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首個國產GLP-1減肥針來了,百億市場華東醫藥搶佔多少先機?

2023-07-05 18:44

7月4日晚間,華東醫藥發佈公告,中美華東申報的利拉魯肽注射液肥胖或超重適應症的上市許可申請獲批,這也是國內首個獲批減重適應症的GLP-1(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華東醫藥的利拉魯肽注射液是國內首個獲批上市的利拉魯肽類似藥,今年3月獲批2型糖尿病適應症。

作為非胰島素類降糖藥開發的熱門藥物,GLP-1受體激動劑全球市場規模已經達到百億美元級,吸引眾多跨國企業和本土企業佈局。利拉魯肽注射液這一品種,國內僅有華東醫藥及原研企業的利拉魯肽注射液獲批糖尿病適應症,華東醫藥也是國內首個針對利拉魯肽注射液肥胖或超重適應症遞交上市申請的廠家。

原研藥減重適應症去年銷售額超百億

利拉魯肽與人GLP-1具有97%的序列同源性,原研企業為丹麥諾和諾德公司,是第一代GLP-1受體激動劑,也是全球首款長效GLP-1受體激動劑。該藥的糖尿病適應症於2009年獲得歐洲藥品管理局(EMA)批准,2010年獲得美國食藥監局(FDA)批准,商品名「Victoza」,2011年獲批進入中國市場,商品名「諾和力」。

利拉魯肽注射液原研藥的肥胖或超重適應症於2014年獲得FDA批准,2015年獲得EMA批准,商品名「Saxenda」,截至目前該適應症尚未在國內獲批。2017年,原研藥通過談判首次被納入2017年版國家醫保目錄,后續成功續約納入國家醫保目錄2019年版、2020年版及2021年版、2022年版。

作為經典的靶向GLP-1藥物,利拉魯肽注射液在國內外市場銷售量均保持快速增長。據諾和諾德公司2022年年報,Victoza在2022年全球銷售額為123.22億丹麥克朗(約123.28億元),中國市場(含中國大陸、香港和臺灣)銷售額為14.78億丹麥克朗(約人民幣14.79億元)。減重適應症的Saxenda在2022年的全球銷售額總計為106.76億丹麥克朗(約106.81億元),減肥業務已經成為諾和諾德業務新增長點,減肥領域銷售額2022年同比增長84%。

華東醫藥的利拉魯肽注射液是原研藥的生物類似藥,採取與諾和諾德不同的生產工藝。

2017年6月和2018年3月,中美華東兩次出資受讓參股公司九源基因所有的利拉魯肽新葯技術(糖尿病適應症及肥胖或超重適應症),根據協議安排,中美華東租賃九源基因相關生產場地和研發設施,並與九源基因就利拉魯肽在臨牀樣品生產和製備、臨牀研究、規模化生產工藝研究及新葯註冊報批等工作中持續開展合作,直至中美華東最終取得該產品新葯證書及生產批件。

2021年6月,華東醫藥完成利拉魯(糖尿病適應症)的臨牀研究工作,於2021年8月向國家藥監局遞交上市申請,並於今年3月獲批上市。目前已正式實現商業化上市銷售,並在全國各省積極開展掛網和進院的工作。

2022年7月13日,華東醫藥發佈公告稱,利拉魯肽注射液用於肥胖或超重適應症的上市許可申請獲得受理,為國內首家提交註冊申請的企業,此次獲批終於拔得頭籌。截至目前,華東醫藥在利拉魯肽注射液項目(含糖尿病適應症、肥胖 或超重適應症)的研發投入約為3.22億元。

華東醫藥表示,在肥胖或體重超重患者的治療領域,中美華東現有奧利司他膠囊(商品名「卡優平」)和非處方藥(商品名「健姿」)雙跨產品,通過近年來國內市場銷售和推廣,已積累一定的學術推廣基礎和市場資源。利拉魯肽注射液「減重」適應症獲批上市,將進一步補充公司內分泌領域產品線,與現有的奧利司他膠囊實現臨牀和院內外市場的協同互補,為后續公司GLP-1類產品的上市奠定良好的市場基礎。

興業證券指出,華東醫藥研發的利拉魯肽在國內廠家中處在第一梯隊,預計兩項適應症獲批后,有望憑藉華東醫藥在糖尿病領域積累的銷售優勢,快速放量進而催化製藥板塊業績增長。

GLP-1受體激動劑的功效不只是減肥

慢性疾病的發病率與日俱增,肥胖是主要危險因素之一。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2020)》報告顯示,有超過50%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此前,我國僅有奧利司他膠囊一種藥物獲批用於肥胖或體重超重患者的治療,合規、安全及有效的體重控制藥物存在巨大未被滿足的臨牀需求。

新型降糖藥GLP-1受體激動劑在降糖的同時,還具有減輕體重、降低血壓、保護心血管和腎臟等作用,備受業界關注。全球已批准多款GLP-1受體激動劑用於治療糖尿病,只有利拉魯肽、司美格魯肽在國外被批准用於治療肥胖。

丁香園Insight數據庫發佈的《全球肥胖症藥物競爭格局分析報告》顯示,全球共有8款GLP-1受體激動劑單靶點新葯獲批上市,主要用於治療2型糖尿病。2014年,諾和諾德的利拉魯肽獲批用於肥胖治療,拉開新一代減肥藥的序幕。2021年6月,第二代GLP-1受體激動劑司美格魯肽獲批用於治療肥胖適應症后,更是大放異彩,成為首個年銷售額破百億美元的GLP-1類藥物,2022年銷售額達109億美元。

