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零營收,負現金流,神經介入醫療器械新手艾柯醫療:剛上牌桌就深陷紅海,先圈10億不過分吧?

2023-07-12 18:18

來源:市值風雲

研發速度沒有優勢。

作者 | 羅蘭

編輯 | 小白

腦血管疾病目前是中國居民的三大疾病死亡原因之一。

根據《中國腦血管疾病防治指南》,腦血管疾病首次發病者約有2/3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隨着中國人口老齡化程度加重,老年人口的腦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不斷增長,治療需求以及相關的醫療器械需求也隨之增加。

近年來隨着神經介入治療技術的不斷進步,神經介入手術已經成為腦血管疾病的主流治療方案。神經介入醫療器械也迎來了發展的機遇期。

3款產品已商業化,4款產品處註冊階段

艾柯醫療是一家專注於神經介入領域的醫療器械企業,公司科創板IPO日前正式獲上交所受理。

神經介入的基本原理是,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系統的支持下,採用血管內導管操作技術,通過選擇性造影、介入栓塞、藥物遞送等方式,對病變部位進行診斷和治療。

神經介入領域的醫療器械均為醫療耗材,所以公司的產品管線全是耗材類產品。

根據《中國腦血管疾病分類2015》,腦血管病按照病因可以分為出血性和缺血性兩大類,其中腦卒中(俗稱「中風」)是國內最為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因此,神經介入醫用耗材就可以分為兩大類:出血性腦卒中治療耗材和缺血性腦卒中治療耗材。

除了以上兩大類,還有一類神經介入耗材叫通路類耗材。通路類耗材的技術門檻顯然比較低,原因是該類耗材通常不參與對病灶的處理,只負責建立通路、傳輸器械等。

目前公司已經有3款產品進入商業化階段,分別是Lattice®血流導向密網支架(以下簡稱「Lattice支架」)、Cosine®71/58遠端通路導管以及Sine27微導管。另有4款產品處於註冊階段。

(來源:艾柯醫療招股説明書) (來源:艾柯醫療招股説明書)

根據公司披露的產品研發進度,風雲君還發現了一個細節:凡是通路類耗材,其研發可以免於臨牀評價。

設計開發、設計驗證完了之后,通路類耗材可以直接繞過臨牀試驗環節,直接申請註冊。這從側面反映出通路類耗材的含金量確實不如非通路類耗材。

(來源:艾柯醫療招股説明書) (來源:艾柯醫療招股説明書)

Lattice支架:適應症範圍更大,安全性和有效性更優?

公司的3款商業化產品,只有Lattice支架是非通路類耗材,也是公司目前的拳頭產品,因此風雲君這里重點分析Lattice支架。

Lattice支架是全球首個採用機械球囊輸送技術及表面改性技術的支架。2022年10月,Lattice支架經國家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即綠色通道)正式獲批上市。

(來源:艾柯醫療招股説明書) (來源:艾柯醫療招股説明書)

Lattice支架的適應症是顱內動脈瘤,屬於出血性腦卒中治療耗材。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將Lattice支架植入血管中,降低血流速度和血流流量,減少血流對動脈瘤壁的衝擊,從而使動脈瘤瘤體萎縮,直至達到徹底、永久的動脈瘤閉塞。

如下圖所示,Lattice支架植入前,動脈血管左邊的動脈瘤是比較大的,植入后動脈瘤明顯變小了。

(來源:艾柯醫療招股説明書) (來源:艾柯醫療招股説明書)

截至2022年末,除了公司,國內還有4家廠商的5款同類產品獲得國家藥監局的批准上市。這4家廠商分別是美敦力(MDT.N)、史塞克(SYK.N)、美科微先以及微創腦科學(02172.HK)。

美敦力和史塞克是美國廠商,且均為綜合性醫療器械巨頭,兩者一年的營業收入均有好幾百億美元,其業務範圍不僅僅侷限於神經介入領域。

關於美敦力,可參考這篇深度報告。

美科微先本來也是一家美國企業,但在2006年被日本的泰爾茂株式會社收購。

和美敦力、史塞克這類全能型選手不同,美科微先是一家小而精的公司,專門生產神經及血管介入類醫療器械,它的核心產品是FRED支架。

微創腦科學也是一家又專又精的選手,它是中國知名的神經介入醫療器械廠商,國產廠商中的佼佼者。其代表產品包括NUMEN系列栓塞彈簧圈、Tubridge支架等。

美敦力作為老牌國際巨頭,產品競爭力毋庸置疑,其Pipeline Flex栓塞是國內同類產品中最先上市的,上市時間是2017年12月,距今超過5年了。

微創腦科學的Tubridge支架緊隨其后,於2018年3月上市。公司是5家廠商中最晚實現商業化的。前面幾款競品早好幾年就上市了,公司的Lattice支架所面臨的競爭壓力可想而知。

