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山航退市始末

2023-07-20 11:59

《法治周末》記者 宋學鵬

《法治周末》實習生 呂 靜

因為較少晚點的特性,社交媒體平臺以「閃電航空」「硬核山航」為標籤形容山東航空,使得山東航空「網紅」的一面為公眾所熟知。

如今這個「幾乎不晚點」的山東航空23年的上市路走到盡頭,由此成為業內首家被強制退市的航空公司。

山東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航股份)7月10日發佈的公告顯示,因連續兩年期末淨資產為負值,山東航空股票被深圳證券交易所決定終止上市。這也意味着,7月10日起,山航B退正式從深圳證券交易所摘牌退市。

糟糕的財務狀況、所處B股融資能力有一定侷限性、航空業的競爭格局和政策環境等都是山東航空退市的原因之一,而未來的航空市場將更加激烈,中小航空公司面臨的壓力也將進一步加大。

三年虧損110億元

根據山航股份7月9日發佈的《關於公司股票終止上市暨摘牌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公司股票自6月15日起進入退市整理期,在退市整理期交易15個交易日,最后交易日為2023年7月7日。《公告》顯示,山航股份在2021年度經審計期末淨資產為負值,自2022年4月1日起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山航股份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市場的股票退出登記手續已於7月14日辦理完畢。

對於以后是否會重回資本市場等相關問題,《法治周末》記者向山航股份公司董事會辦公室郵箱發送了採訪郵件,截至發稿未收到回覆。 今年4月29日,公司披露股票交易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后首個年度報告顯示,2022年,山航股份經審計期末淨資產為-78.07億元,公司已觸及深交所股票上市規則規定的股票終止上市情形。

山航股份的營收主要來源於航空客貨運輸業務,業績變化也符合行業發展狀況。而從2020年開始,山東航空就一直處於虧損狀態,2021年,山東航空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航集團)及山航股份已陷入資不抵債的困境,直至今年一季度,仍沒有走出虧損狀態。

2020年至2022年,山東航空分別營收105.45億元、125.15億元、77.19億元;分別虧損23.82億元、18.14億元、69.07億元,3年虧損總額超過了110億元,而3年的營收總額為308億元,虧損與營收之比已超過了30%。

今年一季度情況有所好轉,山東航空營收達到38.84億元,同比增長91.06%,相當於2019年的82%;歸母淨利潤-4.71億元,同比上升64.63%;負債率126.97%,財務費用9383.86萬元,毛利率-5.18%。

為何出現上述現象?山東航空給出的原因主要是由於未分配利潤較期初減少312.33%,這是因為航空運輸市場持續低迷,公司利潤虧損增加。

B股退市利於注資輸血

山東航空到底有多「準點」?在2019年亞太地區大型航空公司到港準點率排行榜中,山東航空位列TOP10,並在國內航司中位列第一,今年2月,其繼續以準點率96.27%,位列全國第一,被網友稱為「永不晚點的航司」。

山東航空成立於1994年,2000年在深交所B股正式上市交易。頂峰時期,山東航空與深圳航空、廈門航空、四川航空一起,被稱為「四大地方航空公司」。

截至2022年底,山東航空淨資產為-78.07億元,資產負債率為124.93%。今年一季度,山東航空總資產307.7億元,總負債390.67億元。

在資本市場上,山東航空所處的B股融資能力有一定侷限性,且長期無法獲得有效的融資渠道。有業內人士分析,鑑於B股本身沒有什麼融資能力,在資不抵債的背景下,從B股退市才能對其進行注資輸血。

中國債券信息網顯示,近23年里,山東航空僅發行過4筆債券,分別為20山航SCP001、20山航SCP002、20山航MTN001及12山航MTN1,合計募資僅有25億元。除此之外,只有上市之初募集的2.2億港元。這甚至比不上「三大航」在A股一筆定增的融資金額。比如2021年,南航前5個月就累計發債28期,發行總額為345億元,當年10月還計劃在A股定增募資不超45億元。

由於無法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爲了滿足公司生產經營和流動資金周轉需要,拓寬融資渠道,山東航空於2021年6月向國開行山東分行申請辦理本外幣摺合余額不超過人民幣26億元的航空公司應急貸款,主要用於補充公司航油、航材、工資、起降、配餐、經營性租金等經營性開支,但這筆應急貸款期限僅為1年。

航空公司引入飛機有三種模式,自購、融資租賃、經營租賃。在缺乏外部融資的條件下,山航想要擴大機隊規模,只能減少自購而更多選擇經營租賃引進,在舊租賃準則下,由於經營租賃不入表,選擇經營租賃引進飛機以達到降低資產負債率、優化資本結構的目的。

