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07-11 08:59
文/樂居財經 程孟瑤
進入2023年下半年,各家車企先后發佈了銷量數據。
比亞迪繼去年銷量大爆發之后,今年上半年繼續發力,新能源車累計銷量125.56萬輛,同比增長95.78%;廣汽埃安1-6月累計銷量209336輛,同比增長109%;理想汽車累計交付86533輛,同比增長201.6%。蔚來進入短暫的低迷期,但也交出了54561台的成績。
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滲透率不斷提升,本土供應鏈企業受益匪淺。2020年-2022年,中國百強零部件企業的營收年複合增長率為16%,寧德時代、華域汽車、濰柴動力的零部件收入均達到千億規模。
每家汽車產業鏈企業崛起的背后,幾乎都有一顆大樹。汽車飾件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廣東富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富強科技」)的「大樹」是廣汽集團。2022年,富強科技銷售規模突破10億元,其中有7成營收來自廣汽集團的貢獻,如果算上廣汽本田的業績,佔比接近9成。
依靠廣汽集團和廣汽本田帶來的業務,富強科技實現了業績快速增長,2020年-2022年3年時間里實現了業績翻番,為進一步擴產,富強科技於近期遞交了招股書,擬登陸深交所主板募資。
富強科技的產品線較多,整體來看其各產品線銷售規模均實現了持續上升,但部分核心產品單價和毛利率均出現下跌,這也導致其毛利率兩連降,2022年低於同行均值。
在積極擴產帶來的存貨賬面價值和應付賬款同時走高的情況下,富強科技對資金的需求更加強烈,本次IPO,富強科技擬募資10.39億元,其中有5.6億元全部用於補充流動資金,佔比約54%。
一、主營業務盈利能力下滑
毛利率低於同行均值
富強科技是一家集產品設計、模具開發、部件成型、表面塗裝、內外飾件包覆及產品自動化裝配於一體的汽車飾件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
2020年-2022年,富強科技實現營業收入4.93億元、6.77億元、10.38億元。淨利潤分別為7081.29萬元、1.08億元、1.29億元,總體保持增長。但其綜合毛利率卻呈現下降趨勢,分別為34.53%、32.43%、25.55%。2022年其綜合毛利率已經低於同行上市公司26.00%的均值。
營業收入保持高速增長,得益於門內飾板總成、擋泥板總成、保險槓類產品等主營業務產品收入規模在報告期內均有所增長,特別是配套新能源車型的門內飾板總成產品增長較快,但其毛利率下滑也與之相關。
報告期內,富強科技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4.91億元、6.76億元、10.32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 45.01%,佔總營收的比分別 99.57%、99.74%、99.42%,超過99.5%,對毛利的貢獻常年保持在99%以上。
其主營業務中,貢獻較大的門內飾板總成產品,銷售單價從2020年的1268.66萬元/套,下降至2022年的1086.08萬元/套。每套售價下降182元。與此同時,銷售數量大增313%,將該產品毛利率從25.46%拉低至21.78%。
2022年富強科技產品年降金額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為1.87%,以此進行敏感性分析測算,若當年度年降比例提升1個百分點,則將導致其主營業務收入下降1031.87萬元、主營業務毛利率下降0.75個百分點。
2020年-2022年。富強科技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34.30%、32.38%、25.51%,略低於其綜合毛利率。
汽車及汽車零部件行業的行規,是富強科技毛利率下降的原因之一。富強科技的下游客户主要為整車廠家,根據行規,零部件產品批量供貨后價格在未來存在一定的降幅,年降一般在產品量產次年開始執行,年降比例約在2%-6%之間。
不過2021年和2022年,富強科技門內飾板總成產品降幅分別為8%和6.5%,略高於行業約定值。此外,其雨刮蓋板總成、機艙護板總成產品的銷售單價和毛利率也有明顯下滑。
