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07-02 09:48
財聯社7月2日訊(編輯 若宇)ChatGPT今年大火也同樣帶熱了智能音箱。國聯證券近日研報指出,隨着ChatGPT等全新語言模型的到來,無論是對更加複雜語言的推理和分析,還是優秀的對話連貫性和流暢性,或是所能提供的更加個性化的服務,均有希望延展到智能音箱上,人工智能發展有望拉動智能音箱迎來新一輪的飛躍。
在智能音箱融合AI迎新一輪「變革」之際,頭部選手百度阿里小米等均宣佈要接入大模型技術。二級市場上,智能音箱概念股一度遭遇熱炒,國內音頻設備龍頭漫步者年內股價累計最大漲幅167%,生產製造的智能音箱均有AI加持的奮達科技年內股價累計最大漲幅89%,國光電器和惠威科技等漲幅居前。
資本市場狂歡的背后,智能音箱基本面卻十分孱弱。科大訊飛聯手京東推出的叮咚音箱今年3月發佈停服公告,智能音箱「鼻祖」級產品(Echo)所在的公司亞馬遜去年11月被曝裁員等。如果説停運和裁員是智能音箱亮起紅燈的表現,那麼銷量的持續退坡便是造成此結局的內在原因,據洛圖科技公開數據,2020年智能音箱出貨量曾達頂峰,此后國內銷量便連年下降,今年呈現加速下滑趨勢。
▌AI大模型救活智能音箱?百度、天貓精靈、小米和華為紛紛搶跑 A股龍頭漫步者遭遇業績谷底徘徊+高管減持雙重利空
競爭格局來看,百度、小米、阿里天貓精靈三足鼎立的市場格局逐步形成。洛圖科技數據顯示,2021年百度、天貓精靈、小米和華為TOP4品牌合計市場份額高達95.7%,其中百度、天貓精靈、小米銷量突破千萬量級。
據財聯社不完全統計,在智能音箱領域有所佈局的A股上市公司包括國光電器、奮達科技、紫建電子、歌爾股份、億道信息和華數傳媒等,具體情況如下:
ChatGPT產品的落地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許多行業迎來被深度重構的新機遇。智能音箱本身便作為語音助手的載體,與生成式AI相當契合,又能否憑藉這輪AI的興起,而重新恢復增長?
在賽道上跑得比較快的阿里和百度,都已經對外透露了規劃。今年2月9日,小度宣佈融合文心一言,打造針對智能設備場景的AI模型「小度靈機」,擁有超級助理和智能管家等功能。4月11日,天貓精靈宣佈將正式接入阿里巴巴通義千問。據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阿里雲智能集團首席執行官張勇透露,未來,天貓精靈除了能回答用户的提問外,還會成為更人性化的智能助手,天貓精靈的策略是針對智能音箱訓練出一個個性更為鮮明的大模型。
以蘋果、小米為代表的玩家已深耕智能音箱市場多年,但尚未透露與大模型相關的技術研發具體進展。小米在今年的一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中透露,小米AI大模型未來或與小愛同學結合,並表示小愛同學是小米非常重要的IoT語音入口。4月中旬,雷軍發文指出,已經在研發一些技術和產品,對於大模型技術將堅決擁抱。
此前在生成式AI技術以及智能音箱領域均有佈局,但尚未透露是否會將兩者進行結合的玩家,包括華為、亞馬遜、谷歌等。擁有「盤古系列AI大模型」的華為,是智能音箱產業的重要參與玩家,從其應用領域來看,華為雲盤古大模型將在氣象、醫藥、遊戲、税務等方面應用,但對於大模型在智能音箱領域的佈局未有相關動向公佈。
海外大廠方面,谷歌、亞馬遜Alexa、蘋果都已經明確要加大AI技術的投入,未來與AI大模型的結合,或許只是時間問題。其中,谷歌此前被曝正在重組其虛擬助理部門Assistant的匯報架構,以專注於其此前推出的聊天機器人Bard研發。
然而,與市場情緒高漲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智能音箱概念股業績表現卻不盡如人意。以龍頭漫步者為例,公司去年營收淨利雙降,其中淨利同比下滑21.87%,在消費電子整體低迷之下,漫步者汽車音響業務更是下滑超50%。董事長、總裁張文東此前回應財聯社記者提問時表示,上年汽車音響的業績下滑,與公司后裝市場必須在線下門店進行有關。
2023年一季度,漫步者在此前低基數的基礎上業績出現回暖,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43億元,同比增長13.5%;淨利潤7620.52萬元,同比增長38.18%,但相距2021年巔峰時期的業績水平仍相去甚遠。
不可忽視的是,股價起飛也給高管減持套現帶來良機。5月9日,漫步者股價創歷史新高,當日晚上,公司發佈減持預披露公告,董事長兼總裁張文東擬最高減持126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42%;董事兼副總裁肖敏擬最高減持120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35%。二人合計將最高減持2.77%的股份。
此前在股票異常波動期間,張文東的一致行動人張文昇於4月28日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200萬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0.22%,涉及金額3868萬元。此外,4月13日公司董事王曉紅減持800萬股公司股份,套現約1.28億元。
▌銷量連年下滑 老玩家相繼退出 停服、裁員等負面消息纏身——智能音箱何時走出「寒冬」?
