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央媒看沈陽】沈北新區:合力共炒「一盤菜」

2023-07-11 12:20

轉自:媒體滾動

  未來,當你夾起一口菜,你就瞭解了這個城市的一切。因為遼沈預製這盤菜,是集沈北新區百余家食品企業之力共同烹飪而成。

文/張海鑫

  美食,似乎從來就是一座城市的地圖,一座城市的集體記憶,它留存於脣齒之間、味蕾之中。攤開東北地區的味覺地圖,沈陽市沈北新區總是不可忽視的存在。

  輝山的牛奶、紅梅的味精、禾豐的雞肉、金龍魚的糧油……這些東北人民耳熟能詳的日常食品,都出自沈北新區輝山經濟開發區。以前它們總是通過不同的渠道分別到達消費者的餐桌,如今,沈北新區希望藉助沈陽預製化食品產業園區將這些食材放進「一盤菜」里。

  未來,當你夾起一口菜,你就瞭解了這個城市的一切。因為遼沈預製這盤菜,是集沈北新區百余家食品企業之力共同烹飪而成。

「隱形冠軍」聚集

  牛奶的純,稻米的香,調味品的鮮……驅車行駛在沈北新區輝山經濟開發區,你彷彿掉入了一個味覺的世界,一座座低矮的工業廠房,安靜地鑲嵌在沈北的青山綠水之中,卻用淡淡的香氣宣示着這個城市獨有的食品工業屬性。

  走進沈陽紅梅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紅梅食品)廠區,雞精混着酒糟的香氣撲鼻而來。這家建廠八十余年的國內味精生產龍頭企業,味精年產能達5萬噸,是家喻户曉的「老字號」。一代代沈陽人的調料盒里,總少不了紅梅味精,吃紅梅就像是一份情懷、一種傳承。

  工廠內製粒機和烘乾機高速運轉,但由於配有氣囊減震器,運行噪音很低。圓柱狀的小顆粒在流化牀上跳躍前進,不同的震盪頻率將合格的顆粒篩選出來,最終被送到裝袋機中打包封裝。「紅梅食品現擁有兩條雞精生產線,一條雞粉生產線,雞精雞粉每年的產能在7000噸左右。雞精采用全自動配料輸送混合控制系統,實時數據跟蹤,採用旋轉造粒機造粒,經過高温滅菌后全自動包裝。現在我們整條生產線上,只有裝箱環節需要少量幾個工人進行分裝,其他環節已經基本實現無人化。」紅梅食品有限公司行政人力資源部副部長王時璟説。

  紅梅食品1939年建廠,是沈陽土生土長的本地企業,廠齡雖「老」,創新卻從未停止。「北方人沒有喝黃酒的習慣,做飯調味也大多用料酒,而很長一段時間內北方市面上可以買到的料酒又大多是酒精勾兑的,對身體健康無益。」紅梅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愷是浙江温州人,在北方工作多年卻一直十分懷念家鄉的黃酒。於是經過多年研發與生產工藝調試,紅梅食品用南方的黃酒釀造工藝結合東北的優選大米,創造出黃酒料酒新品。

  「紅梅黃酒料酒選用優質大米,經過浸泡、蒸煮,加入藥食同源的烏衣紅曲、麥曲經過長達1個月的發酵后,壓榨的濾液經過煎酒,然后陳化、調配、滅菌,最后包裝上市。其中,紅曲具有健脾消食、降血壓、降血脂、降膽固醇、提高免疫力的功效,很符合當代人對飲食健康的要求。」王愷説,如今隨着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低鹽低糖的飲食時代已經來臨,這也是紅梅食品的研發方向,比如公司在傳承味精生產加工工藝的基礎上研發了薄鹽雞精等健康產品。未來的預製菜產業也需要低鹽低糖的複合型調味品作為基礎,保證其發展更加健康、更可持續。

  在紅梅食品廠區附近,還坐落着一家剛落成不久的「黑燈工廠」——遼寧鑫豐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鑫豐食品)生產基地,工廠生產的卡奇鍋巴在休閒零食的鍋巴行業長年佔有較高的市場份額。

  沿着一條參觀走廊,隔着厚厚的玻璃,可以看到在鑫豐食品全產業鏈封閉式卡奇鍋巴自動生產線上,從麪糰到切割,再到烘焙、擠壓膨化、壓片成型,全流程無人化。如果你晚上來到這座工廠,也見不到燈火通明的車間,只有閃爍的燈帶提示設備運轉情況。「我們是2021年搬遷到沈北新區,才啟用這套自動化生產線的。以前老廠有200多工人,現在工人數量減少到100多人,產能卻是原來的4倍。」鑫豐食品卡奇電商部部長任建輝介紹道。

  「沒有一隻雞,可以活着離開沈陽」,這句民間流行語雖然誇張,但也道出了東北人對於雞架和雞肉的喜愛。根據每年公佈的白羽肉雞屠宰數據,禾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禾豐食品)屠宰量穩居全國第一、世界第五。切制、滾揉、穿串、炭烤、上醬、速凍……經過30多道工序后,這些製品每天從禾豐食品位於沈陽市沈北新區的食品工廠奔向四方,大量出口海外市場。雞米花、鍋包肉、溜肉段、骨肉相連、雞排……禾豐熟食產品已進入日本、韓國市場,2022年出口量達3488噸。