當然,造成其營業務毛利率下滑還有市場競爭加劇的影響。數據顯示,在產業政策的支持下,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在過去幾年內經歷了飛速的發展,產銷量在5年間增長近8倍。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688.7萬輛,同比增長95.60%,市場佔有率達到25.6%,連續8年位居全球第一。
新能源汽車內外飾件的市場需求快速上升,使得富強科技其他內外飾件產品業務規模不斷擴張,銷售額從2020年1.25億元增至2022年的2.07億元,但該產品同樣面臨增收不增利潤的窘境,毛利率從41.07%下降至26.66%,下降了近15個百分點,拖累着公司的綜合毛利率。
二、大客户依賴症嚴重
超七成收入來自廣汽
富強科技的客户有3類,主流整車企業:廣汽乘用車、廣汽本田、廣汽豐田;新能源汽車整車廠:廣汽埃安、小鵬汽車、合創汽車、零跑汽車以及某國際一流新能源車企;以及提愛思、河西、廣愛興、林駿等汽車內外飾件企業。
2022年,富強科技對新能源汽車客户的銷售收入達到4.76億元,佔當期營業收入比重的45.85%,接近一半,報告期內複合增長率達到 97.20%。
2020年-2022年,富強科技向前五大客户的銷售比例分別為89.47%、90.68%、94.46%。
報告期內,富強科技對廣汽集團(601238.SH)的營收分別為2.78億元、3.86億元、7.67億元,佔總營收比分別為56.51%、56.93%、73.90%,客户集中度較高,2022年超7成收入來自廣汽集團及其下屬控制企業,包括廣汽乘用車、廣汽埃安、廣汽豐田的貢獻。特別是廣汽埃安市場銷量快速增長,讓富強科技營業收入在2021年和2022年保持高速增長態勢。雙方合作的產品包括門內飾板總成、擋泥板總成、保險槓類產品、雨刮蓋板總成、機艙護板總成等。
廣汽埃安7月1日公佈的銷售數據顯示,今年1-6月,廣汽埃安新車累計銷量209336輛,同比增長109%。旗下除了AION品牌,其定位中高端消費人羣的昊鉑Hyper品牌,首款車型昊鉑Hyper GT於7月3日正式上市,售價在21.99-33.99萬之間。
此外,還有來自廣汽本田的營收。報告期內分別為1.02億元、1.67億元、1.53億元,佔比20.73%、24.61%、14.70%。廣汽本田為廣汽集團與本田汽車(HMC)的合營企業,廣汽集團持股50%。富強科技解釋稱,因為不存在控制關係,所以未合併計算。
如果合併計算,富強科技對廣汽集團和廣汽本田的收入佔總營收比維持在8成左右,2022年進一步增至88.6%。
業務往來頻繁,富強科技對廣汽集團和廣汽本田的應收賬款也迅速增加。報告期各期末分別為2659.36萬元、5454.32萬元、5746.71萬元,佔應收賬款余額的比例73.79%、80.23%、86.58%。各報告期末,其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為3410.92萬元、6454.62萬元、6296.94萬元,佔當期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6.92%、9.53%、6.07%,佔比較低,整體回款情況較好。
讓人注意的是,報告期內本田貿易(中國)還分別位列富強科技第二、第三、第五大供應商。分別產生1942.37萬元、1910.64萬元、2324.51萬元的交易額。本田貿易與日本本田為關聯公司。富強科技向本田貿易(中國)主要採購塑料粒子等原材料。
三、融資渠道單一
應付款項增加
富強科技通常採用「框架協議+訂單」的形式從供應商處採購原材料及零部件。隨着收入規模持續擴大,承接車型開模需求不斷增長,富強科技存貨穩定增加。
報告期各期末,富強科技存貨賬面價值分別為2.97億元、3.92億元、4.87億元,佔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58.82%、59.51%、59.95%。
其存貨主要為根據客户訂單或生產計劃安排生產及發貨所需的模具、發出商品、在產品和原材料等,上述存貨合計佔存貨余額比重分別為98.40%、98.23%、97.80%。與下游整車廠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客户的合作規模持續增長,合作車型不斷增加,其存貨中模具余額佔比超6成。
富強科技一年以上庫齡的存貨佔比分別為37.67%、30.23%、32.49%,主要為生產模具。剔除模具后,一年以上庫齡的存貨佔比分別為5.53%、3.09%、5.26%,佔比較低。
富強科技存貨跌價準備計提金額分別為594.54 萬元、718.37萬元、817.86萬元,佔存貨賬面余額比例分別為1.96%、1.80%、1.65%。存貨跌價損失帶來資產減值損失金額分別為456.80萬元、522.50萬元、714.11萬元。