ChatGPT解決交互痛點問題,搭載ChatGPT的智能音箱有望獲得新的增長空間,但仍需直面近年來銷量增長乏力的困境。
銷量數據驗證了智能音箱的冷清。洛圖科技數據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音箱在線上的監測零售量為157萬台,同比暴跌40.6%,從全渠道統計口徑來看,第一季度智能音箱的整體銷量為570.9萬台,同比下降25.2%。
這不是智能音箱市場第一次下滑了。據洛圖科技此前數據,2020年智能音箱出貨量達到頂峰,此后一直處於一個下滑狀態。2021年中國智能音箱市場銷量為3654萬台,同比下降3.5%;2022年,中國智能音箱市場銷量為2631萬台,同比下降28%;市場銷售額為75.3億元,同比下降25%。
不僅銷量大跌,自2022年以來,智能音箱領域並沒有新的玩家進入,反而是不少老玩家在相繼退出。數據顯示,2022年以來(2022.1.1-2023.6.29),我國新增智能音箱相關企業1家,吊銷、註銷智能音箱相關企業28家。(注:僅統計企業名稱、產品名稱、經營範圍含智能音箱的企業)。
身陷銷量泥潭的智能音箱,同樣也是負面消息纏身,科大訊飛聯手京東推出的叮咚音箱在今年3月官宣將終止運營服務,曾經的行業領頭羊,從2015年發佈國內首款真正意義上的智能音箱產品,到如今走過八年,最終沒能抵禦住市場寒風。
並非只有國內智能音箱公司們在下坡路上一路狂奔,就連海外,智能音箱「鼻祖」級產品(Echo)所在的公司亞馬遜,這一業務的日子也很不好過。
2022年11月,亞馬遜被曝出計劃裁員1萬人,直至今年1月,亞馬遜CEO證實將裁員超1.8萬人較先前計劃裁員人數多出80%,這是亞馬遜史上規模最大的一輪裁員。根據市場反饋,當時,其語音助手Alexa所在的Worldwide Digital部門,是裁員的重災區。
裁員的背后,亞馬遜業績持續承壓。根據亞馬遜發佈的2022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 2022年前9個月營收為3647.8億美元,較上年增長9.74%;淨虧損為30億美元。業內表示,六年前,Echo智能音箱出貨量達2200萬台,市場份額達到驚人的63%;六年后,就面臨裁員、業務整合的結局,不免讓人唏噓。
對於近幾年智能音箱賣不動了,有數據分析師對有關媒體表示,最大的原因是消費者的認知迴歸了理性,這種非剛需的消費品便不是消費者優先選擇的產品了。過去幾大巨頭認為智能音箱將是未來「智能物聯」的入口,經過了早期的粗暴補貼、搶佔份額后發現,智能音箱很少用於萬物互聯併發揮互聯網產品公司定位的作用和價值。在全套智能家居的配製里,智能音箱甚至是「可有可無」的角色。
未來,用户如何才能體驗到更智能的智能音箱呢?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大語言模型的服務能力在雲端就可實現切換,屆時用户或可直接通過軟件版本升級便能體驗。但由於大語言模型的算力等成本比較高,廠商們或許會將此作為新的商業化增長點。至於未來是按服務次數收費,還是類似於視頻網站會員採取訂閲制收費,廠商們或將在商業模式測算之后找到最佳方式。從產品體驗到用户付費實現平滑過渡,還需要一定時間。
業內人士表示,「隨着AI大模型技術的成熟,未來,智能音箱行業必將會迎來二次崛起 。」 不過,業內分析,想要讓搭載着生成式AI技術的智能音箱真正在每一個用户家中實現普及,背后還有算力、數據、隱私等天然壁壘。