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國產ADC最好的時代,從這三天開始

2023-07-12 11:02

中國ADC正在進入資本收穫期,一連串大額數字撲面而來。

今天,科倫博泰登陸港股,發行市值130億港元。

昨天,百濟神州宣佈與映恩生物合作開發一款臨牀前ADC,協議總額超13億美元。

前天,藥明合聯向港交所遞交申請,估值百億起步。

三天,三個數字,四個主角。

科倫博泰的前身是科倫藥業旗下ADC研發部門,肩負着仿製藥企轉型創新的重擔。

百濟神州和映恩生物,前者已成為中國創新葯一哥;后者則是ADC領域的新星。兩家公司均為中國本土創新葯企,合作關係之外,頗有些傳承的意味。

而藥明合聯,則秉承着「藥明系」一直以來的風格,做ADC領域的「賣水人」,賺得盆滿缽滿。

仿製藥企、創新葯企、CXO,面對ADC藥物的巨大價值,沒有人願意錯過。

而他們當中的佼佼者,正從幕后走向前臺,呈現在市場面前的產業形態也更加明晰。

01 18A的強心針

科倫博泰的成功上市,使其成為近兩年來港股市場生物醫藥領域規模*的IPO

收盤價62.5港元(約57.5元人民幣),漲幅3.14%,頂着近日阿斯利康/*三共Trop2 ADC負面消息的壓力,科倫博泰逆勢上漲,打破了今年以來18A公司上市首日必然破發的魔咒

圖:按首日收盤價計算各階段投資者收益率情況 圖:按首日收盤價計算各階段投資者收益率情況

反常的待遇並非沒有原因。

作為科倫藥業十年磨一劍的成果,科倫博泰手握20項藥物資產,其中處於臨牀階段的有3項,即SKB264、A166 及SKB315,十多項試驗正在進行中。

TROP2 ADC全球進入臨牀2期或以后階段的候選藥物只有三款,其中科倫博泰的SKB264是中國*,有望成為中國*國產TROP2 ADC,在全球開發中進度也屬*梯隊。

差異化的管線佈局吸引了國際巨頭。

默沙東半年內先后出手三次,交易總金額超百億美元。

除了賬面上的資金支持(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虧損同比縮小51.2%),在MNC更加嚴格的要求之下,科倫博泰能夠藉此機會補齊差距,長遠價值不可忽視。

與PD-1不同,中國藥企佈局ADC藥物的時間更早,包括科倫、榮昌、恆瑞等眾多公司於21世紀第二個十年的初期便已佈局,經歷多年沉澱,人才、技術均有時間保證。

圖:多家中國公司ADC項進入2期或以后階段 圖:多家中國公司ADC項進入2期或以后階段

而以科倫博泰的上市,可以視為港股的一次糾偏契機,今日另一家ADC企業榮昌生物港股大漲8.84%,冥冥中自有深意,市場情緒等待反轉。

02 江山代有才人出

剛剛達成合作的百濟神州和映恩生物,雙方都大有來頭。

百濟神州自不必説,核心產品BTK抑制劑澤布替尼贏下了與伊布替尼的「頭對頭」試驗,成為為數不多能在美國市場正面PK國際巨頭的中國創新葯企。

旗下PD-1抑制劑替雷利珠單抗獲批適應症已達11個,成為國內獲批適應症最多的國產PD-1藥物。

BTK抑制劑、PD-1抑制劑強勢的百濟神州在ADC領域卻明顯掉隊,目前尚未有自研的ADC管線,此前花高價引進的Zymeworks的ZW49前景也並不樂觀,這款HER2雙抗ADC藥物的臨牀數據遠遠差於預期。

面對ADC的巨大價值(預計到2030年全球市場規模超600億美元),百濟神州當然不想錯過。

而映恩生物也並非*次獲得大額合作訂單。

今年4月,BioNTech宣佈與映恩生物達成合作協議,引進后者DB-1303、DB-1311兩款ADC項目的大中華區外全球權益,BioNtech支付1.7億美元預付款、超15億美元里程碑金額以及一定比例的銷售分成。

其中DB-1303從立項到獲得FDA快速通道批准,過程耗時僅13個月,公司的研發和執行能力可見一斑。

而百濟神州和映恩生物的此次交易,也是中國創新葯企內部之間加強合作的又一案例:此前君實生物就與多禧生物針對一款Trop-2 ADC藥物達成共同開發協議。

當*代中國創新葯企面臨創新焦慮,中國ADC初創藥企們的適時出場正在給整個行業帶來驚喜。

培育成熟的、面向世界的創新葯產業需要幾代人的時間,做到創新技術、疾病譜遷移演變過程中不掉隊、不斷代,對於整個行業來説意義深遠。

03 隱祕的天然優勢

藥明合聯的尋求上市,則為我們補上了觀察國內ADC產業的重要一環。

招股書顯示,藥明合聯是一家ADC及生物偶聯藥物的CRDMO(合同研究、開發和製造組織),按2022年的收益和項目總數計,公司分別是全球第二大和*大ADC CRDMO。

簡而言之,藥明合聯是全球ADC項目外包廠商TOP2,已累計為296名客户執行了340個發現項目,10家對外授權ADC管線的中國公司中有八家是其客户。

圖:藥明合聯的項目情況 圖:藥明合聯的項目情況

得益於近年來海內外ADC藥物研發的火熱,藥明合聯營收快速增長,2020-2022年公司收入分別為0.96億元、3.11億元和9.9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321%。

更值得關注的是,數據顯示,ADC等生物偶聯藥物開發的外包率達到約70%,遠高於其他生物製劑34%的外包率。

根源在於ADC藥物的開發需要抗體、小分子、連接子等多要素組合,需要以一個系統工程開展,大多數Biotech無法獨自承擔相關投入。

此外,運輸不同生物偶聯藥物組件的物流困難、細胞毒素安全製造及處理的嚴格要求等,也是對這一領域絕大多數參與者構成了重大挑戰。

圖:藥明合聯在無錫、上海及常州經營三個基地,均位於方圓200公里或約兩小時車程範圍內 圖:藥明合聯在無錫、上海及常州經營三個基地,均位於方圓200公里或約兩小時車程範圍內

這説明,ADC的發展需要依託完整的產業支撐且具有極強的在地性,這賦予了中國的相關藥企來説一項得天獨厚的優勢。

04 寫在最后

近來三天,中國ADC積極進展之密集,前所未有。

背后是一個領域、三種主體的漸入佳境,意義深遠。

當ADC被視作下一個十年的必爭之地,國內部分公司的競爭力得以證明,在海內外共同陷入生物醫藥寒冬之時,這樣的成就來之不易、彌足珍貴。

毫無疑問的是,ADC將誕生多個重磅藥物,大名鼎鼎的DS-8201僅僅是個開始。

當勝利的天平開始傾斜,留給中國藥企可以想象的空間巨大。

【本文由投資界合作伙伴微信公眾號:智藥局授權發佈,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zero2ipo.com.cn)投資界處理。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