報告期各期末,富強科技流動負債分別為3.07億元、4.56億元、5.97億元,佔負債總額的比例分別為79.58%、90.64%、83.41%。
其流動負債主要由應付賬款、短期借款、應付票據、合同負債、應付職工薪酬構成,上述五項負債合計佔流動負債的比例分別為82.28%、90.70%、96.48%。
生產線的增加和業務規模的擴大,對原材料的採購需求增加。同時,購買設備等長期資產建設新生產基地,帶來富強科技應付賬款余額的增長。
報告期各期末,富強科技應付賬款余額分別為1.49億元、2.16億元、3.34億元,佔流動負債的比例分別為48.48%、47.11%、55.95%。
短期借款分別為5708.17萬元、1.04億元、9711.19萬元,佔流動負債比例分別為18.58%、22.66%、16.26%。2021年末較2020年末增加4705.30萬元,主要系隨着業務快速增長,為滿足資金需求,新增抵押及保證借款4700萬元。
同時,原材料採購量逐步提升,富強科技票據結算的需求量同步增加。報告期各期末,其應付票據分別為1654.71萬元、2200.52萬元、6143.50萬元,賬面值整體呈上升趨勢。佔流動負債的比例分別為5.39%、4.79%、10.28%。
存貨賬面價值和應付賬款同時走高,或許意味着富強科技正在積極擴產。而廠房建設、機器設備購置、模具開發等均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各期末富強科技,擁有貨幣資金1.46億元、1.97億元、2.55億元。
富強科技融資渠道較為單一,主要通過銀行貸款融資,在其25筆合計1.92億的銀行借款中,有18筆長期借款,這些長期借款主要用來滿足擴產的資金需求。
報告期各期末,富強科技長期借款分別為 4397.98 萬元、1501.82 萬元、8443.86萬元,佔非流動負債的比例分別為 55.80%、31.63%、71.05%。
本次IPO,富強科技擬募資10.39億元,按25%發行比例,其發行估值約40億元。其中,3.73億元用於「富強科技新生產基地建設項目」提高產能;6800萬元用於「富強科技研發中心建設項目」提升公司的研發能力;剩下5.6億元全部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四、家族持股89.36%
三年分紅6713.17萬元
招股書顯示,富強科技目前一共有10位股東,其中7位為自然人股東,而這 7位自然人股東中,除了梁偉文,其余6人均為陳氏家族成員。
值得一提的是,梁偉文作為第四大股東,持股比例只有4.85%,而發行后,其持股比例將進一步被稀釋至3.64%,仍保留提案資格,減持不需要進行披露。
富強科技第一大股東為富強實業,持股比例為64.72%,從名字上也能看出一二,實際上就是一家控股公司。富強實業背后的股東為陳茂鏡、陳茂山兄弟,二人分別持股70%、30%。陳茂鏡還直接持有富強科技10.93%的股份,合計控制富強科技56.23%的股份;陳茂山通過富強實業間接持股19.42%。兄弟二人合計直接和間接持有富強科技75.65%股權,為實控人。
一般來説,一家公司的實控人持股比例較高,若利用其控制地位實施不當控制,則可能對公司及中小股東的利益產生不利影響,何況這還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業,中小股東雖然大多為公司員工,但也屬於「外人」。
樂居財經《預審IPO》注意到,富強科技7位自然股東中,有6位家族成員。持股8.23%的李躍冬是陳茂山的妻子;陳茂壽、陳茂裕、陳茂略為陳茂鏡的胞弟,分別為持股1.55%、1.36%、0.78%;持股0.78%的陳春英,則是陳茂山的胞妹。陳茂鏡、陳茂山和李躍冬為一致行動人,三人合計持股83.88%。
員工持股平臺珠海啟富、珠海創強分別持股3.53%、3.26%。陳智誠持有珠海創強11.81%份額,陳茂裕持有12.90%份額,温沈祥持11.91%份額,吳東海持有5.95%份額;四人合計間接持有富強科技1.39%股份;陳嘉興通過持有珠海啟富12.82%份額,間接持有富強科技0.46%股份。
陳茂壽與陳智誠為父子關係,温沈祥與陳春英為夫妻關係,吳東海是陳茂略配偶的胞弟,陳茂山與陳嘉興為父子關係。以此計算,陳氏家族合計持有富強科技89.42%的股份。
富強科技分別在2020年和2022年分紅3650萬元、3862.5萬元,合計7512.5萬元,佔報告期內總利潤的24.43%,其中陳氏家族分走其中6717萬元。
責任編輯:王其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