從減肥藥物的競爭格局來看,美國在新葯的研發與應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在售藥物多達9款,GLP-1是明星靶點。丁香園Insight數據庫顯示,全球共有27款靶向GLP-1類肥胖治療藥物的臨牀在研項目,藥理類型以多肽為主,也有抗體融合蛋白、單抗、小分子化藥等。以GLP-1受體為靶點的在研項目(從臨牀前到批准上市)共有289個,國內有149個,佔比達到52%。跨國企業中,除諾和諾德外,還有禮來、輝瑞、阿斯利康、賽諾菲、葛蘭素史克等企業佈局。

業內預計,在創新葯物的帶動下,到2025年中國減肥藥物市場規模將達到87億元,並將保持高速增長至2030年的149億元。

今年6月,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官網顯示,諾和諾德提交司美格魯肽注射液的上市申請獲受理,新適應症是作為低卡路里飲食和增加體力活動的輔助治療,用於初始體重指數(BMI)≥30kg/m²(肥胖),或≥27kg/m²且<30kg/m²(超重)並且伴有至少一種與超重相關合並症的成人患者。

司美格魯肽是諾和諾德繼利拉魯肽之后開發的第二代GLP-1受體激動劑,在減肥藥市場名聲大噪,被冠以「減肥神藥」,甚至曾一度出現全球性短缺,一旦獲批,將是國內減重市場上最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其實,在司美格魯肽「減重」適應症國內尚未獲批的情況下,就有人通過網上購買,私下用於減重,超適應症範圍使用。使用者楊先生告訴新京報記者,在注射司美格魯肽兩個月后,他成功減重10斤,其最大的感受就是抑制食慾。不過楊先生的BMI為25.6kg/m²,並未達到該藥上述上市申請的新適應症使用範圍。楊先生如今已停止使用司美格魯肽,由於平時就愛吃,最終他又胖回6斤。

此外,今年4月初,諾和諾德宣佈,旗下司美格魯肽片劑在中國首次啟動針對「減重」的三期臨牀試驗。

百億藍海吸引國內多家企業重點佈局

《全球肥胖症藥物競爭格局分析報告》顯示,GLP-1受體單靶點作用降低體重存在侷限,經多次迭代后的GLP-1類似物僅具有適度的減肥功效,並且胃腸道副作用限制其高劑量的使用。因此,以GLP-1受體為基礎的多靶點藥物在降糖和減重領域已逐漸成為熱門賽道。

全球GLP-1類多靶點藥物的「減重」適應症產品均未上市,有3款已進入臨牀Ⅲ期,分別是禮來的替爾泊肽、諾和諾德的CagriSema和信達生物/禮來的Mazdutide。替爾泊肽(雙靶點)進展最為靠前,其在中國的Ⅲ期臨牀試驗近期取得積極結果。

此外,國內藥企豪森製藥、華東醫藥、鴻運華寧、碩迪生物也在針對該雙靶點佈局,但均處於研發早期階段。

另有多款藥物處於Ⅰ期臨牀,包括鴻運華寧自主研發的新一代肥胖症新葯GMA106、東陽光自主研發的Fc融合蛋白HEC88473等10款。

在GLP-1類三靶點激動劑佈局中,禮來的Retatrutide進度最快,據禮來披露,計劃於今年啟動Ⅲ期臨牀試驗。除此之外,還有諾和諾德、賽諾菲的三靶點激動劑「減重」適應症進入Ⅰ期臨牀試驗。國內方面,華東醫藥控股子公司浙江道爾生物的全球首創新葯DR10624在新西蘭已經進入Ⅰ期臨牀試驗,在國內尚處於臨牀前研究階段。

在GLP-1靶點的「減重」適應症研發上,國內藥企在GLP-1受體的單靶點抑制劑上佈局較多,包括創新葯及生物類似藥。包括恆瑞醫藥信立泰甘李藥業、華東醫藥、聯邦制藥、諾博特生物、雙鷺藥業、仁會生物、鴻運華寧等10余家企業佈局,競爭較為激烈。

從利拉魯肽生物類似藥的研發進展來看,華東醫藥進度最快,已成功拔得頭籌。雙鷺藥業、萬邦醫藥的利拉魯肽生物類似藥「減重」適應症也已經進展到Ⅲ期臨牀試驗。此外,復星醫藥控股子公司萬邦醫藥、亦莊國際蛋白藥物有限公司、愛美客控股子公司諾博特生物的利拉魯肽也在針對減肥適應症展開臨牀試驗。

除利拉魯肽外,國內企業還在開發其他GLP-1類新葯,其中便包括「減重」適應症。

仁會生物自主研發的GLP-1類創新葯貝那魯肽於2016年獲批上市用於治療2型糖尿病后,又於2019年啟動超重/肥胖適應症的三期臨牀研究,現已提交新葯上市申請。若該藥獲批,將成為針對超重/肥胖適應症的第一個國產原研藥。

恆瑞醫藥的諾麗糖肽正處於Ⅱ期臨牀試驗,SHR-2042為GLP-1類似物的口服片劑,也在開發「減重」適應症,已獲批臨牀試驗。

甘李藥業的GZR18於2022年7月完成針對2型糖尿病和肥胖/超重體重管理兩種適應症的Ⅰb/Ⅱa期臨牀試驗的首例受試者給藥。

鴻運華寧自研的全球首個具有激動GLP-1受體作用的人源化單克隆抗體——格魯塔珠單抗,於2022年9月在中國肥胖受試者中的Ⅰb/Ⅱ期臨牀研究完成首例受試者給藥。樂普醫療的度拉糖肽、信立泰的SAL0112也已經處於該適應症的Ⅰ期臨牀試驗。

可以預見,在國內的百億減重市場,未來競爭將異常激烈,拔得頭籌搶先進入市場的華東醫藥,或能搶佔一些先機。

新京報記者 王卡拉

校對 盧茜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