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四天三刷」史上最熱紀錄:地球的「高燒」退不了了嗎?

2023-07-08 15:10

一邊是歐洲的氣象學家警告,全球剛剛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熱的6月,另一邊則是美國的氣象觀測機構連連提醒,全球在本周的短短四天內,便先后三刷史上單日最熱紀錄。毫無疑問,眼下似乎沒有什麼比「高燒不退」的全球氣温,更能吸引全世界普羅大眾們的目光了。

隨着氣温大幅攀升,全球氣温地圖已經被紛紛染成變成了深紅色。專家表示,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疊加中等以上強度厄爾尼諾事件,可能會導致全球極端天氣的範圍更廣、頻率更高、破壞性更強。

全球氣温「四天三刷」史上最熱紀錄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每日收集並由緬因大學匯編的數據,周四(7月6日),地球的日平均氣温飆升至了17.23攝氏度(63.01華氏度),超過了之前幾天剛剛被連續刷新的兩個高温紀錄。

image

緬因大學的氣候再分析儀(Climate Reanalyzer)專門測量地表以上2米的全球氣温,並記錄下這些温度情況。這一數據最早可以追溯到1979年,並經常被氣候科學家用作世界氣温狀況的參考。

此前,地球表面的平均氣温在本周一(7月3日)首次超過了17攝氏度,達到17.01攝氏度,將2016年8月錄得的16.92攝氏度的紀錄拋在了身后。

而此后僅隔了一天,這一紀錄就被再次打破——周二(7月4日)的新紀錄進一步升至了17.18攝氏度,並在周三(7月5日)繼續保持在這一紀錄水平上。

7月通常是一年中最為炎熱的月份,而近來不斷被刷新的高温數字,似乎也預示着眼下的全球氣温「沒有最熱只有更熱」。

美國伍德維爾氣候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Jennifer Francis周四在接受採訪時稱,本周的全球平均氣温很可能是「至少10萬年來」的最高值。

倫敦大學學院地球物理和氣候危害名譽教授Bill McGuire周五則在推特上表示,「全球氣温記錄在昨天再次被打破,我很想説歡迎來到未來,但並不想看到的是更熱的天氣。」

人們剛剛經歷了史上最熱6月

事實上,就在美國的氣象機構警告全球氣温在進入7月后仍在節節攀升之際,位於歐洲的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也在本周四提醒着人們:我們剛剛已經度過了一個史上最熱的6月。

在周四發佈的一份最新評估報告中,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下屬的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發現,2023年6月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6月,平均氣温達到了61.7華氏度(16.5攝氏度)。

該機構的氣候科學家表示,熱量已經擴散到了地球的各個角落,從北歐創紀錄的高温到南極洲周圍海域創紀錄的低海冰覆蓋率。他們的發現主要是基於從衞星、氣象站和遠洋儀器收集的温度數據。

上個月,全球大氣温度比1991-2020年的平均温度高出0.95華氏度,打破了2019年6月的紀錄。據該機構稱,歐洲經歷了更顯著的温度異常,比平均水平高出1.3華氏度。

image

該機構指出,歐洲西北部、加拿大部分地區、美國、墨西哥、亞洲和澳大利亞東部都在上月遭遇了創紀錄的氣温。澳大利亞西部、美國西部和俄羅斯西部的氣温則低於正常水平。

根據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的報告,2023年6月也是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有紀錄以來全球海洋温度最熱的6月。在北緯60度和南緯60度之間測量的海洋平均温度達到69.4華氏度。

image

海洋科學家擔心,不斷上升的海洋温度會改變魚類和海洋哺乳動物的遷徙模式,增加海洋酸度,破壞保護沿海社區免受風暴和海平面上升影響的珊瑚礁、紅樹林和濕地,從而對海洋生物帶來長期影響。

極端高温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據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的研究人員表示,當前創紀錄的高温是過去數十年來在大氣中積累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氣體的工業排放,以及在太平洋形成的異常厄爾尼諾天氣模式的疊加結果。

世界氣象組織在7月4日曾發佈公告確認,熱帶太平洋7年來首次形成厄爾尼諾條件,這可能導致全球氣温飆升、破壞性天氣和氣候模式的出現。世界氣象組織預測,厄爾尼諾現象在2023年下半年持續的可能性達到了90%,此次厄爾尼諾至少為中等強度。

上一次厄爾尼諾事件始於2015年,結束於2016年。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全球在2016年的極端高温紀錄就是在此期間創下的。

世界氣象組織氣候服務主任Chris Hewitt表示:「6月和7月初全球的異常温暖發生在厄爾尼諾現象發展初期,預計厄爾尼諾現象將進一步加劇陸地和海洋的熱浪,並導致更極端的温度和海洋熱浪。」

他指出,「我們正處於未知的領域,隨着厄爾尼諾現象的進一步發展,我們預計會打破更多記錄,這些影響將持續到2024年。這對地球來説是個令人擔憂的消息。」

當然,在厄爾尼諾的背后,不少科學家也表示,石油、煤炭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大量温室氣體排放,是迄今為止造成全球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自19世紀以來,地球温度已經升高了約1.1攝氏度。人類活動導致的氣候變化對地球系統產生了廣泛影響。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早前發佈的報告,按照目前趨勢,到本世紀末地球温度將升高2.8攝氏度。倘若要將全球氣温上升幅度控制在工業化前水平的1.5攝氏度以內,所有部門都要在10年內全力、快速且持續地減少温室氣體排放。

得克薩斯農工大學氣候科學家Andrew Dessler本周就發出了一個令人「不寒而慄」的警告,由於人類並未停止排放温室氣體,當子孫后代回顧2023年夏天時,或許反而會將之描述為「一生中最涼爽的夏天之一」。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亦並非旨在提供任何投資意見。有關內容不構成任何專業意見、買賣任何投資產品或服務的要約、招攬或建議。本頁面的內容可隨時進行修改,而本公司毋須另作通知。本公司已盡力確保以上所載之數據及內容的準確性及完整性,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本公司不會對任何因該等資料而引致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以上內容未經香港證監會審閲。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