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07-11 16:40
本文來自:能源新媒 作者:武魏楠
光伏行業的內卷無疑是2023年上半年最為火爆的話題。
5月,上海SNEC光伏展時隔兩年之后再度與行業見面。50萬人註冊,3100多家企業出席,參展面積達到27萬平方米,本屆SNEC毫無疑問成爲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屆。
展會的火爆無疑代表着行業的繁榮。但展會上體現出的信息也讓人擔憂。不止一家企業,包括許多的龍頭企業,都對當前行業內的擴產潮表示擔憂。產能過剩的風暴可能很快到來。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祕書長劉譯陽透露,光伏全產業鏈今年年底有效產能預計達到700GW以上。即便是最為樂觀的估計,2023年中國光伏新增裝機也不過100多GW,而全球光伏新增裝機大約在400GW左右。
在光伏市場中,「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主材體系備受關注,但以逆變器為代表的輔材市場也暗流湧動。
一方面,面對內卷的光伏市場,逆變器企業也在積極佈局、擴產;另一方面,由於在電力電子產品方面的優勢,許多逆變器企業都開始切入火熱的儲能賽道。
逆變器企業的下一步在哪里?
就在更多的目光盯在了大量企業跨界光伏、儲能,以及許多躍躍欲試IPO企業的時候,逆變器市場也迎來了許許多多的新玩家們。
近日,蘇州海鵬科技有限公司宣佈完成超億元B輪融資,該公司專注於研發與製造分佈式光伏逆變器產品和智慧能源管理系統。
這只是近年來逆變器市場火爆的冰山一角。除了在一級市場上大量融資,部分企業已經開始了衝刺上市的過程。
近日,上交所官網信息顯示,愛士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滬市科創板披露招股書申報稿。愛士惟主要從事新能源電力技術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主要產品包括光伏併網逆變器、儲能逆變器和智能充電樁等。而逆變器正是其營收的絕對主力。
2020年,全球開啟了「雙碳」浪潮,新能源大發展的時代徹底到來。作為核心配套環節的逆變器產業也迎來了歷史性機遇。申萬行業囊括的6家逆變器A股上市公司在2022年合計實現歸母淨利潤62.77億元,比2021年增長132.5%;今年一季度, 6家企業合計實現歸母淨利潤24.99億元,同比增長274.5%。
2020年以來,許多逆變器企業先后在A股實現順利上市。除了部分新玩家和跨界企業,甚至光伏組件企業中的阿特斯也開始涉足逆變器。阿特斯6月19日表示,去年自主研發的工商業逆變器已實現量產。
「目前來看,逆變器市場的競爭已經白熱化。」禾望電氣光伏解決方案總監韓光告訴《能源》雜誌記者。
成立於2007年的禾望電氣聚焦新能源和電氣傳動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作為國內新能源領域最具競爭力的電氣企業之一,禾望電氣針對户用、工商業、集中式等多樣化市場,提供光伏全場景系統解決方案。
「面對當下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逆變器企業要做的是保持自身定力,持續科技創新,推出更好的產品。」韓光説,「禾望電氣佈局了深圳、蘇州、西安、東莞、河源五大研發及製造基地」
逆變器企業佈局儲能在當下已經不是新鮮事。在2023年的SNEC上,幾乎所有的逆變器企業都推出了「光儲一體化」產品。
「在儲能領域,禾望提供50kW~3.45MWPCS、1MW~6.9MWPCS一體機以及軟硬件可定製化的EMS能量管理系統、標準化設計方案的集裝箱電池儲能系統等,廣泛應用於發電側、電網側、用户側、微電網等場景。」韓光説,「在各類儲能市場中,禾望還是以大儲、工商業為主,瞄準未來市場爆發。」
發電側及電網側儲能市場在我國起步最早,近兩年在新能源強配儲能的政策刺激下,大儲發展速度也不斷加快。不過隨着國內儲能市場的繁榮,需求帶動的供給也快速膨脹。有媒體報道,目前國內的儲能系統集成商達到上萬家,市場已接近飽和狀態。工商業儲能正在成為中國新能源市場的全新藍海。
光儲並進,2022年工商業光伏新增裝機達25.86GW,同比增長236.7%,刷新了工商業分佈式年度新增裝機記錄。
在工商業分佈式光伏逐漸普及之后,用户開始面臨全新挑戰。例如今年「五一」期間,山東電力現貨市場有兩天內共出現了連續22個小時的負電價。
在分佈式光伏越來越普及的情況下,負電價的出現未來將不會是偶然現象,這對於工商業分佈式光伏的投資價值無疑有着巨大的影響。而儲能的配套可以讓工商業分佈式光伏合理分配發電出力與用電負荷,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利器。有報告預測,2023年全國工商業儲能市場空間有望達到7.3GWh,全球工商業儲能新增裝機有望超過20GWh。
「給分佈式光伏配備儲能,開始成為現在的熱潮。儲能可以讓分佈式光伏的價值最大化,對於工商業用户來説,也是降低成本、保障供電、實現減碳的重要手段。」韓光説。
除了儲能,逆變器企業的另一大市場就是海外。根據海關數據顯示:2023年3月逆變器:出口量591.37萬個,同比增加89.8%,環比增加74.8%;1-3月累計出口量1492.03萬個,同比增加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