成為行業主流的現在,他們每年平均工作時間只有20-25周,而一部流媒體劇作的工作周期甚至還不到20周。

這種模式也阻礙了編劇更多的職業可能性。《權力的遊戲》原著作者、劇版編劇喬治·馬丁曾提及他最初在1985-1995年間以編劇身份創作美劇劇本時,能夠旁觀劇集的拍攝、剪輯全流程。這對新入行的編劇儘快瞭解行業規範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也為馬丁后來的編劇生涯打下了基礎。而「迷你編劇室」模式扼殺了編劇接觸真實片場的可能性,編劇是不允許來到片場,也不能與演員溝通。編劇從影視工業的全過程參與者變爲了流水線中的一枚螺絲釘,不利於編劇能力的提升,於是滿屏都是爛故事。

除此之外,演員和編劇對AI取代自己的擔憂日益加劇。如何在影視製作中約束人工智能的使用,以便保護好人類員工的利益和崗位,在過去一年都是好萊塢的熱議話題。

演員工會要求製片公司保證不會以AI和電腦生成面孔和聲音來替代演員。AMPTP曾提議允許掃描背景演員或臨時演員的臉部,並能夠在任何項目中「永久擁有和使用他們的肖像」遭到質疑。演員們則擔心電影公司會在沒有支付酬勞或獲得批准的情況下使用AI製作他們肖像的數字複製品,或者對他們的表演做數字化修改。畢竟在今年《奪寶奇兵》系列影片第五部中,AI技術已經可以讓觀眾看到主演哈里森·福特青年時的樣子。

在製作環節,AI也開始取代部分工作。前不久上新的以神盾局前局長尼克·弗瑞為主角的漫威電視劇集《祕密入侵》的片頭就是用AI製作的,片頭採用了墨綠色色調和變形水彩描繪,此舉引發了大批觀眾、編劇、導演、藝術家接連發聲抵制。《祕密入侵》的視覺開發團隊成員傑夫·辛普森(Jeff Simpson)表示,「我感到震驚,我認為AI是不道德的,危險的,完全是爲了消除藝術家的職業而設計的。」

《祕密入侵》的片頭由AI製作。

WGA也擔心電影公司會使用AI來生成劇本初稿,再讓編劇修改潤色AI的初稿,這樣編劇們的稿酬就更少了,因此要求限制人工智能編寫電影和電視劇劇本。

如果回顧一下以往的罷工結局,在上一次2021年美國好萊塢國際舞臺從業人員聯盟(IATSE,可理解為幕后人員工會,由美國與加拿大15萬名電影和電視幕后工作人員組成,包括攝影師、剪輯師、服裝師、化粧師、燈光師、特級指導等)罷工事件之后,流媒體平臺提高了流媒體劇集製作的工資水平,流媒體行業可能要向製作人員多支付30%的報酬。

但這次恐怕未必會如此順利。在演員和編劇之外的另一大勢力導演工會(DGA)和IATSE在罷工前夕與AMPTP達成了和解,《紐約時報》稱,DGA與好萊塢電影製作公司已達成為期三年的初步協議,后者保證增加董事薪酬、流媒體紅利並限制人工智能的使用。罷工團體中的一大潛在力量已經被瓦解。

另外,演員和編劇們賭的是疫情三年,製片公司的庫存項目已經見底,急需推進新項目來穩定市場,而平臺和大片廠則篤定WGA和演員工會的成員會因長時間沒有收入會最終屈服,畢竟在好萊塢的收入體系中,二八法則明顯,80%以上的演員和編劇還徘徊在生存邊緣。

迪士尼首席執行官鮑勃·艾格(Bob Iger)7月13日表示,演員和編劇的「期望是不現實的」,他稱罷工的決定「非常令人不安」。他認為現在停工將對整個行業產生「非常非常具有破壞性的影響」。有消息稱,這些影視製作大平臺這次不打算妥協,計劃耗到10月。

可以預見,此次大規模罷工將對電影業造成重大打擊。如果罷工持續到10月,往年9月通常會舉辦的美國電視界最高獎項艾美獎的頒獎典禮恐怕也很難在沒有編劇和演員的情況下正常舉辦。更多原定於2024年夏天上映的大片都會被推迟。

無論此次罷工的結果如何,流媒體、數字化、人工智能對好萊塢的改造正在發生,利潤如何分配勢必會經過激烈的討論,如果想要生存,恐怕也必須要適應這些變革。不過,電影的藝術屬性也註定了AI始終無法代替人類獨特的創造力、想象力和情感共鳴能力,電影公司和流媒體平臺在追求商業利益之外,如何生產好故事纔是核心,而這離不開編劇、演員、導演等每一個工種的努力。

本文版權歸第一財經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2023年金字招牌大調查已經啟動啦,

​識別下圖二維碼參與投票還有機會贏大獎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