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07-20 07:00
轉自:中國旅遊報
□ 本報首席記者 王 瑋
2023年互聯網行業的拐點是什麼?答案應該是AI大模型。百度、騰訊、阿里、京東等「大廠」的AI大模型正飛奔而來。AI大模型之於旅遊領域會是什麼樣的呈現?7月17日,攜程集團發佈了首個旅遊行業垂直大模型「攜程問道」(以下簡稱「問道」)。自我介紹、功能展示、會議串場……「問道」成為這場發佈會的 「大忙人」。當旅遊業者刷新對行業垂直大模型的理解時,也有業者開始關心,在旅遊領域是否會出現百「模」齊放?
「問道」提供什麼服務
什麼是AI大模型?
百度給出這樣的答案:AI大模型是「人工智能預訓練大模型」的簡稱,包含了「預訓練」和「大模型」兩層含義,二者結合產生了一種新的人工智能模式,即模型在大規模數據集上完成了預訓練后無微調,或僅需要少量數據的微調,就能直接支撐各類應用。比如,ChatGPT。
「AI大模型的強大所在是其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都非常強,它可以適應多元化的工作場景。當然,AI大模型也有較高的進入門檻,因為其對算力的需求大,對數據量的要求大,需要專業人才投入很大的精力進行開發。正因為其精專,各家互聯網巨頭都在佈局,在他們看來,AI大模型是未來開發更多人工智能產品的基礎。」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鵬進一步解釋道。
的確,成功地縮短人們認知世界時間的AI大模型,正在給許多互聯網公司帶來創新的機會。
「利用AI做好行前、行中、行后的智能助手服務」是攜程集團董事局主席梁建章給「問道」的定位,在他看來,由於旅遊更重體驗感,相比於節約時間而言,消費者更看重準確性。為此,攜程篩選200億高質量非結構性旅遊數據,結合現有精確的結構性實時數據以及歷史訓練的機器人和搜索算法,進行自研垂直模型的訓練后,才讓「問道」面世。
那麼,對於普通用户來説,「問道」可以提供什麼樣的服務呢?
發佈會上,一段展示視頻地給出了比較具象的答案:「7月份帶孩子出國玩有什麼推薦?」面對用户的提問,自稱出行得力助手的「問道」解答道:「根據‘攜程口碑榜’數據,新加坡是7月出行口碑目的地第一名。訪問新加坡景點的用户69%關注親子景點,去新加坡玩主題樂園,逛花園城市,探險夜間動物園……」3分鍾的視頻中,除了詳細的遊玩推薦外,「問道」還展示了機票、酒店預訂的功能。
視頻中,「問道」提到的「攜程口碑榜」也是此次發佈會的重點。「平均每張榜單數據運算量達500萬,經過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員工校驗。」梁建章介紹,為打造旅遊業「可靠答案庫」,攜程投入巨大,在智能算法基礎上對酒店、景點、行程的常用主題推薦進行人工校驗並形成了「攜程口碑榜」。鑑於旅行與熱點趨勢緊密相關,用户也希望避開價格高峰,「攜程熱點榜」和「攜程特價榜」由此誕生。這一組榜單也成為攜程的代表性內容產品。
導遊會被AI取代嗎
行業垂直大模型究竟有何不同?
採訪中,有業者告訴記者,目前,AI大模型分為通用大模型、行業垂直大模型等類別。通用大模型更像是「通才」,什麼都懂但缺乏行業深度,有時候無法保證內容完全可信。相比較而言,行業垂直大模型有解決專業領域問題能力強的優勢。因此,熱潮之下,「入局者」意識到,讓AI大模型在行業應用中紮實落地方能做深、走遠。
那麼,除了這次發佈會上,攜程對於「問道」的展示外,AI大模型在旅遊行業還可以有哪些場景的應用?
「在旅行社行業人才缺乏的當下,大家都在期待基於大模型之上的智能導遊的出現。」北京聯合大學在線旅遊研究中心主任楊彥鋒道出了業界關心的焦點。
在此次發佈會的媒體羣訪環節,梁建章也遇到了記者提出的類似問題,他透露:「攜程正在圍繞智能導遊服務做一些研發,現在還沒有到完全成熟的階段。」在梁建章看來,導遊是非常個性化的職業,可以應用AI大模型來幫助導遊更有效地處理日常事務,甚至承擔一部分講解工作。但目前來看,AI大模型是不可能完全替代導遊的,尤其是在代替導遊處理突發事件、安撫客人等方面。
「其實,AI大模型在旅遊行業可以施展的空間很大。」王鵬説,比如,產品的開發,旅企基於市場端、目標人羣、線下資源,結合成本和報價,去設計更好的產品,同時,實現降本增效。另外,可以基於AI大模型優化提升管理方法,並形成知識庫,讓培訓也變得更專業有效;也可以通過AI大模型輔助提高各種旅遊活動的安全性,讓旅遊企業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記者注意到,一些「大廠」的AI大模型已經開始涉足旅遊場景。在近期,騰訊雲公佈行業大模型研發進展時,就提到了智能客服大模型在文旅領域的應用。阿里雲智能集團CEO張勇也曾表示,阿里巴巴所有產品未來將接入「通義千問」大模型,並進行全面改造。這其中也將包括旅遊行業的場景內容。有業者表示,隨着大模型產品「扎堆」問世,也可能會有更多讓消費者覺得驚喜和便利的服務在旅遊市場出現。
百「模」大戰會否出現
研發AI大模型有多難?
當業界在猜測,攜程后,下一個旅遊垂直大模型會由哪家推出時,也有業者提醒,研發AI大模型的挑戰不容忽視。
除了對算力提出更高要求外,在王鵬看來,保證數據安全是一個關鍵性挑戰。在訓練AI大模型的同時,如何不讓用户的隱私被泄露,需要企業高度重視。另外,AI大模型是一個高投入的項目,也面臨着研發失敗的可能性。特別是現在大部分的「大廠」都在介入,一旦企業產出的模型不如別家的精準,開發出的產品沒那麼好用,就會在競爭中敗下陣來。因此,如何根據自身核心優勢「建模」也是一個挑戰。
也有業者提出,新技術應用往往先於規範。但唯有建立健全保障人工智能健康發展的法律法規、制度體系才能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
儘管入局需謹慎,但這一新生事物所能帶來的市場機遇也是非常誘人的。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文化和旅遊產業研究院副教授吳麗雲看來,AI大模型的落地,在商業模式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等方面,都會形成企業的新競爭力,這一點對於互聯網類旅企而言非常重要,誰能把握趨勢,找到更好的商業模式,可能就會成為下一個階段的領先者。
有業者判斷,有了產品就有了市場,有了市場就有了競爭。百「模」大戰也許會在不久的將來一觸即發。有業者認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是一項龐大的數據工程,既要有共性的知識,也需要有專業、精深的智力支持,需要各方合力,才能真正使技術服務行業。因此,在大模型發展的早期階段,應該百花齊放,嘗試不同的可能性。
「AI大模型會是下一階段旅企創新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無論是業態、產品、還是服務,企業可以探索的領域和方向還有很多。」吳麗雲如是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