(來源:艾柯醫療招股説明書) (來源:艾柯醫療招股説明書)

既然已經比別人慢了,公司就必須在其他方面具備別人不具備的獨特優勢,比如性能和價格。

公司表示,Lattice支架具有更大的適應症範圍。

顱內動脈瘤按照動脈的部位以及大小分為好多種,因此顱內動脈瘤就有多個亞型,比如頸內動脈瘤、椎動脈瘤,以及大型動脈瘤、小型動脈瘤等。

其他競品幾乎都只覆蓋了頸內動脈瘤,不含椎動脈瘤。微創腦科學的Tubridge支架可以治療椎動脈瘤,但僅限於大型和巨大型動脈瘤。而Lattice支架是目前國內唯一一款既覆蓋了椎動脈瘤,又覆蓋了小型和中型動脈瘤的產品。

也就是説,Lattice支架能夠治療更多的顱內動脈瘤亞型。

(來源:艾柯醫療招股説明書) (來源:艾柯醫療招股説明書)

但是,從商業角度來説,這當然不是説競爭對手「傻」,之所以不做,更多其實還是考慮要吃就吃最香甜的部分,照料不到的地方就留給其他人吧。

Lattice支架第二個優勢是核心臨牀數據優於同業,也就是有效性和安全性。

Lattice支架的術后12個月動脈瘤完全閉塞率和成功閉塞率分別高達86.7%和91.4%,術后12個月狹窄率和全因死亡率僅為0.8%,術后12個月同側卒中發生率僅為2.3%,都要優於競品。

(來源:艾柯醫療招股説明書) (來源:艾柯醫療招股説明書)

需要説明的是,橫向對比的時候,各個廠商設計的臨牀終點並不一樣,具體的試驗方案也不一樣。

美敦力的最新一代產品Pipeline Flex和史塞克的最新一代產品Surpass Evolve並不是通過臨牀試驗得以上市的,沒有對應的臨牀數據,因此這里採用的是美敦力和史塞克的前一代產品的數據。

總的來説,基於目前可以獲得的臨牀數據,Lattice支架還算能打。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銷售價格。

營收幾乎為零,現金流三連負,對手「遙遙領先」

公司的銷售模式以買斷式經銷為主,終端客户為醫院。Lattice支架於2022年10月上市,12月才形成銷售收入。

由於才上市不久,Lattice支架2022年的產量僅為961套,銷量僅為13套,其設計產能高達1.2萬套/年。儘管上市了,但Lattice支架依然處於商業化起步階段,依然沒有放量。

價格方面,2022年公司的神經介入醫療器械合計銷售收入為89.15萬元,銷售數量為84套,平均一套為1.06萬元。

(來源:艾柯醫療招股説明書) (來源:艾柯醫療招股説明書)

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神經介入醫療器械不僅包括Lattice支架,還包括另外2款導管類產品,所以通過簡單的算術平均得出來的銷售均價,是沒有多少參考價值的。公司並沒有單獨披露Lattice支架的銷售單價。

而且,公司的商業化時間較短,現在還沒有形成規模化的銷售,即使披露了Lattice支架的銷售單價,可能也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

由於商業化進度比其他廠家要晚,公司的財務數據實際上是非常糟糕的。2020和2021年都沒有產生收入,2022年營收僅為90.09萬元。三年下來,營收幾乎為0。

(來源:艾柯醫療招股説明書) (來源:艾柯醫療招股説明書)

2020-2022年,公司一直處於淨虧損狀態且越虧越多,淨虧損額從0.36億元持續擴大到1.03億元。經營性現金流也一直呈現淨流出狀態,淨流出額從0.39億元持續增加至1.24億元。由於自己無法造血,公司這幾年一直靠着外部融資進行自我輸血。

