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芒格之道》:除了投資 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

2023-07-15 05:00

楊吉

每年一度的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大會被譽為金融圈的「嘉年華」、國人眼里「投資界的春晚」,每次舉辦總是引來全球財經媒體、投資客們關注的目光。通過現場參會或觀看直播的方式,人們認真聆聽沃倫·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兩人的一言一語,深怕錯過任何一個重要的信息。這對黃金搭檔、投資領域傳奇偶像般的存在,縱使都年事已高,但他們的思維依舊敏捷,他們的觀察極具洞見,以及他們的談吐仍然幽默風趣、充滿智慧。

熟悉他們故事的人應該知道,巴菲特被尊稱為「股神」,而芒格不僅是巴菲特的合夥人、老夥計,更是他的人生導師。對於芒格,巴菲特曾這麼評價:「他用思想的力量拓展了我的視野,讓我以火箭的速度,從猩猩進化到人類,否則我會比現在貧窮得多。他使我認識到投資一個獲利能力持續增長的優秀企業所具備的種種優點,但前提是你必須對它有所把握。我對他的感激無以言表。」相對於巴菲特每次面對公眾時的侃侃而談,但凡芒格一開口,字字珠璣、句句在理,他的講話往往一針見血、直擊本質。

我們未必非要從巴菲特或芒格中做一個非此即彼式的選擇,但他們兩個多少代表着兩種性格特徵、人設模式。對於那些更推崇芒格的人來説,以下書單是他們會翻閲的,也是常讀常新的:首推彼得·考夫曼編纂的收錄大量芒格自述的《窮查理寶典》;另外,像羅伯特·哈格斯特朗的《查理·芒格的智慧》、珍妮特·洛爾寫的《巴菲特的幕后智囊:查理·芒格傳》、戴維·克拉克的《查理·芒格的投資思想》、特蘭·格里芬的《查理·芒格的原則:關於投資與人生的智慧箴言》、羅爾夫·莫里安與海因茨·溫克勞合著的《查理·芒格投資精要》等,都是從芒格的投資經歷和心得,尤其是生活閱歷和智慧的角度來加以塑造的。

試圖從芒格的隻言片語中找到啓發、靈感或關於財富和成功的方法論,聽他的原話和讀他的手稿,是最直接也是最有用的辦法。一手資料的原汁原味,既避免了他人解讀時可能出現的主觀與偏差,也克服了斷章節選下碎片化敍事帶來的侷限和偏頗。在這個意義上,本文要推薦的《芒格之道——查理·芒格股東會講話1987-2022》一書的出版,將有助於實現前者的期許。

如同市面上凡有關芒格的圖書,悉數出自他人的「編」或「著」,這本書自然也是。它由一家致力於研習芒格的價值投資理念的中國民營機構所編輯、整理,把芒格從1987年至2022年橫跨三十五載在不同時期、重要場合發表的演講盡數收錄。如此一來,更加全面、也愈發細緻地將芒格的所見所思所想予以呈現,還原出一個更為有趣、睿智、博學的智者芒格的形象。有鑑於書中25篇、68萬余字的談話實錄都來自芒格的原創或即興發揮,所以説《芒格之道》系他所著也並不違和。

與公眾眼中芒格每每在公開場合惜字如金、沉默寡言、甘當配角的印象不同,《芒格之道》中的他卻一反「常態」地滔滔不絕。這本書整合了芒格在西科金融、每日期刊公司擔任董事長或董事會主席期間,他面對股東們所作的年度報告。

瞭解芒格過往事蹟的人不會不知道,在哈佛大學法學院取得法學博士學位的他起初是名律師,其早在二十多歲時便認識了巴菲特,兩人價值觀趨同、彼此欣賞,只是沒有合作;直到1958年,他們開始合夥從事投資。那家西科金融公司的控股股東是藍籌印花公司,后者是巴菲特和芒格用來實現合併收購的一家項目公司。到了1983年,藍籌印花公司正式成為更大平臺的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全資子公司。因此,原本擔任藍籌印花企業董事長的芒格也順理成章地出任西科金融的董事長和總裁。這本書的上編,也就是從1987年到2010年,芒格作為領導者要在股東大會上所作的報告以及解答投資者的各種提問。據《芒格之道》編者的介紹,2011年6月,伯克希爾收購了西科金融剩余20%的股份,西科併入伯克希爾,芒格也不再擔任該公司的董事長,於是由他親自主持、獨挑大樑的股東會演講也從此終結。

