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小鵬高管炮轟理想榜單造假! 曾經的「苦逼三兄弟」反目了?

2023-07-14 09:10

2020年,小鵬汽車創始人在微博曬出了一張與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的合影,並配文道:「三個苦逼,在憶苦思變。」

如今,造車三兄弟可能已經反目了。

近日,理想汽車公佈的一個造車新勢力周銷量榜單,在該榜單中,小鵬汽車銷量不佳,排名倒數第三。小鵬汽車多位高管出面怒懟道:關於小鵬的信息都是假的。

要知道,企業高管在公開場合一般不會Diss競品,若多位高管集體炮轟,很有可能是得到了一把手的「授權」。

一直以來,關於造車新勢力銷量榜單的爭議由來已久。一個關乎統計口徑,是交付量數據,還是上險量數據;另一個則關乎對造車新勢力的定義,比如廣汽埃安究竟是否屬於造車新勢力,如果屬於,它也將超越理想汽車成為造車新勢力的銷量冠軍。

小鵬理想反目成仇?

近日,理想汽車在官微發佈了造車新勢力周銷量榜單。

理想汽車稱,在剛剛過去的2023年第28周(7.3-7.9),理想汽車的周銷量達0.79萬輛,持續領跑新勢力。另外,本周,理想汽車躋身中國市場豪華品牌銷量前四,是榜單中排名最高的中國品牌,超越了BBA以外的其他豪華品牌。

圖片

不過,該榜單除了理想汽車的銷量之外,還公佈了其他九家品牌的銷量數據。比如,榜單中小鵬汽車以0.12萬輛排名第八。

該數據也引發了小鵬汽車多位高管的公開質疑。

小鵬汽車產品營銷總經理黃泓霖在朋友圈貼出理想汽車公佈的銷量榜單稱,請大家關注官方信息,路邊社確實不太可靠。「以上關於小鵬信息都是假的,好飯不怕晚,感謝大家的關注!我們沒必要虛張聲勢的曬戰報秀肌肉,汽車是個長期主義贏,機會主義死的行業,我們還是踏實做好產品、質量和供應,把高質量的產品交到用户手里。」

圖片

小鵬汽車自動駕駛產品高級總監劉毅林也在微博上表示,朗朗乾坤,無奇不有。我們不需要每天、每周公佈銷量來炒作,請關注每月的官方公佈數據,該數據最具權威性。

圖片

曾經,「蔚小理」一度是造車新勢力的典型代表,並且三家企業的創始人也是好朋友。但隨着市場競爭的激烈,三家企業的銷量逐漸分化,明爭暗鬥也逐漸多了起來。

今年6月, 有蔚來車主在微博上指責理想汽車抄襲,例舉了車頂激光雷達抄蔚來的、蔚來的Nomi機器人也被理想抄襲。此番言論一出立刻遭到了理想汽車CEO李想的回懟,稱「連車輪都是你們家發明的」。

而在日前的一次採訪中,當被問及如何看待「蔚小理」之間的銷量差距時,小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何小鵬對媒體表示,「我們三個人(何小鵬、李斌、李想)還在一個羣里,可能我和李斌同學聊得會多一點,今年(銷量)好的不代表明年還會好,今年差的也不代表明年會繼續差。」這段話也似乎對理想汽車和李想意有所指。

銷量榜單中的「貓膩」

每個月的第一天,造車新勢力們都會公佈上個月的交付量數據,也將會誕生出造車新勢力的月交付量榜單。

值得注意的是,從今年4月開始,理想汽車開始多次以「周」為單位公佈銷量榜單。不過,理想汽車特別註明:周銷量與每月1日發佈的交付量數據統計口徑不同。

一般而言,造車新勢力們公佈的交付量數據,是指車企生產的新車,只要賣給經銷商,就算完成了交付量,而不是實際交付到消費者的數量。不同品牌或不同地區的經銷商可能會存在一定程度的「壓貨」情況。

而理想汽車公佈的周銷量數據,是以上險量為統計口徑。由於每一輛車在交付到用户手中,且合法上路之前,都需要購買交強險,那麼保險公司能夠掌握到這些新車上險的車輛品牌、車型等各方面的數據。因此,上險量也成了各個車企以及消費者關注的統計數據,並且更接近車企交付到消費者手中的數量。

不過,在競爭激烈之下,上險量的數據榜單也開始存在一些水分。今年5月,理想汽車CEO李想曾表示,「由於被同行舉報,五月之后暫時不能發佈真實的上險數據,非常遺憾」,同時質疑了同行的銷量數據「我看有同行忍受不了開始有人對上險量數據(每個車企都會購買)造假,主動發佈了第一周真實的上險量數據,快速糾偏。」並表示「理想汽車上周的上險量不是造假數據發佈的不到6K,而是7K,特此糾正」。

有意思的是,除了銷量統計口徑的差異外,對造車新勢力的定義不同,也會造成銷量榜單的差異。

圖片

比如在理想汽車公佈的周銷量榜單中,就有網友提出:吉利的極氪算新勢力,長安的深藍算新勢力,比亞迪的騰勢算新勢力,長城的魏牌也算新勢力,唯獨廣汽的埃安不算?

而在理想汽車公佈的2023年6月新勢力品牌銷量榜單中,理想汽車銷量達3.25萬輛,稱蟬聯中國市場新勢力品牌銷量冠軍。但根據廣汽埃安公佈的數據,其6月銷量45013輛。也即是如果將廣汽埃安納入該榜單中,廣汽埃安將成為中國市場新勢力品牌銷量冠軍。

因此,在不同的統計口徑之下,或者不同的品牌進行比較,榜單的冠軍和排名自然也將不同。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