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07-13 14:41
轉自:時代周報
上半年名爵在歐洲銷量達11.5萬輛,僅用半年就超過去年歐洲銷量。
2023上半年汽車出口冠軍新鮮出爐了。
7月11日,中汽協發佈《6月汽車產銷情況》,上汽以48.3萬輛位居2023年上半年海外銷量榜第一名。奇瑞、特斯拉分列第二三名,出口銷量分別為39.4萬輛和18.2萬輛,之后長安、長城、吉利、東風、江淮汽車、比亞迪、北汽緊隨其后。
不過,根據上汽集團官方公告,上半年上汽的海外銷售數據比中汽協公佈的略高一點,為53.3萬輛。
中汽協數據
由於上半年宏觀經濟温和回暖,新能源汽車和汽車出口表現良好。中汽協數據顯示,1-6月整車出口前十中比亞迪增速最快,出口8.1萬輛,同比增長10.6倍。
但比亞迪還不是表現最好的品牌。比如,上汽名爵MG名爵就成了出口黑馬。
上半年名爵在歐洲銷量達11.5萬輛,同比增長143%,僅半年就超過2022年全年歐洲銷量,增速僅次於特斯拉,為上汽的海外市場貢獻重要力量。
名爵憑什麼撬動歐洲市場?
據中國汽車金融暨保值率研究委員會的交強險上險量數據,2022年,MG名爵在中國市場的銷量為11.3萬輛,較2021年的16.4萬輛下滑31%。相比之下,中國市場全年11.3萬輛的銷量比名爵上半年海外的銷量還少了0.2萬輛。
名爵中國市場全年11.3萬輛甚至比不上銷冠比亞迪單月的銷量。據乘聯會7月4日公佈的新能源汽車廠商6月銷量數據顯示,比亞迪汽車6月銷售約25.3萬輛,是名爵2022年中國市場銷量的兩倍。
但是,中國市場銷量不好不代表名爵整體銷量不好。今年上半年,名爵海外銷量就比比亞迪海外銷量高出近3萬余輛。
作為國內的「小透明」,名爵為何能率先吃到海外的蛋糕呢?
其實,上汽能吃到的名爵的紅利離不開早期佈局。
名爵誕生於1924年英國牛津,在歐洲具備深厚的經銷商渠道資源,《大英百科全書》甚至曾用名爵來定義跑車。
2005年,南京汽車收購MG羅孚汽車公司及其發動機生產分部,開創了中國企業收購國外著名汽車企業的先河;2007年,上汽集團全面收購南京汽車,從此名爵歸屬上汽。2020年,名爵蟬聯中國出口單一品牌第一名,成為澳大利亞、智利、埃及等國家銷量第一的中國乘用車品牌。
名爵的重點市場在歐洲,2023年,名爵在歐洲地區連續四個月交付量2萬台。另外,美洲、中東、東盟等市場,2023年1-5月銷量最低2.2萬,最高3.9萬。
名爵表示,未來18個月,名爵還計劃推出10款全球車,形成純電、插電混動、燃油全覆蓋的海外產品矩陣。
據上汽集團官方消息,目前名爵品牌產品和服務已覆蓋歐洲28個國家,服務網點超過830個,並且正在計劃歐洲當地選址建廠,預計2023年將歐洲打造成1個「20萬輛級」市場。
東北證券分析師李恆光、史久傑在2023年汽車行業出口專題報告中指出,上汽名爵、上汽大通雖然屬於上汽集團旗下自主品牌,但二者前身都是英國品牌,分別在 2007 年、2009年年被上汽集團收購,其在歐洲市場銷售時,一般消費者也往往把它們當做原英國品牌對待。
所以名爵在歐洲市場特別是英國市場存在較高的品牌認知度。除此之后,上汽還為名爵制定高性價比路線。以名爵MG4為例,續航里程達到350公里,起售價比同級別大眾ID.3低了1萬歐元,性價比方面遠超同級別競品,因此取得了歐洲消費者的青睞。
時代周報記者就名爵海外佈局策略、國內市場情況進一步諮詢名爵,暫未得到明確的回覆。
加速進軍海外
據中汽協統計數據,2022年我國汽車出口屢創月度新高,全年出口量突破300萬輛。新能源車產銷更是連續8年全球第一。
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在超越德國排名全球第二后,再超原本排名第一的日本,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
排位晉升背后,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加速進軍海外市場,但主攻市場各有不同。
根據海關數據統計,2022 年國內汽車出口區域主要集中在東南亞、中東、歐洲等區域。
比如同為老牌車企的長城汽車似乎傾向在拉美市場發力。據2023年7月中國汽車論壇會場數據,拉美地區是全球第5大汽車市場,年銷量可達500多萬輛,佔全球汽車市場約6%份額。長城汽車海外運營中心高級總監張彬曾在論壇上表示,「雖然拉美市場新能源發展起步較晚,但后期增長潛力非常大。中國品牌要抓住拉美市場這一難得的出口機會。」
比亞迪海外主力則在泰國等東南亞國家。2023年5月,比亞迪泰國單月銷量突破2000輛,排名海外第一。但比亞迪並未忘記加大歐洲佈局,今年5月,比亞迪宣佈與英國能源巨頭殼牌合作,要在歐洲覆蓋30萬個充電樁。
哪吒等新能源汽車品牌緊隨比亞迪其后。今年3月,哪吒一次性發往東南亞國家3600輛汽車,實現新勢力最大單批次出口,並開始在泰國開建首個海外工廠。
蔚來、小鵬、理想也不同程度地在海外設立駕駛研發中心、開拓銷售市場。蔚來在2021年進入挪威后,去年再次宣佈進入德國、荷蘭、丹麥、瑞典四國市場;小鵬在2020年進入挪威后,去年先后在瑞典、荷蘭、丹麥開設了直營店。
看起來,中國新能源車企在不同程度上開始於海外攪動風雲。但從海外銷量上來看,新勢力汽車品牌在海外的聲量仍不及上汽這類傳統車企,因此首選的進攻市場才各有不同。
據東北證券汽車分析師研報指出,目前在海外新能源佈局較快的是比亞迪,另外,特斯拉和上汽名爵兩家車企在新能源出口中貢獻了 68%的出口量。國內出口品牌代表奇瑞、長城、吉利等還是以燃油車為主。
分析認為,相比歐洲國家,泰國等東南亞市場目前新能源滲透率低僅有個位數,自主品牌不強,缺乏優質車型供給。東北證券研究報告指出,東南亞汽車普及率普遍較低,公共交通不發達,性價比非常高的低速電動車可以滿足當地居民的基本出行需求。
雖然東南亞本土新能源滲透率低給了比亞迪、哪吒等國內新勢力汽車品牌殺入的空間,但從用户習慣、環境因素來看,新能源車企想進一步打開東南亞市場,還需要更高性價比的產品。
泰國旅遊公司的當地導遊劉飛常年往返在曼谷、芭提雅等地,他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目前泰國路面較少看到新能源汽車。因為泰國油價便宜,突突車等其他代步工具選擇多,另外由於泰國堵車加上天熱需要一直開空調,新能源汽車便利性和充電后的使用時間大打折扣。」此外,據時代周報此前報道,泰國電力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的只有曼谷、清邁幾個城市,全國充電樁數量不足3000個,覆蓋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