2021年,新租賃準則實施后,對山航的資產負債表產生了不小的影響。根據新租賃準則,承租人不再將租賃區分為經營租賃或融資租賃,而是採用統一的會計處理模型,對短期租賃和低價值資產租賃以外的所有其他租賃均確認使用權資產和租賃負債,並分別計提折舊和利息費用。此外,新租賃準則中,與原來最大的差異在於,原來經營租賃的資產不計入資產負債表,現在則需要計入資產負債表,這也直接導致承租方的資產負債規模增加。

綜合形勢來看,疫情對民航業造成了巨大的衝擊,山航並不是唯一遭受衝擊的航司。在此期間,航線網絡基礎薄弱、現金流緊張的中小航空公司經營不容樂觀,大多尋求外部力量支援。如雲南瑞麗航空被無錫地方國資控股,更名為蘇南瑞麗航空;雲南另一家基地航司紅土航空,也在獲得湖南省國資增資后,更名湖南航空,並搬遷湖南,成為湖南首家本土航空;長龍航空則是獲得當地浙江省財政廳增資。

山東航空自身的運營問題也是導致退市的重要原因。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在接受《法治周末》記者採訪時表示,山東航空作為一家區域性航空公司,其本身的底子相對薄弱,再加上行業競爭激烈,其盈利能力本就相對較弱。同時,公司的經營管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航線規劃不合理、服務水平不高、成本控制不力等,這些問題都進一步削弱了公司的競爭力。在疫情的影響下,這些問題被進一步放大,使得公司的運營困境更加嚴峻。

山航的未來

退市后,山東航空將轉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轉讓,即「老三板」,這里是退市ST股票的歸宿。

對於摘牌后股份確權、登記和託管等事宜,山航表示,已聘請中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主辦券商」)擔任主辦券商,並與其簽訂《委託股票轉讓協議》,委託其為公司提供股份轉讓服務,辦理證券交易所市場登記結算系統的股份退出登記、股票重新確認及退市板塊股份登記結算等相關事宜。

中國國航對山航集團及山航股份通過收購提供資金支持,試圖紓解其經營困境,2022年5月,中國國航宣佈籌劃取得山航集團控制權,進而取得山東航空控制權。2022年12月,在雙方簽署《股權轉讓協議書》后,中國國航持有山航集團的股權由49.41%提升至51.7178%,山航集團也隨即獲得百億注資(中國國航投資66億元,另一股東山東高速投資34億元)。

今年5月24日,山航股份發佈公告稱,擬與山航集團陸續簽訂委託貸款協議,接受山航集團以委託貸款方式提供的100億元資金。

公告發出后,一名山航股份投資者詢問,截至一季度,山東航空有息負債有多少?山東航空委託貸款后是否可以覆蓋替換之前的負債?對此,山航B退的董祕回覆稱,截至今年3月31日,公司短期借款為65.03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73.6億元,長期借款為59.95億元,「公司控股股東一直高度關注並積極規劃公司的財務情況,從而確保公司實現更好的經營發展目標」。

7月5日,一名中國國航投資者詢問,山航股份如何紓困?方式有哪些?對此,中國國航的董祕稱:「公司控股山航集團和山航股份后,正在進一步研究通過多方面協同安排促進山航股份的發展,目的是基於其生產經營的需要,提供流動資金支持,積極紓困、脫困。相關股東需要給予全方位支持。」

國航方面表示,山航股份的未來將在國航體系內充分發展,逐步通過協同效益顯現出發展的活力。隨着國內市場環境的改善以及協同效應的逐步顯現,2023年的業績預計會好於2022年。

此番收購併完成退市后,山東航空表示首先會提升國航的整體規模。據悉,截至2022年底,山東航空擁有波音737系列飛機132架,目前山東航空以濟南為總部基地,經營國內、國際、地區航線超200條,加總以后國航機隊數量擴充至近900架,超越南航成為國內機隊規模最大的航司。

雖然山東航空已退市摘牌,但這並不意味着山東航空退出航空服務市場,山東航空已經成為中國國航的子公司。

江瀚説:「有了國航這棵‘大樹’的庇護,其未來的發展前景可能會更加明朗。國航作為中國最大的航空公司之一,其實力雄厚、資源豐富,能夠為山東航空提供有力的支持。一方面,國航可以提供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等方面的支持,幫助山東航空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另一方面,國航也可以利用其龐大的航線網絡和客户資源,幫助山東航空擴大市場份額,提高盈利能力。」

責編:韋文潔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