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波段擇時新方向:港股存在一定的「周內效應」與「假期效應」!

2023-07-19 13:40

研究認為,上述發現對投資者的趨勢判斷與波段擇時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香港節假日整體呈現休市期短且次數多的特點。香港股票市場每年節假日休市10余次,一般休市不超過4天。過去33年節假日加上周末連續休市長達5天的次數僅有17次,較為罕見。

國海證券報告認為的假日效應有:國慶節,聖誕節前第十個交易日到節前第2-3個交易日區間指數可能出現下跌趨勢,隨后的十個交易日則可能出現上漲趨勢。春節節前下跌趨勢不明顯,但臨近節假日以及節后的交易日也可能開始出現拐頭上漲現象。春節后第一個交易日漲跌標準差較大,需注意風險。

出現假日效應的原因可能包括資金避險、節假日資金需求以及換月效應等。

總體來講,休市期越長,假期效應越顯著。將樣本按照休市日期分類發現,休市5天,4天和3天的樣本中「節前下跌,節后上漲」的幅度存在差別,或依次遞減。

周內效應方面,國海認為,周五和周三表現或優於周四,在熊市更明顯;熊市里周一跌多概率大;這意味着熊市中可能存在黑周一或黑周四效應。統計結果顯示,恆生指數周三和周五表現均優於周四,而周一出現分化:牛市期間周一表現相對熊市期間較好,而熊市期間周一表現爲五天中最差。

在熊市中,周一不論是出現下跌的概率還是跌超1%和2%的概率都超過了其他交易日,不過周四的表現相比其他交易日也較差,樣本顯示周四出現指數下跌以及跌多的概率僅次於周一。此外,在熊市期間,恆指在周一和周三可能波動更大。

通過分析,他們認為造成這些規律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點:

首先,節假日消費資金需求增加。許多人會將年度出行計劃安排在長假。春節,聖誕節假期是消費與出遊高峰期,人們有着較高的資金需求。因此,許多人也會在節前贖回基金或賣出股票將資金用於節假日消費。

由於股票與基金賣出到提現需要時間,一般情況下以消費為目的資金撤出高峰不會在節假日最后兩個交易日。其他投資者「預判了你的預判」,也可能更早撤出資金。這就導致了節前兩周時間恆生指數可能下跌,但這種下跌在節日前2-3個交易日就會停止。節日以后,長假不確定性消化,投資者可能增加持倉,指數於節日后兩周或逐漸回升。

其次,不確定性導致資金避險需要。節假日期間股市休市,但是經濟活動卻沒有停止,而且海外其他市場可能並不休市,海外市場波動的影響也要考慮。雖然港股休市時間整體較短,一般3-4天,但是這期間依然會出現一些重大信息無法及時反映在節前市場。因此,爲了避免假期出現風險事件,許多投資者會在假期前撤出資金以規避風險。

最后,假期效應與換月效應的疊加效果。可以發現,元旦,國慶節,勞動節等假期出現在月初,因此換月效應同樣也可能會提高這些假期后幾個交易日(換月窗口期)的表現。

「換月效應」,指的是換月窗口期收益率可能為正,或可能超過該月收益率。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亦並非旨在提供任何投資意見。有關內容不構成任何專業意見、買賣任何投資產品或服務的要約、招攬或建議。本頁面的內容可隨時進行修改,而本公司毋須另作通知。本公司已盡力確保以上所載之數據及內容的準確性及完整性,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本公司不會對任何因該等資料而引致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以上內容未經香港證監會審閲。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