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就業率100%,殯葬學的爆火與真實

2023-07-11 07:58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誰能想到,「冷門*」殯葬專業竟然火了。6月25日,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的一位教師稱「殯葬專業的就業率基本能夠達到100%」,學生還沒等到畢業,就已經被幾家單位爭搶了。

此言一出,瞬間引爆熱搜。尤其是這個行業長期被看作是「不入流」,還帶有「恐怖」、「晦氣」的標籤,然而,它卻在一片嚴峻的就業形勢中,展現出了出乎意料的穩定,甚至在廣大網友心目中形成了「究極鐵飯碗」的印象。

為何該專業畢業生會這般吃香?民政部年報中披露的殯葬事業統計,給出了答案。自2017年至今,我國的火化遺體數、火化率逐年上升,年火化數基本在500萬以上,人才缺口龐大,專業實踐型人才供不應求。

另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中國殯葬服務行業市場調研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殯葬服務行業的市場規模為2638億元,預計到2026年,我國殯葬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4114億元。

伴隨着職業觀念的變化,殯葬業變成了后知后覺的「寶藏專業」——它對社恐友好、人際環境簡單且工作環境安靜;它是*剛需,不論時代風口往哪吹,都不用擔心被結構發展淘汰。

演變到后來,在各路媒體的報道里,好像只要選了殯葬,就能從求學無憂到求職無慮。但如果真的把殯葬當成一門事業,就會發現夏蟲不可語冰,里面的學問同樣「深不可測」。

01、撕下「污名化」標籤,殯葬學的「冷熱變遷」

生死無小事,用體面的關懷送別逝者,以正式的儀式告慰生者,是殯葬存在的意義。

「殯葬」一詞指的是對死者遺體進行處理的文明形式,在現代又主要表現爲「火葬」,配有一套較為完整的殯儀流程。雖然都是服務業的一種,但其他服務都是直接為生者服務的,唯獨殯葬業的服務對象是死者(往生者),這個根本上的不同,決定了殯葬業的特殊性。

所以,相較於其他專業,殯葬專業的發展相對較晚。我國殯葬教育發軔於20世紀90年代,或許與社會偏見有關,殯葬教育發展緩慢,學校如果要開辦這一專業,就要建設實訓室等場所,此舉可能會對校內其他專業的招生產生影響,導致學生不敢報考這所學校,阻力重重。

更重要的原因在於,殯葬文化遊離於主流價值之外,只能算一種次文化,公眾對此保有天然的排斥感,導致了圈層的封閉性。

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全國只有8所高/中職院校開設殯葬類專業,分別為: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武漢民政職業學院、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及安徽城市職業管理學院。

此外,黑龍江省民政職業技術學院、福建省民政學校、河南民政學校三所中專院校也設置了這一專業。

其中,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是我國*個開設現代殯葬技術與管理專業的院校,創辦於1995年。在最初開設這一專業時,教授內容還僅侷限於對火化機器的操作,但如今的「殯葬專業」已經可以細分為殯儀服務、殯儀設備、防腐整容、陵園管理等。

現在的殯葬專業,早已不是普羅大眾印象里沒有技術含量,隨便誰都能干的工作了。殯葬行業正處在由提供傳統殯禮服務、葬禮服務和祭祀服務,到將人文、環保、安寧療護等理念注入各項服務的轉型發展關鍵時期,培養大批有技術、有文化,更有管理能力的專業人才成了當務之急。

再加上近來年,隨着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加速,殯葬行業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據國家衞健委預計,到2035年左右,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對殯葬服務的需求將持續增長。

同時,喪葬觀念的變化,也讓社會不再對此避之不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殯葬行業的重要性,以及從業人員所承擔的責任和使命,開始思考生命、關注死亡教育。據新華網報道,2020-2022年,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殯葬專業報名人數呈現逐年遞增的狀態;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的殯葬專業,在湖南省的錄取分數線通常高出本科線十幾分。

2022年11月,教育部公佈了職業教育本科專業目錄增補清單,「現代殯葬管理」專業位列其中,隸屬公共管理與服務大類、高職本科專業層次,學生畢業后就被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這意味着我國現代殯葬教育創辦近30年來,終於有了本科層次的職業教育,實現了「中高本貫通」人才培養,一舉改變了殯葬專業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缺失的歷史。

撕去污名化標籤的殯葬專業,終於堂堂正正的被擺到了檯面上。

02、殯葬不是想干就能干,里面的學問包羅萬象

穩定、好就業、鐵飯碗——這是大多數學生選擇殯葬專業的重要原因。

和其他職業一樣,殯葬也可以被簡單粗暴地分成體制內和體制外。按現行的《殯葬事業單位管理暫行辦法》來看,殯葬事業單位包括殯儀館、火葬場、殯葬服務站、骨灰堂和公墓,以及地區內管理這些單位的殯葬管理所,比起「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公務員、教編考試,殯葬行業「上岸」的機率更高。

最重要的是,殯葬業不存在明顯的學歷歧視,在這個本科生、研究生壟斷事業單位招聘崗位的年代,很多殯儀館的一些編制崗位,只需要「大專學歷」就能報考。

即便是體制外,也有不少殯葬一條龍服務公司等私營企業,需要大量的專業化人才。數據顯示,近10年來,我國殯葬相關企業新註冊量不斷增加,我國現存殯葬相關企業11.62萬家。