至於每日期刊公司,這是一家老牌的百年企業。1888年,它主辦發行了《每日法庭期刊》,這是一個專注於法律領域的媒體。芒格喜愛閲讀書籍,對紙媒業感興趣,這是人所皆知的。1977年,當聽説《每日期刊》要出售,芒格便毫不猶豫地拿出250萬美金高價拿下。其實他也知道如今報紙業面臨很多不利因素,「讀報的人越來越少,有些地區的居民雖然讀報,但讀的是其他語言的報紙,這是一個不利因素。」但他認為報紙仍然是門好生意,只是環境大不如前了。而根據《芒格之道》的編者所補充的背景信息顯示,2009年,芒格以每日期刊公司為主體,通過購進一些銀行業股票,豐厚的投資回報轉而為每日期刊公司帶來了「副業」利潤。隨后芒格利用這筆收入大力發展法律軟件業務,讓每日期刊這棵百年老樹又發新芽。本書的下編,收錄的是芒格於2014年至2022年間在該公司股東會上的談話。

有心的讀者或許也會拿它同丹尼爾·佩科、科里·雷恩聯合編寫的《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內部講話》作對比,試着比較或梳理芒格發言中那些共性的、一脈相承的部分。當然,它們有很多的不同,包括涵蓋的年份、講話的場合、出席的人羣等,但是在諸多結論、意見上,它們是相同的。芒格對西科金融的股東們説,這里的投資邏輯和原則與伯克希爾的是一致的;同樣道理,他偏好的領域、習慣的行為、篤信的哲學、遵循的路徑也都是一貫的,這與芒格具體任職哪家公司、面向誰講話無關。

例如,他奉行導師本傑明·格雷厄姆的價值投資技藝,也高度認可投資大師菲利普·費雪的理念,后者提煉的方式大道至簡,認為投資股票的數量要少而精,要把這少數幾家目標公司研究透徹。芒格深受其影響,也很早地踐行了費雪主張的交易方法。芒格説:「把這些基本的東西做到了,就足夠了……首先,要找自己能看懂的機會,不做自己看不懂的投資。然后,要踏踏實實地去做大量實際的工作。」又如,芒格酷愛閲讀、手不釋卷,也因此被戲稱為「行走的書架」。這一點在《芒格之道》中也多次體現。他會經常性地向股東們推薦自己近期在讀的優質的書目。《影響力》《逆向投資策略》《生活在極限之內》《史上最偉大的交易》《工商鉅子: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傳》《安德魯·卡內基》等書,都是他提到過的;此外,他也會點名那些他不認可的作品,譬如他批評《21世紀資本論》,説作者托馬斯·皮凱蒂有點傻,他不喜歡皮凱蒂這樣的人,「不是説他列出的具體數字有什麼不對,而是他的解讀有問題」。

對於閲讀,芒格總是有很多榜樣上、激勵性的話語,像是:「只要一直閲讀和思考,別的什麼活都不用干了」;「如果你真想成功,真想取得別人無法取得的成就,要甘坐冷板凳,日復一日地閲讀」;「如果你想比別人更具智慧,能在艱難時刻有更好的表現,除了拿出大量時間閲讀和思考,別無他法」……長期閲讀、保持自省、獨立思考、多元思維,這些習慣從某個方面解釋了芒格為什麼會比大多數人更警醒,問題看得通透,也能對於浮動劇變的市場保持耐心,真正能與時間為伴、與周期為伍。

就像芒格腦子中裝着的那「寶藏」般的思想,如今,它有了一個直觀的體現和直達的通道,那便是《芒格之道》。對於任何一位認定且樂意追隨芒格的人來説,這本書都是無法遺漏的,甚至列為與《窮查理寶典》之外的學習、研讀芒格的必讀書也毫不為過——因為除了投資,芒格還真誠地分享他如何思索、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如何看待世界的真知灼見。

(本文作者系法學博士,浙江傳媒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