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策略:港股醫藥股是估值窪地,未來有修復可能性

2023-07-10 10:58

廣發證券發佈研究報告稱,醫藥行業長坡厚雪,疫情過后院內市場正快速復甦,在疫后內需增強+創新升級的驅動下,持續看好醫藥板塊反彈。港股醫藥股是估值窪地,未來有修復可能性。Pharma和Biotech:看好院內復甦后處方藥彈性。醫療服務和消費醫療:疫后復甦態勢強勁。醫療器械:港股器械黃金坑,關注集採免疫領域。

主要觀點如下:

醫藥行業長坡厚雪

隨着老齡化程度的加深,我國醫療費用可能會持續增加。國內藥企逐步具備全球競爭力,國內新葯政策環境逐漸改善,創新研發也日益受到國內藥企的重視,持續增長的研發投入加速創新成果落地。疫情過后院內市場正快速復甦,在疫后內需增強+創新升級的驅動下,持續看好醫藥板塊反彈。

港股醫藥股是估值窪地,未來有修復可能性

恆生醫療保健指數受外部因素影響更大,內生基本面增長預期也是影響恆生醫療保健指數的核心原因之一。目前在港股掛牌上市的醫藥股選擇比較多,最為突出的是Biotech、創新器械和創新服務產業鏈。隨着國內醫保政策持續實施,醫藥產品的定價規則逐步清晰化,新產品定價能力相對強,市場對醫藥產品及企業的未來趨勢有較為清晰和穩健的判斷,與資本市場走勢關聯度較弱,所以后續恆生醫療保健指數可能會有比較明顯的相對優勢。

Pharma和Biotech:看好院內復甦后處方藥彈性

根據過去幾年基礎輸液品種在樣本醫院的銷售情況,推知院內醫療在2019年需求最為旺盛。2020年受疫情影響,診療需求萎縮,從當前恢復態勢看,全年院內醫療需求將保持穩定增長。

醫療服務和消費醫療:疫后復甦態勢強勁

眼科板塊強勢復甦,綜合醫院診療人數大幅提升,第三方醫學診斷常規業務快速發力。醫美方面,龍頭企業管線不斷豐富,重磅產品處於快速放量階段。

醫療器械:港股器械黃金坑,關注集採免疫領域

回顧過去三年高耗集採逐漸温和,內資企業市佔率快速提升。目前港股整體估值具有較高性價比,集採等對價格的影響預期已經都在估值中體現,尤其值得關注的港股器械企業是其中業績增速快,有核心邏輯變化的企業。集採免疫領域重點關注高壁壘以及新增長邏輯企業。

風險提示

藥品審評進度低於預期,控費政策推進速度高於預期,疫情影響大於預期,研發進展不及預期。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