  在沈北新區,還有很多類似的細分行業「隱形冠軍」。沈北新區輝山經開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劉大威介紹説,「新區現有食品工業企業225家,2022年產值達333.23億元,佔全區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總產值的54.6%,全市食品工業產值的37%。食品產業鏈匯聚了57家國家、省、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形成糧油加工、肉類加工、乳製品加工、飼料加工等多個重點食品產業鏈條。」

 羣「英」薈萃,合炒「一盤菜」

  從區位上看,沈北新區西臨新民、北接康平法庫、東連富饒的遼寧東部山區,食品原材料豐富。沈北新區食品產業發展歷經20余載,產業資源優勢明顯。

  「沈北新區有以雙匯、雨潤、千喜鶴、華美畜禽為龍頭的肉製品加工產業鏈條;還有以越秀輝山、蒙牛、伊利為龍頭的乳製品產業鏈條;以中糧、華潤、益海嘉里為龍頭的糧油製品加工產業鏈條;以希傑、仁達、青花、紅梅為龍頭的食品添加劑、調味品產業鏈條;以好麗友、今麥郎、中街冰點、卡奇食品為龍頭的休閒食品產業鏈條。」劉大威説,現在預製菜恰好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戰略轉型機遇。

  「米、面、油、肉、蛋、奶等產業基礎沈北新區都有,而且區域內有物流、包裝、產品營銷等相關企業。比較遺憾的是,以前企業都埋頭在自己的行業深耕,彼此之間合作與協作一直不足。」沈陽市預製菜重點實驗室主任李斌説。

  預製菜是一場農產品供給側改革,它助推了農產品食品化進程,讓優質農產品可以以更高的溢價進入市場,這對於沈北新區來講,可以解決產業聯動不足、產品附加值較低等難題。

  「預製菜產業的發展將有效促進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和產業鏈延、補、強,所以抓住預製菜產業發展的機遇,必將推動我區食品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劉大威介紹,目前沈北新區規劃了以「國字」菜籃子、益海嘉里為核心的「預製菜」產業園,園區位於輝山地區,總面積約256公頃(3840畝),產業園東至京哈高速、西至輝山大街,交通區位優勢明顯。周邊已建成投產雨潤、滿寶、燕京啤酒等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具有良好的產業發展基礎,園區可利用土地面積約98.4公頃(1476畝),佈局包含預製菜加工基地、產品研發中心、檢驗檢測中心、交易展示中心、電商直播基地、調味品生產、肉類食品加工、預製菜包裝以及冷鏈倉儲物流基地等產業功能。

  據悉,未來沈北新區將瞄準逐漸擴大的消費端市場,重點打造知名單品。一是依託新區優質水稻產量優勢,重點引進米粥、蓋澆飯、飯糰等即熱即食類預製菜項目;二是依託雙匯、雨潤、禾豐、華美畜禽等肉製品頭部企業,重點引進東坡肉、回鍋肉等即熱肉菜單品,豬排、雞排、肉串、雞架等即烹類單品,醬滷肉製品、雞肉色拉、燻雞等即食類單品預製菜項目;三是依託中糧面業、益海嘉里、紅梅食品等糧油、調味品類頭部企業,重點引進比薩、意麪、豚骨拉麪等即烹類預製菜項目;四是依託雨潤農產品大市場果蔬、海鮮供給能力,重點引進即配即熱即食的果蔬製品類及海鮮類預製菜項目。

產學研聯動,加快融合發展

  在政策引領下,目前以禾豐食品為代表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正在加速產業板塊佈局。

  「我們將在沈北新區清水臺地區投資10億元建設一個白羽肉雞屠宰廠、一個白羽肉雞預製調理品加工廠和配套的飼料及養殖場,整合一個白羽肉雞預製調理品的出口工廠。」禾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邱嘉輝表示,新建項目主要產品覆蓋雞肉速凍肉製品和熟食製品以及雞米花、雞柳等一系列預製調理食品,銷售市場立足遼寧,輻射全國及海外。

  益海嘉里在沈北新區的「中央廚房」也將在今年底落成。「做預製菜如果只靠一個企業單打獨鬥是很難的,所以我們現在也在跟沈陽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共同研究如何合理整合區域內的產業資源優勢,依靠沈北新區肉、蛋、奶等產業基礎,結合益海嘉里‘中央廚房’的先進設備,體現沈北預製菜的特色與競爭優勢。」益海嘉里相關負責人説。

  沈北新區正計劃進一步加強食品產業科技創新投入,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劉大威説,一是將加強與遼寧省農科院、沈陽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校交流合作,支持重點領域產品研發和試驗推廣,通過揭榜掛帥等方式,共同組建聯合實驗室、技術中心、研發中心,破解「卡脖子」技術難題;二是加強龍頭企業與科研院校的交流合作,實現產學研用融合提升,推進成立遼寧華美預製菜產學研聯盟。

  此外,沈北新區將強化預製菜基礎研究,建立政府支持、多方投入、聯合攻關等運行機制,加快建設預製菜包裝材料創新中心和預製菜裝備製造中心,着力引進預製菜研發、食品檢驗檢測、線上線下營銷策劃、配送服務、人力資源服務、產業發展基金等服務類項目,重點打造集研發、生產、檢測、冷鏈、物流、體驗、金融等要素完備的產業生態,形成「種子到筷子」「田間到餐桌」獨具沈北特色的產業融合化發展模式。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