(製圖:市值風雲APP) (製圖:市值風雲APP)

和公司一樣,微創腦科學也處於神經介入醫療器械這個細分賽道,目標適應症也主要是腦血管疾病。從業務範圍和產品管線來看,微創腦科學與公司高度相似,兩者互為「狹路相逢」式的競爭對手。

2018-2022年,微創腦科學的營業收入從1.24億元一路增長至5.47億元,累計增長了341%。經調整淨利潤則從0.32億元增長至1.3億元,累計漲幅達到306%。

(製圖:市值風雲APP) (製圖:市值風雲APP)

微創腦科學的經營性現金流一直是淨流入的,自我造血能力完全沒有問題,而且還變得越來越強。其經營性現金流淨額從2018年的0.21億元上漲至2022年的2.24億元。

(製圖:市值風雲APP) (製圖:市值風雲APP)

總的來説,微創腦科學的商業化進度比公司快,而且財務指標比公司要好看得多。

勁敵環伺,后發未必能先至

也許有人會説,艾柯醫療的財務數據被微創腦科學完虐,原因是公司還處於商業化早期,產品放量之后,經營數據會有所改善。如果這麼想,只能説有點一廂情願了。

首先,不是所有商業化都能成功,其次,即便產品的臨牀數據好,也未必會有市場。

還是以公司引以為豪的Lattice支架為例。Lattice支架術后12個月狹窄率為0.8%,而美敦力的Pipeline栓塞的這一指標為1.8%。

一個0.8%,一個1.8%,相差不過1個百分點,在臨牀應用層面,幾乎沒差別。能夠在國內上市,至少説明產品本身是沒問題的,都可以用來治療顱內動脈瘤。無非就是公司的產品更重視一些小細節,可以覆蓋一些不常見的疾病亞型。

(來源:艾柯醫療招股説明書) (來源:艾柯醫療招股説明書)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公司的售價比較便宜,那還好説。如果售價比其他廠商貴,那麼有多少客户願意爲了臨牀數據上的一點點改善而支付溢價呢?

風雲君認為,如果產品性能沒有重大突破,那麼公司能夠拼的就只有速度和價格。而在速度這一塊,公司是完全沒有優勢的。

通路類耗材門檻較低,這里只考慮非通路類耗材。公司目前進度最快的非通路耗材是Lattice支架,其次就是適應症為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Attractor®顱內血栓抽吸導管(以下簡稱「Attractor導管」)。

2022年9月,Attractor導管在國內提交註冊,而在Attractor導管之前,竟然有高達14款同類產品獲准上市!而光是在2022年上市的競品,就高達7款。

這14款產品來自12個廠商,這里面既有跨國巨頭,又有國產廠商。最早上市的是Penumbra(PEN.N)的Penumbra System,於2018年5月就上市了。

(來源:艾柯醫療招股説明書) (來源:艾柯醫療招股説明書)

不僅有這麼多產品已經上市了,和公司同處註冊或臨牀試驗階段的還有4款產品。也就是説,公司的Attractor導管將至少與高達18款產品同台競爭,堪稱勁敵環伺。

(來源:艾柯醫療招股説明書) (來源:艾柯醫療招股説明書)

除了Lattice支架和Attractor導管,公司其他正處於研發階段的非通路類耗材,也都處於勁敵環伺的狀態。競品實在太多,而且有的競品老早就上市了。

公司想要后發而先至,恐怕沒有那麼容易。

本次IPO擬募集的資金超過10億元,其中大約有7億元繼續用來搞研發和推進產品的商業化進度。

(來源:艾柯醫療招股説明書) (來源:艾柯醫療招股説明書)

2020-2022年,公司每年的研發費用最高不超過0.7億元。可以説,這波回血過后,公司未來幾年的生存壓力將大幅緩解。

(製圖:市值風雲APP) (製圖:市值風雲APP)

免責聲明:本報告(文章)是基於上市公司的公眾公司屬性、以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臺等)為核心依據的獨立第三方研究;市值風雲力求報告(文章)所載內容及觀點客觀公正,但不保證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等;本報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值風雲不對因使用本報告所採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或立場,不代表新浪財經頭條的觀點或立場。如因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需要與新浪財經頭條聯繫的,請於上述內容發佈后的30天內進行。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