截至2023年3月31日,今年我國新增殯葬相關企業7672家,人才缺口龐大,殯葬專業的學生自然成了搶手的「香餑餑」。

對此,北京社會職業管理學院的負責人表示:「每年畢業季,殯葬專業的學生每人手頭有十幾家單位可選,有一些合作單位來晚了,基本就沒有學生招了。」

但事實上,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殯葬服務人員,並不容易。像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開設的現代殯葬技術與管理專業,光專業課程就有21門,包括殯葬文化、殯葬管理、殯葬技術、公墓設計以及遺體修復整形等。

▲圖/網絡 ▲圖/網絡

學生們需要熟練掌握遺體整容技巧、殯儀服務流程、墓地管理與服務,包括人體學的結構也要牢記在心。此外,他們還要學周易,學看陵園風水,學古今殯葬文書寫作、插花和風水等。

且這個專業的畢業要求也不低,更需要良好的社交技巧和察言觀色的「情商」。一個真正的殯葬工作者,有許多需要和逝者家屬「打交道」的過程,要能做到「讓兩個世界的人都滿意」。

教學大綱的課程設置也表明了這點:畢業生既需要有硬功夫,能夠操作火化機;能夠為逝者化粧,保留其最后的尊嚴。又需要他們能夠「透徹理解生死」和「周旋於生死之間」,既能夠為逝者主持一個莊重的葬禮,又能夠安撫喪主,調節好所有人的情緒。

同時,相比於其他專業,殯葬同時又是一種技術性專業。當同齡人在畢業前完成一兩次實習,讓簡歷看起來有些排面就足夠的時候,殯葬專業的學生從大一開始就得尋找實習,甚至每個寒暑假都不敢空閒下來。

最重要的是,所謂「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教科書上的流程、要求,常常無法與各地殯葬習俗*契合,把握靈活變通和合法合規之間的度,就變得尤為重要。

「一專多能」只是最基本的要求。殯葬業的發展迅速雖然帶來了利好,然而,對於這些即將成為殯葬業一線從業者的學生們來説,要面臨的挑戰遠超想象。

03、熱鬧后的真實與祛魅,並非暴利依舊「冷門」

作為與「死」打交道的工作,殯葬行業一直以來遭受社會大眾的職業偏見,似乎是個心照不宣的問題。

雖然現今對殯葬專業包容理解的聲音越來越多,但潛在的世俗壓力依然存在。在新京報的採訪中,有殯葬專業的學生表示:「其他學院的學生路過我們學院門前時,都會下意識地跑快點,甚至有些人只是一聽殯葬兩個字,就覺得正經人不可能選這種專業。」

還有同學表示,實習的時候打車定位到殯儀館,總是沒有司機願意接單,朋友之間的婚禮和聚會,也總是下意識地將自己排除在外。而這個專業的同學也很難在專業之外找到對象,所以很多人都會選擇在同班里找。

而殯葬工作也不是光憑膽子大,或者一腔熱血就能勝任的。比如入殮師跟遺體打交道最多,清洗、消毒防腐、穿衣、化粧樣樣都是考驗,有時還要為非正常死亡的屍體進行整容修復,對體能跟心理都是雙重挑戰。

即便是聽起來很輕松的「殯儀服務員」,每天都要面對失去至親的悲傷和眼淚,對於天性充滿活力和朝氣的年輕人來説,很容易造成難以抒發的壓抑感。

殯葬職工的工作強度也不同於一般工種,往往從家屬給殯儀館打來電話那刻起,忙碌就開始了。這個時間可能是半夜,也可能是凌晨,朝九晚五的規律生活在這行往往不存在,還有一定的危險性。

「許多遺體已經腐爛潰敗,惡臭難聞,有些還攜帶艾滋、肺炎、肝炎等傳染性疾病,高危、高壓、強度大」。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員殯儀系主任在接受《中國社會報》採訪時,袒露了這行更多不為人知的一面,「有殯儀館的工作人員因為連續加班精神恍惚,忘記覈實家屬身份,造成了骨灰錯領,結果家屬情緒失控,動手打人,這種情況下,當然不能還手。」

而對於外界傳言的「殯葬是個暴利行業」,有不少殯葬從業者表示,這是*的誤解——高薪工作,收不完的紅包,是外界強加於此的想象。

真正的「暴利」來自於經營性墓地買賣、骨灰盒和壽衣等物品。以「殯葬*股」福壽園為例,2013年登陸港交所時,營業收入為6.12億元,而到2020年,福壽園營收已躍升爲18.9億元,而在總收入中,又有15.8億元來自墓園銷售,佔收入比重的83.6%。

這些和長期在一線從事殯葬服務業的從業者來説,關係並不大,更多人拿的只是按勞所得的收入,包括基本工資和績效考覈等。整體待遇根據城市大小和單位性質的不同,月薪普遍在4000-8000元不等,隨着工作年限的上升,部分人月收入可以過萬。

殯葬專業的火爆,代表着社會風向的轉變,雖然支持的聲音正在變多,但刻板印象也並非一夕能夠扭轉。

由此看來,在走向贏得「職業人士」尊嚴的路上,殯葬從業者們依然任重而道遠,但希望的曙光,總會在某個時刻如期到來。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參考資料:

1.三聯生活實驗室《就業難,這些殯葬專業的年輕人卻在被瘋搶?》

2.剝洋葱people《「就業率基本百分百」:殯葬專業的冷熱變遷》

3.澎湃新聞《10年前,殯葬專業就已火爆過》

4.浪潮工作室《考編上岸殯儀館,后悔了》

【本文由投資界合作伙伴微信公眾號:快刀財經授權發佈,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zero2ipo.com.cn)投資界處理。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